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菊科和兰科哪个更进化? 兰科植物进化的性状

2020-07-22知识2

兰科植物是最进化的一科,它具有哪些性状特征 与其它植物类群相比,兰科植物具有一些自身非常独特的花部形态特征: 第一,特化的唇瓣,既能通过奇特的形状和鲜艳的色斑吸引昆虫,又可作为昆虫进入花中进行传粉的踏足板。为什么说兰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兰科几乎被植物学家公认为代表单子叶植物最进化的类群,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1)草本植物,稀为攀援藤本。附生或腐生;(2)兰科已知种类约2万种,约占单子叶植物的1/4;(3)花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和颜色;(4)花两侧对称,内轮花被中央1片特化为唇瓣;唇瓣结构复杂,基部常形成具有蜜腺的囊或距;(5)雄蕊数目的减少并与花柱合生成合蕊柱;子房下位;柱头常具有喙状小突起的蕊喙;(6)花部的所有特征表现了对昆虫传粉的高度适应。【兰科植物】兰科植物的特点以及种类? 花常美丽或有香味,一般两侧对称;花被片6,均花瓣状;外轮3枚称萼片,有中萼片与侧萼片之分;中央花瓣常变态而成唇瓣,唇瓣由于花序的下垂或花梗的扭转而经常处于下方即远轴的位置,基部常有囊或距;雄蕊与花柱(包括柱头)完全愈合而成一柱状体,称合蕊柱。通常具1枚雄蕊,前方有1个柱头凹穴;有些种类的蕊柱基部延伸成足,侧萼片与唇瓣围绕合蕊柱足而生,形成囊状物,称萼囊;在柱头与雄蕊之间有一个舌状器官,称蕊喙,它通常是由柱头上裂片变态而来,能分泌粘液;花粉多半粘合成团块,有时一部分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块柄;蕊喙上的粘液常常变成固态的粘块,称粘盘,有时粘盘还有种种柄状或片状的延伸附属物,称蕊喙柄;花粉团与花粉块柄是雄蕊来源的,而粘盘与蕊喙柄则是柱头来源的,两者合生在一起叫花粉块,但花粉块也并非都由这4个部分组成,尤其是蕊喙柄,只在很进化的类群中才有。兰科植物凭借这种特殊构造的花,十分巧妙地适应于昆虫传粉。但也有一部分是自花传粉的。菊科和兰科哪个更进化? 根据哈钦松分类系统,菊2113科和毛茛科是最为进化5261的科4102。菊科是双子叶植物中最进化的1653植物类群,是因为:1)萼片变态为冠毛,有利于果实传播;2)部分种类有块茎,块根,匍匐茎或根状茎,有利于营养繁殖;3)花序(头状)及花的构造(舌状花招引昆虫传粉,中间集中大量盘花,以及聚药雄蕊都增加了授粉率和结实率);4)多为异花传粉(雄蕊先于雌蕊成熟),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或得不到昆虫传粉时,才进行自花传粉.由于菊科植物具有上述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才使该科不仅属种数,个体树最多,而且分布最广兰科植物,是现代被子植物中 虫媒花植物演化的顶级。由于长期与昆虫协同进化的结果,其花产生了高度特化的结构,以致某种兰花需要特定的昆虫传粉,形成了植物界中很独特的奇花异卉。唇瓣的形态变化多端,有舌状、囊状、兜状等等。花色丰富,往往同一花朵有多种色彩。在兰属植物中,花瓣形状,色泽、斑纹的差异是区分品种的重要依据。为什么说兰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虫媒传粉的最进化类型 兰科植物是最进化的一科,它具有哪些性状特征 与其它植物类群相比,兰科植物具有一些自身非常独特的花部形态特征:第一,特化的唇瓣,既能通过奇特的形状和鲜艳的色斑吸引昆虫,又可作为昆虫进入花中进行传粉的踏足板,。为什么说兰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兰科是仅次于菊科的一个大科,是单子叶植物中的第一大科。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众多的品种。自然界中尚有许多有观赏价值的野生兰花有待开发、保护和利用。主要有中国兰和洋兰两大类。花常美丽或有香味,一般两侧对称;花被片6,均花瓣状。外轮3枚称萼片,有中萼片与侧萼片之分;中央花瓣常变态而成唇瓣,唇瓣由于花序的下垂或花梗的扭转而经常处于下方即远轴的位置,基部常有囊或距;雄蕊与花柱(包括柱头)完全愈合而成一柱状体,称合蕊柱。通常具1枚雄蕊,前方有1个柱头凹穴;有些种类的蕊柱基部延伸成足,侧萼片与唇瓣围绕合蕊柱足而生,形成囊状物,称萼囊;在柱头与雄蕊之间有一个舌状器官,称蕊喙,它通常是由柱头上裂片变态而来,能分泌粘液;花粉多半粘合成团块,有时一部分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块柄;蕊喙上的粘液常常变成固态的粘块,称粘盘,有时粘盘还有种种柄状或片状的延伸附属物,称蕊喙柄;花粉团与花粉块柄是雄蕊来源的,而粘盘与蕊喙柄则是柱头来源的,两者合生在一起叫花粉块,但花粉块也并非都由这4个部分组成,尤其是蕊喙柄,只在很进化的类群中才有。兰科植物凭借这种特殊构造的花,十分巧妙地适应于昆虫传粉。但也有一部分是自花传粉的。兰科植物有什么特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鳞茎,俗称芦头,外包有叶鞘,常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时存在。叶线形或剑形,革质,直立或下垂,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上着生多数苞片。花两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萼片中间1枚称主瓣。下2枚为副瓣,副瓣伸展情况称户。上2枚花瓣直立,肉质较厚,先端向内卷曲,俗称捧。下面1枚为唇瓣,较大,俗称兰荪。成熟后为褐色,种子细小呈粉末粉。兰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宜空气流通的环境。兰科共750属35 000余种,而兰属70余种。我国常见栽培种有:春兰(C.goeringii):又称草兰、山兰、朵朵香。一茎1朵~2朵花,芳香。花期2月~3月。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传统名贵品种有宋梅、龙字等。变种有线叶春兰(C.georingii var.serratum),叶较细,花深绿色,无香气或淡香。蕙兰(C.faberi):又称九子兰、夏兰。一茎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分布地区与春兰相似。传统名种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岙素等。变种有送春(C.faberi var.szechuanicum)俗称丝茅脚九子兰,叶片常排成两列,花期7月~9。

#植物进化#植物#兰科植物#松花粉#昆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