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合力攻坚,担当使命,安康扶贫的建行答卷

2020-11-05新闻8

安康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灵山秀水带给了安康优越的自然环境,但也使这一地区曾经长期处于深度贫困。1988年,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投入到致力于消除贫困的脱贫攻坚战中,自此展开了建设银行在安康定点扶贫工作的篇章。

32年间,一届又一届的建行人往返奔赴于定点帮扶的安康,与秦巴儿女同频共振、共谋发展,实现了秦巴山区基础设施面貌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

32年间,在持续壮大银行业务和金融实力的同时,中国建设银行认真履行大型国有银行的政治担当和社会责任,积极助力陕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进步与银行业务发展互动多赢的扶贫工作新局面。

在“共建美好生活 同行幸福安康”消费扶贫撮合展销会上,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参观展销会展

凝心聚力扶贫

建行人尽锐出战

2020年2月,伴随着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的脱贫退出公告,安康10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安康全域脱贫的背后,有一届届为之奋斗的建行人满含真情谱写的张张扶贫答卷。

自1988年开始,建设银行总省市各级机构持续向安康地区输送扶贫干部,发挥金融人才优势,带动一方发展。近年来,总行党委班子成员多次深入扶贫一线调查研究,指导推动和督促检查扶贫工作。2019年,田国立董事长、刘桂平行长等多名总行党委成员分别前往安康实地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总行党委对照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要求,研究制定了《中国建设银行2019年定点帮扶安康一区三县脱贫攻坚工作方案》《“跨越2020”金融精准扶贫行动方案》等,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创新金融服务、不断加大帮扶力度。2019年建设银行在安康“一区三县”无偿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超亿元。

时光回溯到三十多年前,那时的安康贫困体量大、贫困程度深,是我国八大贫困地区之一。回想起当时的扶贫工作,建行第一届驻安康市扶贫工作组成员刘文锦仍记忆犹新:“当时建设银行是唯一一家在安康定点开展扶贫工作的银行。总行的扶贫思路很明确,就是‘项目扶贫’,通过优选项目,投入专项扶贫贷款资金,扶持地方经济发展。”

进驻安康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建行充分发挥自身金融优势,以专项扶贫贷款的帮扶模式致力于安康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为工业发展注入动能。

上世纪80年代末,建设银行投入第一笔专项扶贫贷款1900万元支持汉江一桥建设,改变了安康人过江只能靠渡船的历史,也拉开了建行参与安康扶贫开发的序幕。

岚皋县民主镇留守妇女高莉莉在讲述建行“女性扶贫贷”给她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安康火石岩水电站、安康汉江二桥、汉阴县黄龙金矿、岚皋县齐园电站、金淌水电站、安石二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绢纺厂、酒厂、鞋厂、复合板厂等竣工投产……建行累计投放33亿多元贷款,为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1986年国家第一次提出大规模扶贫开发起,到1994年启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2003年陕西省联县联乡包村“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再到2015年的“精准扶贫”,建行在实践中建立起四级联动扶贫机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扶贫做法,探索出具有建行特色的扶贫路径。

经过建设银行多年的援助建设,安康通电、通路、通讯的“三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当地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一任任建行扶贫干部将青春留在了秦巴山地,用智慧和拼搏承诺着建行人聚力安康脱贫攻坚的责任和担当。

发力普惠金融

构建“产融扶贫”大格局

脱贫攻坚离不开“普惠金融”这湾“源头活水”,在多年的扶贫实践中,建设银行建立了普惠金融与金融扶贫有机结合的工作模式,全力推进普惠金融战略。建设银行通过加强“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着力打造乡村金融基础服务平台,推进“裕农通+电商服务站”、“裕农通+卫生室”、“裕农通+新社区工厂”等新型合作模式,在安康地区建成1893个裕农通服务点,覆盖全部贫困村,村民在村口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深入,移民搬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安康有近百万群众告别深山、搬入集中安置社区。安康政府通过在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兴办新社区工厂,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爱多宝毛绒玩具社区工厂正是其中的一家。

