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白夜谈】16年前的国产《棋魂》

2020-11-05新闻20

题图 / CaesarZX

国产《棋魂》真人剧上线了。大家对漫改剧向来抱着谨慎的观望态度,更别说是跨国改编了。就连宣发自己都用了“榴莲剧”这样的宣传口号,意思是“闻着臭,吃着香”。

目前上线的大部分集数我都看完了,只是今天并非来评价这次的真人剧,而是聊聊我借此机会从家里翻箱倒柜找出来的一本书——16年前的国产《棋魂》。

我的义务教育阶段是在一所有围棋特色的学校就读的。围棋是必修课之一,我们也时常被组织去参加一些围棋相关的社会活动,比如在操场上办什么百人对弈棋局啊(和让我十个子我都下不赢的同班同学面对面吃西北风),又或者去观摩农心辛拉面杯比赛(在现场打一天瞌睡然后领回家一大箱农心零食)之类的。

2004年的某一天,学校又组织了我们去参加了一场签售会,主角就是这本国产《棋魂》和其作者曹志林。

曹志林在当时的围棋圈多少也算家喻户晓的名人,身兼前围棋国手、新民晚报主任记者、知名讲棋人等多重身份,就是所谓下棋的人里最会说的、讲棋的人里最会写的、写东西的人里最会下棋的……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类似明星见面会的活动,兴奋得很,尤其是晚上看到电视上居然还有关于这场活动的新闻。

但报道的主题跟我预期的大相径庭。

在现场发生了我没注意到的骚动,有一些年轻人来到了签售会抗议,部分情绪激动的抵制者甚至当场撕毁曹志林的《棋魂》,理由正是这本书抄袭了堀田由美原作小畑健作画的漫画《棋魂》。新闻就是讲的这件事。

那时的我已经不完整地看过了来自日本的《棋魂》(当时学棋的棋童大概没有谁不喜欢看),但这也不妨碍我们津津有味地读曹志林的《棋魂》——单纯是因为小说读起来比漫画或是动画更方便,也更不容易被家长制止。

作为2004年时的小学生,那时的我说实话对于“抄袭”“剽窃”“同人”这些词几乎没有任何概念,还处于朴素地认为花了钱买的东西自然就是“正版”的阶段。所以我当时的感想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楼塌了”。

是电视上这些被称为“动漫迷”的人让我头一次迷迷糊糊地意识到:原来存在着窃取他人脑力劳动成果这种事,也并非花钱买来的就是正当的。拿着这本书让我隐约产生了一种罪恶感和羞耻感,开始嫌弃起它来。

这大概就是我版权意识的萌芽。

而多年过去,当我再度审视这场风波,又有一些别的感受。

曹志林的《棋魂》究竟有没有抄日本的《棋魂》,这件事本该像棋盘上的围棋一样,孰黑孰白一目了然。

起初,《棋魂》的漫画和TV动画刚完结不久,曹志林便开始在《围棋周报》上连载他的小说版《棋魂》,实际上根本就是把漫画复述成文字,连角色名都沿用的原作。然而小棋童们是爱看的,可以想见的是读者反响很好。于是连载了几期后,曹突然宣布,停更!因为古籍出版社来找他买下了版权,要写成书出版了。几个月后,改掉了角色名,又把舞台搬到中国,小说《棋魂》便堂而皇之地出版了。

这事放到现在来看简直离谱,要知道当时《棋魂》的漫画都已经正式引进国内了。

然而一切偏偏发展得顺理成章,国内棋坛、文坛、出版社……几乎没有任何专业领域的人说这事儿有问题,直到“动漫迷”们指出来——这人没穿衣服。

事发后,CCTV的《社会记录》节目也报道了这件事,采访了当事双方,现在也还能在网上找到节目的文字记录。节目先是一本正经地讨论了曹版《棋魂》究竟算不算抄袭,然而没等给出结论,镜头却突然聚焦向“动漫迷”一方,开始解释什么是“动漫”,什么是“cosplay”,这些年轻人是什么生活状态。他们的成绩怎么样,他们和家长的关系怎么样……最后主持人深情款款地总结:“表面上,这是小说与动漫之间的事,但实质上,却是童话世界与成人社会的一次交锋。”

一场关于抄袭与否的争论愣是被拗成了两代人之间的观念冲突。

而这大致就是那个年代动漫爱好者的处境:“动漫迷”的标签几乎就等同于异类,标志着“不成熟”。他们正当的诉求难以被实现,激进的行为却会被拿到显微镜下,被主流群体以猎奇的眼光审视。

