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趣读合肥】亭聚来客 台观四方——清风阁

2020-11-04新闻20

原标题:【趣读合肥】亭聚来客 台观四方——清风阁

唐代著名建筑滕王阁

因诗人王勃的这首《滕王阁序》流芳百世。

《阿房宫赋》有云:“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楼与阁自古以来就是建筑中的翘楚,

是中国建筑的灵魂所在,

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为文人墨客所称颂。

在合肥打造“五高地一示范”的今天,

合肥的名楼与名阁见证着历史变迁,

记录了时代风云,凝固了岁月沧桑。

文艺君将带一起去看看合肥的

昨天问题的答案你猜出来了吗?

它就是

清风阁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合肥的包公祠位于芜湖路,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后易名为包公祠,而它的全称为包孝肃公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里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由于包拯是人们传颂的清官典型,包公祠也因此闻名遐迩。

在包公祠的东边就是清风阁,是一栋大型仿宋建筑,1999年建造的,为纪念包公诞辰1000周年。门口对联写的是,“清风净宇宙,明月朗乾坤”。阁体坐西朝东,与包公墓遥相呼应。阁高42米,明五暗四,共九层,登顶可俯视庐州城风光及整个包公文化旅游区的秀丽景色。清风阁外檐柱间设有格子门,每面为九扇,门为方格花心。顶层为彩绘藻井,门、楞、柱都为栗壳色。

清风阁。

阁如其名,因与包拯息息相关,便应了这“清风”二字。一层为耿光日月厅,内镶嵌有一幅长5.4米、宽5米,名为《清风赞》的大型椴木浮雕,背景展示的是包公生平事迹,有《回乡敬孝》《审牛舌案》《陈州放粮》《弹劾三魁》等片段,两侧分别是《运粮戍边》和《西办盐务》。

回乡敬孝的故事如今也早已家喻户晓。公元1027年,包拯凭借自己的才学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但因建昌县离家乡太远,父母年事已高,他只好上书请求皇上,让他安排自己到离家近的地方任职。皇上被包拯的孝心感动了,就任命他在离家不远的和州任监税官,专门掌管钱粮税收。但父母仍不肯离开家乡跟他去和州生活,包拯只好再次上书,请求辞去官职,专心留在家里侍奉父母。几年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了。他也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父母的坟墓旁搭了一间草庐,为父母守丧。直到丧期结束,包拯还是不忍离开。亲友们多次前来劝慰勉励,包拯这才决定离开家乡,去朝廷做官。

“两袖清风”则用来形容包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他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时,为肃正纲纪,惩处贪官赃吏,他弹劾贩卖私盐以牟取暴利的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等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弹劾王逵。王逵曾数任转运使,巧立名目盘剥百姓钱物,滥用酷刑,民愤极大。但王逵与宰相陈执中、贾昌朝关系密切,又得宋仁宗青睐,故有恃无恐。为此,包拯连续七次上章弹劾,最后一次更直接指责仁宗说:“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其言激切刚直,朝野震动,舆论汹汹,朝廷终于罢免了王逵。

三山披锦绣,二水竞风流。一千年以后,站在清风阁的最高层,远眺合肥,庐州风光尽收眼底,而在这里也可以再次回味包公的清风作派、不畏强权,感受合肥地方传统文化,认知合肥的风土人情。

这里的宾馆是安徽省国宾馆,

馆内树木苍郁,竹影扶疏,鸟语花香。

有假山、喷泉、荷花塘和多种花卉供欣赏。

先后接待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政要等。

你知道这个楼阁的名字吗?

#诗词歌赋#包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