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花样课堂故事多(留学记)

2020-11-05新闻34

每个留学生在海外求学生涯中都有一些难以忘怀的经历,无论酸甜苦辣,都为留学时光留下了注脚。

在哲学课上看电影

留学加拿大的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我的选修课中包含一门“哲学理论入门”。与预想中晦涩难懂的课程教授方式大不相同,授课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就表示自己并不喜欢“填鸭式教学”,而是希望学生尽可能参与其中。根据安排,一堂课中,近半时间由老师授课,其余时间都在进行课堂讨论——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康德到黑格尔,可以说深奥繁复。所幸老师每次上课都会将当节课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等做成纸签,让同学们挑选并进行角色代入。这样一来,在相关背景信息的辅助下,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感受哲学家们在思想观念上的碰撞,也对很多抽象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辩论结束,老师还鼓励学生尝试用学术化的词语对给定的概念进行定义,进一步强化语言组织能力。

与此同时,老师还会在课上播放一些电影片段,并要求学生尝试概括其中蕴含的思想,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一些概念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还记得,当时的期中考试并非常规的笔试答题,而是于当周为学生播放电影《云图》,并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契合原片主旨的方式进行赏析,同时强调没有标准答案,能够逻辑自洽即可。我选择的是自己最感兴趣的柏拉图哲学进行解析,并拿到了不错的分数。

记录睡眠情况的身心健康课

大学第二年,我所读专业的必修课中有一门课叫“身心健康”。由于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有营养学和体能学的专业背景,因此他自有一套教学方式。首先,老师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教科书,在有部分课件的条件下着重和学生们进行互动与讨论。在第一节课上,他就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核心观念——合理的睡眠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他要求学生记录自己的睡眠时间及质量,将是否做梦和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作为标准;同时还建议大家可以借此机会改变睡眠模式以提高生活质量。

在此之前,我已经连续几年习惯在午夜后入睡。起初,我并未认真考虑老师的建议,但在开始记录睡眠情况3周后,我发现在同等睡眠时长的条件下,更早入睡有助于提升次日的精神状态;同时,如果在入睡前1小时减少喝水并不进食,当晚做梦的概率也会更低。在这种趋势持续3周后,我意识到自己的作息和状态都有了明显改善。在和老师详细聊过这个变化后,他建议我尽可能养成新的作息习惯。虽然一开始比较艰难,但在连续10天早睡后,我感到自己的睡眠质量有明显提高,学习效率也有所提升,这种正面反馈让我下定决心把新作息保持到学期末。

这门课看似简单,但却给了我充满实用性的经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不仅适用于个人健康计划,也适应于学业和人生。

在社会学课上理解同理心

在我的概念中,提到精神疾病患者,会下意识地同情对方,但一门社会学课改变了我的观念。

在那门课中,授课教师在前几节课以常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精神疾病的几种常见原因后说:“现在,你们也许能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困扰精神疾病患者的原因,但今天我想要大家切身感受他们的负担。”随后,他要求学生们带上事先准备好的耳机,录音内容是心理机构结合大量精神疾病案例做出的“模拟内心活动”。教授要求大家在听录音的同时,在校园内走一走,以真正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

刚开始听录音时,我几乎感受不到什么影响。但在几分钟后,录音中的内容变得越来越狂躁、里面的信息也逐渐令人难以理解。当我离开教学楼时,脑海中至少同时存在着4种不同的声音,它们不仅在逻辑上相互独立,而且在情绪上也互不联通——当一个“男声”明显处于暴怒状态时,另一个“女声”却在默默哭泣;某个声音在小声唱歌时,另一个声音却传来刺耳的剐蹭声。那时,这种不和谐带来的不适感已经让我很难继续要进行的行动,买好东西付款时,我必须整个身体向柜台前倾才能勉强听到价格,更不用说尝试和别人进行基本的对话,人的状态也变得焦躁不安。

30分钟的体验结束后,老师说:“希望大家记住今天的经历,当你们今后遇到精神疾病患者时,请记得,他们每天都是这样生活的。”这次体验让我深刻感受到,同理心比同情心更加可贵、也更加有效。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真正对他们的遭遇有感性体验后,才能理解并尊重对方。

#留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