时至今日,“二次元”早已不用再受这般委屈。同一部作品,现如今改编时不光要买版权,还得立正挨粉丝们的挑剔。

一切看起来都好了许多,当年人们的忿忿也和这本书一样,逐渐埋在尘埃里。

但是在豆瓣上,曹志林版的《棋魂》竟然有6.5分,并不算低,而且五星评价要比一星还多。

当然存在着一些人没看清,以为这是漫画原作就打五星的情况。但像下面的情怀加成大概也并非个例。

回头想来,当年的我看了那样导向性的报道,却依然觉得抄别人的故事就是不对,这或许也只是一时偶然。类似的现象,如今可能也并未彻底远去。#棋魂#曹志#围棋收藏

曹志林在当时的围棋圈多少也算家喻户晓的名人,身兼前围棋国手、新民晚报主任记者、知名讲棋人等多重身份,就是所谓下棋的人里最会说的、讲棋的人里最会写的、写东西的人里最会下棋的……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类似明星见面会的活动,兴奋得很,尤其是晚上看到电视上居然还有关于这场活动的新闻。

但报道的主题跟我预期的大相径庭。

在现场发生了我没注意到的骚动,有一些年轻人来到了签售会抗议,部分情绪激动的抵制者甚至当场撕毁曹志林的《棋魂》,理由正是这本书抄袭了堀田由美原作小畑健作画的漫画《棋魂》。新闻就是讲的这件事。

那时的我已经不完整地看过了来自日本的《棋魂》(当时学棋的棋童大概没有谁不喜欢看),但这也不妨碍我们津津有味地读曹志林的《棋魂》——单纯是因为小说读起来比漫画或是动画更方便,也更不容易被家长制止。

作为2004年时的小学生,那时的我说实话对于“抄袭”“剽窃”“同人”这些词几乎没有任何概念,还处于朴素地认为花了钱买的东西自然就是“正版”的阶段。所以我当时的感想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楼塌了”。

是电视上这些被称为“动漫迷”的人让我头一次迷迷糊糊地意识到:原来存在着窃取他人脑力劳动成果这种事,也并非花钱买来的就是正当的。拿着这本书让我隐约产生了一种罪恶感和羞耻感,开始嫌弃起它来。

这大概就是我版权意识的萌芽。

而多年过去,当我再度审视这场风波,又有一些别的感受。

曹志林的《棋魂》究竟有没有抄日本的《棋魂》,这件事本该像棋盘上的围棋一样,孰黑孰白一目了然。

起初,《棋魂》的漫画和TV动画刚完结不久,曹志林便开始在《围棋周报》上连载他的小说版《棋魂》,实际上根本就是把漫画复述成文字,连角色名都沿用的原作。然而小棋童们是爱看的,可以想见的是读者反响很好。于是连载了几期后,曹突然宣布,停更!因为古籍出版社来找他买下了版权,要写成书出版了。几个月后,改掉了角色名,又把舞台搬到中国,小说《棋魂》便堂而皇之地出版了。

这事放到现在来看简直离谱,要知道当时《棋魂》的漫画都已经正式引进国内了。

然而一切偏偏发展得顺理成章,国内棋坛、文坛、出版社……几乎没有任何专业领域的人说这事儿有问题,直到“动漫迷”们指出来——这人没穿衣服。

事发后,CCTV的《社会记录》节目也报道了这件事,采访了当事双方,现在也还能在网上找到节目的文字记录。节目先是一本正经地讨论了曹版《棋魂》究竟算不算抄袭,然而没等给出结论,镜头却突然聚焦向“动漫迷”一方,开始解释什么是“动漫”,什么是“cosplay”,这些年轻人是什么生活状态。他们的成绩怎么样,他们和家长的关系怎么样……最后主持人深情款款地总结:“表面上,这是小说与动漫之间的事,但实质上,却是童话世界与成人社会的一次交锋。”

一场关于抄袭与否的争论愣是被拗成了两代人之间的观念冲突。

而这大致就是那个年代动漫爱好者的处境:“动漫迷”的标签几乎就等同于异类,标志着“不成熟”。他们正当的诉求难以被实现,激进的行为却会被拿到显微镜下,被主流群体以猎奇的眼光审视。

时至今日,“二次元”早已不用再受这般委屈。同一部作品,现如今改编时不光要买版权,还得立正挨粉丝们的挑剔。

一切看起来都好了许多,当年人们的忿忿也和这本书一样,逐渐埋在尘埃里。

但是在豆瓣上,曹志林版的《棋魂》竟然有6.5分,并不算低,而且五星评价要比一星还多。

当然存在着一些人没看清,以为这是漫画原作就打五星的情况。但像下面的情怀加成大概也并非个例。

回头想来,当年的我看了那样导向性的报道,却依然觉得抄别人的故事就是不对,这或许也只是一时偶然。类似的现象,如今可能也并未彻底远去。

#二次元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