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山水坞根:打造全域旅游新坐标

2020-11-04新闻13

原标题:山水坞根:打造全域旅游新坐标

游山玩水、赏花看景、剪纸绘画……坞根,东海之滨的一片净土,在这儿,你会遇见美好的秋天,还有美好的自己。

向游客展示剪纸艺术

10月1日—8日,由温岭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温岭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主办的乡约非遗——温岭海洋剪纸艺术沙龙作品展在坞根镇喜柿山谷举行,成为温岭(坞根)乡村旅游文化节的一个重头戏。

温岭海洋剪纸艺术沙龙作品展共展出36件作品。其中,涉及海洋题材的有20幅,垃圾分类的有16幅。海洋题材的剪纸作品有着浓郁的地域风情,鲜明的创作风格,其构图饱满,对比强烈,刚柔相济,既吸收了西北剪纸的粗犷豪放,又兼容南方剪纸的细腻纤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在活动现场,剪纸艺术沙龙的成员们还剪出红双喜、鱼、螃蟹等,送给游客们。

在以“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为主题的剪纸创作中,有人不顾身体不适,坚持创作到凌晨;有人把自己手头的事搁在一边,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中。经过努力,短短的三四天内,一批作品先后问世。

据了解,温岭海洋剪纸是流传于石塘和太平两个区域,以海洋文化为主要题材的民间剪纸艺术。它体现了温岭独特的海洋文化、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早年,温岭人逢年过节、建房上桁、婚丧嫁娶等,都要剪、贴纸花。目前,温岭海洋剪纸群体中的代表性传承人,有韩伟、郭献忠、陈荣新、林荣文、陈巨中等。2016年春,以陈巨中发起成立的温岭海洋剪纸艺术沙龙团队,吸收了一批年轻的海洋剪纸爱好者,为温岭海洋剪纸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据统计,4年多来,温岭海洋剪纸艺术沙龙在各类大赛上荣获75个金、银、铜奖;有267幅作品在《中国文化报》等报刊上发表;有156幅剪纸参加省级以上各种剪纸展览,多幅被中国剪纸博物馆、上海美术学院等收藏;还有不少作品漂洋过海,远赴法国、比利时、斯里兰卡等国参展。

举办温岭海洋剪纸艺术沙龙作品展,仅是温岭(坞根)乡村旅游文化节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该镇在打造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的过程中,把全域旅游景区村庄的节庆活动,作为业态发展的有效载体。通过不同项目的旅游文化打卡活动,不断地把游客引流到非遗或手工制作的体验点,为今后坞根旅游产品的推广预热。

把课堂搬到田野里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观察实践,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中的知识,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单纯的课堂讲解所没有的。

尤其是在收获季节,让学生去看那一片醉人的乡间风情,到田间地头体验劳动的艰辛,感受丰收的喜悦。坞根,留给孩子的是一份“记得住的乡愁”。

国庆假期,坞根研学游火爆,该镇推出的“田野里的课堂”,吸引了大批亲子、学生游客的到来。据坞根镇政府统计数字显示,8天长假,坞根研学游吸引了前来游玩体验的游客达1000多人次,带动消费20多万元。

10月8日,在坞根镇下呈村农场,一片金黄的稻田,一派丰收的景象。身穿红马甲的学生,割稻、打谷,虽不熟练,却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得有板有眼;还有学生在田间地头,认真地学习着、记录着。“这是我上过的最有趣的一堂课。”一名学生兴致勃勃地说。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农事研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下田割稻、捣麻糍、包饺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农事劳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同时,还引导学生珍惜粮食,让他们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坞根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了解,今年以来,坞根镇针对不同研学群体的需求,先后推出“红色花坞”“小红军,老区缘”“漫研坞根,看见不一样”等9条研学线路。他们将当地的红色资源,与特色研学点位相结合,形成烈士陵园+花溪村灰雕工作室、红军谷素质拓展基地+芳香谷手作工坊、红山村红色放映厅+下呈村万顺红糖厂等各具特色的主题研学线路。该镇还将持续深化研学活动项目,并通过“研学游”阵地的打造,将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巧用科学阅读+促进中小学自然课堂教学,以提升坞根研学的整体质量和全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台州新闻客户端

#垃圾分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