近段时间,老王总感到口干舌燥,浑身不舒服,喉咙总是痒痒的,只有干咳几声,才能让嗓子稍微舒服一些。联想到喉咙发痒一般是感冒的症状,他就买了一些治疗感冒的药物服用,可用了几天症状也没有缓解。
老王平时喜欢和邻居一起打牌聊天,不时干咳的他引起邻居关注,“是不是肺有问题,老是咳嗽”,听了邻居的问话,老王赶紧跑到医院拍片检查,结果肺部一切正常。
在医生的指导下,老王找到中医,才知道这是秋燥症状,很多人在秋天都会这样干咳。
秋风起兮百草黄,燥邪之气兮伤肺脏!每年秋季,秋燥总是人们集中谈论的话题。口干舌燥甚至嘴唇干裂,喉咙发痒甚至咳嗽、嗓子干痛,身体瘙痒甚至起皮屑……为什么会秋燥,如何防治秋燥?为什么会秋燥呢?
一是内在因素,即所谓内因。多因人体自身调摄失慎、阴津内耗而致。
主要包括:
①起居失慎,秋不养收,神气不收,阳施阴伤而化燥;
②七情太过,郁蕴化热,热能津伤化燥;
③胃肠热盛,大便干结,津伤化燥;
④热病汗出过多,亡津伤液,阴伤成燥;
⑤过用燥热滋补之品,助阳生热,伤阴化燥;
⑥多食炙烤煎炸,酒浆厚味,助生内热,伤阴化燥;
⑦饥饱失度,劳逸失当,损伤脾胃,致胃阴伤而成燥。
其他如嗜食,过食甜咸,伤及津液,又失于补偿;或爱食干食,不爱食稀饭,不爱喝水,均可导致体内津液不足,不任燥邪之伤而成燥病。
二是外在因素,即所谓外因。由秋时气候所致。
秋季天气逐渐转凉,空气湿度下降,水气减少,又秋阳以曝,蒸发速度加快,而形成干燥气候,加之“岁金太过,燥气流行”,“清气大来,燥之胜也”,从而酿成燥热之邪,感之者而为秋燥。
如何防治秋燥呢?
燥病多为阴津受伤,调治之法,即《内经》所指“燥以润之”。预防和治疗上都可从“润之”入手,遵循以下治则。
1.适应季节变化,秋季养性,收敛神气。
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秋季的特点,各种生命活动要有所收敛,不可放纵,这样才能收敛神气,不使其过于消散,从而减少秋季疾病的发生。
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可与鸡的活动时间相仿;晨起可在空气新鲜和避风的地方做一些较平和的运动,如打太极拳、练太极剑、保健操等;喜爱跑步的也要像初春一样减少活动量,游泳也应适当减少。不能使身体有大汗,而加重身体的干燥。
2.调畅情志,不使抑郁。
心情要保持安定,不使神思外驰,才能适应秋季的气候特点,保持肺气的清肃和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违反了这一自然规律,肺脏就会受伤,到了冬天就可能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
3.协调饮食。
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花椒、桂皮、姜等辛味之品,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古代医书中也有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等柔润食物,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以益胃生津,有益于健康。
4.不妄服补药,尤其是助阳药。
秋季天气比较干燥,预防要以养阴为本,助阳药易导致人体排尿减少,使不正常的潮红在秋季发病率上升。
如需了解更多健康与用药问题,可@雄哥说药 加关注,翻阅微头条或文章,如阅读,学习对你有帮助,请转发,评论,让更多的朋友受益。#药事健康超能团##2020生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