“新社区工厂”帮助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为社区居民创造就业增收机会

2017年,安康市首家引进的爱多宝毛绒玩具公司入驻紫阳县,建设银行不仅提供了200万元“新社区工厂贷”,还为其争取到6家国内建行和8家海外建行客户资源。“有了建行的支持,我们对扎根紫阳充满信心,目前公司总部已经从北京迁过来了。”该公司总经理王亮说,“公司278名员工都是周边社区居民,其中带动贫困户就业112户,人均年收入22000元,实现了就业即脱贫。” 2020年9月,在“共建美好生活同行幸福安康”消费扶贫撮合展销会上,安康爱多宝被指定为第十四届全运会特许商品毛绒玩具品类唯一合作伙伴,该企业生产的十四运会毛绒品类特许商品也将在建行“善融商务”平台上进行销售。

劳动力资源优势,加上国家扶持政策红利,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安康。为解决新社区工厂资金问题,建行陕西省分行与安康市政府风险共担,创新推出纯信用、免抵押、免担保,单笔最高授信2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1年的“新社区工厂贷”。自2018年8月推出以来,“新社区工厂贷”已累计投放62户,实现安康10个区县全覆盖,支持135家新社区工厂,直接带动就业5421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464人。搬得出、稳得住,是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首要任务,“新社区工厂贷”为这项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稳定的脱贫新路径。

此外,建设银行积极寻求与国际机构合作,联合格莱珉(中国)共同推出“女性创业贷”国际公益项目,在安康“一区三县”推广,重点为县域低收入妇女和农村留守妇女创业提供培训和金融支持。

“与传统的信贷模式不同,‘女性创业贷’无需抵押担保,贷款人只需要遵守公约、形成5人互助小组、每周参加交流会等就可申请贷款。”建设银行扶贫干部、岚皋县副县长冯涛表示。截至目前,安康已发放“女性创业贷”266笔,共计700多万元,培训创业妇女1500余人次。

建设银行以定点扶贫差别化倾斜政策为托底,不断扩充各类“扶贫贷”金融产品:针对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小微企业推出“扶贫助农贷”;针对安康从事富硒茶叶生产加工的小微企业创新设计“富硒茶叶贷”;针对陕南循环产业集群客户创新设计“陕南循环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为安康脱贫攻坚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据统计,32年来,中国建设银行累计为安康投放扶贫贷款33亿多元。

金融科技赋能

“智慧治理平台”服务民生

金融科技是建行三大战略之一,在金融科技战略支撑下,建设银行不断加大科技与扶贫的深度融合,为金融扶贫插上科技的翅膀。

2018年5月,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安康调研定点扶贫工作时提出,要利用金融科技优势为落后地区发展赋能,并明确表达了项目援建意向。

中国建设银行与安康市迅速达成共识:依托建行金融科技优势,搭建一个党务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三位一体智慧治理平台,助力安康全面开创善治新时代。2018年9月,“中国建行援建?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建设正式启动。中国建设银行汇聚全行科技力量,总行、陕西省分行、安康分行与安康市各局委密切协作,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270余人参与项目建设。

建行“裕农通”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村民在村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图为汉滨区县河

2019年,随着该平台一期、二期成功建成投产,安康市500余个便民服务事项、近8000个行政审批类事项转移上网,PC网厅、“i安康”APP、微信公众号、线下实体办事大厅四种渠道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大幅降低了企业、群众办事成本和行政服务成本。

结合安康实际情况,建行还在该平台中量身打造了“扶贫专区”,内设扶贫新闻政策、金融扶贫、扶贫办事、教育扶贫等版块。贫困户不仅可以在线办理残疾人求职登记、公积金失业销户提取、公积金重病部分提取等业务,还可以在线申请扶贫助农贷、新社区工厂贷、富硒茶叶贷、扶贫小额信用贷等金融产品。

“安康智慧治理平台”发挥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对传统要素的融合引导作用,既帮助安康地区提升治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又把扶贫公益、普惠金融引入乡村。

消费扶贫出实招

善融商务畅通销售渠道

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而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又为畅通产品销售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等提供了新方案、新选择。为此,建设银行充分发挥善融商务平台和建行客户资源优势,丰富消费场景,促进产销有效对接,在善融商务开辟安康扶贫馆,积极承接“一区三县”扶贫龙头企业,重点推介特色农产品。通过开展“善融消费扶贫年”系列活动,将安康地区农特产品推介到全国。

建设银行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设立“善融商务精准扶贫点”,利用“精准扶贫点+电商+合作社”模式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带动贫困户增收。2018年,建设银行联合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启动了“半亩茶园善融扶贫众筹认领计划”,年产值达到300余万元,通过土地流转收入、茶园务工、原茶收购和到园体验者流量红利等,带动618户贫困户茶农增收。

善融商务电商扶贫让地方政府、电商平台、扶贫企业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主体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让贫困户供应产品获利增收,逐步走出一条“银行+电商”的特色扶贫之路。数据显示,尽管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目前善融平台销售扶贫农产品已超12亿元。

打破时空界限

“云端平台”为扶贫添动力

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建设银行不断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将“云生产”模式引入安康贫困地区,在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建立集中式“云生产”基地,开设分布式“云生产”站点,培训广大农民参与手机端“云生产”。

在汉滨区红升社区,银雁科技金融服务公司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就业。“90后”姑娘刘明超在石家庄闯荡了两年,得知家乡新开了一家“云生产”公司后,第一时间就回来报了名。“每天将银行信息凭证录入上传云端,一个月下来就有近4000元的收入,这可比出外闯荡轻松多了。”刘明超笑着说。

近年来,建设银行通过引入金融服务公司在安康建立集中式“云生产基地”、村口分布式“云生产站点”、移动端云生产应用的三级云生产体系,优先吸纳建档立卡户和退役军人就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截至2020年8月,已组建“云生产基地”2个,建立“云生产站点”20个,“移动云生产”帮助2799名建档立卡户实现人均增收5548元。

在汉滨区红升社区,由建行引进的银雁科技公司“云生产”基地,为残疾人、留守妇女以及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扶贫工作的难点,也是建设银行定点扶贫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利用建行捐助的‘轻问诊’系统,一根网线、两张屏幕,我们就可以和北京协和医院远程连线,由专家提供国内顶级专业会诊意见。”岚皋县佐龙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谢承洋说。

这得益于建设银行投入各类资金2400余万元,为“一区三县”4所县级医院、84所乡镇卫生院、48所村卫生室购置医疗设备,联合协和医院等合作单位共同搭建“云诊疗”平台,为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同时,建设银行投入1000多万元联合建信人寿为“一区三县”8—60周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补充医疗保险、意外险保障,巩固医疗健康短板,切实履行金融机构的使命担当。

扶智+扶志

全面激发内生动力

加强扶贫扶志,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显著特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建设银行深入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等公益扶贫项目,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生产实用技能、就业创业培训,强化扶智赋能,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形成内生扶贫模式。

32年来,建设银行在安康援建希望小学9所,资助19所学校改进硬件软环境,累计金额850万元;实施“高中生成长计划”,共捐资318万元资助1571名贫困高中生完成学业。此外,还通过开展冬夏令营、组织贫困师生到大城市参观见学、捐赠图书室、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贫困山区儿童完成学业、开阔眼界、追寻梦想。

环境优美的汉阴县双河口镇三柳村“稻虾共养”基地

依托建行大学,建设银行加大扶志扶智的力度,组织开展“金智惠民”扶贫培训,开设“裕农学堂”,把现代理念引入乡村,把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对“一区三县”基层扶贫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致富带头人进行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和发展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班200余期,仅2019年,培训安康地区近4万人次。此外还通过东部发达地区和“一区三县”合作办班,促进信息交流和产业对接,助力安康特色产业发展。

“安康不脱贫,建行不撤点”,这是32年前建设银行给安康许下的郑重承诺。32年间不忘初心、矢志不移,建设银行为安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我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10月17日,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之际,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建设银行安康扶贫工作专班荣获组织创新奖。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建设银行将继续积极践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强化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以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华商报记者 刘方

#扶贫#就业#建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