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肥”同小可,不得不防

2020-11-04新闻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加之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身体活动不足现象广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等6部门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积极防控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

现状:儿童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儿童肥胖症是 21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柳叶刀》曾发表报告称,全球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人数在过去40年中增加了10倍,已带来全球性的健康危机。

在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也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0-7岁肥胖儿童估测有476万人,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人数达3496万人,加起来近4000万人。

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18岁学生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19.4%,仅肥胖率就比1985年增加了55.8倍。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刘雅静介绍,肥胖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已不是简单的体重状态,医学上早已经把它界定为一种慢性疾病。如果不进行预防或早期干预,儿童肥胖将形成危害终身的恶性循环。一方面,儿童青少年肥胖会造成“成人病”过早出现,例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对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甚至是智力发育均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儿童青少年期肥胖未得到控制,将增加成年期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生的风险,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诱因:不良生活方式是“罪魁祸首”

刘雅静介绍,儿童青少年肥胖受不良生活方式影响较大。在不良生活方式因素上,可具体分为不良饮食习惯与不良运动习惯。不良饮食习惯一般表现为孩子进食量过大、进食速度快、偏爱高热量食物及饮料。

刘雅静举例,“有些家长观念陈旧,尤其是隔代的爷爷奶奶一辈,总觉得孩子多吃是福,担心孩子吃不饱,给孩子养成了每天进餐超过三顿的习惯。殊不知,进食量过大、进食次数过多对孩子的健康都是有危害的。”刘雅静强调,进食速度快也是常见的发胖原因之一。“我们在吃饭时,大脑的下丘脑负责感受胃是否吃饱,但它会有时间延迟,当你吃到七八分饱时其实已经吃饱了。如果吃饭过快,很容易造成实际吃到十二分饱,导致摄入热量过多。此外,吃饭太快还会带来胃病风险,大块食物缺少细致咀嚼进入胃后,迫使胃加大蠕动力度,加重了胃肠消化负担,长此以往,会导致胃病的发生。”

食物种类的选择也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产生息息相关。“很多孩子爱吃油炸类的快餐食品,如炸鸡腿、薯条等,还有巧克力、冰淇淋,这些都属于热量高的食物,容易导致发胖。”刘雅静提出,家长还应注意孩子奶制品的摄入量,“现在市场上有一些打着酸奶的旗号,实则为乳酸菌的饮料,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酸奶,因此必须引起重视。”久坐不动的不良习惯,同样成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诱因。根据世卫组织2019年发布的全球首份《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报告》显示,全球80%以上在校青少年没有达到每天至少1小时的身体活动量。刘雅静建议,儿童青少年每天最好保持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举措: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

“我再讲2分钟,讲完就下课。”老师上课“拖堂”,这样的画面是不是挺熟悉?此次《方案》中明确提出,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并进行适当身体活动,减少静态行为。对于这样的举措,记者采访多位学生和家长,大多数人表示赞同。

初中生小陈说:“很多人都经历过老师拖堂吧,尤其是备考阶段。一般老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到了下课没讲完,就会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说心里话,我挺讨厌拖堂的,更希望能利用课间时间休息放松一下。”强化学校责任,教师不得“拖堂”只是《方案》中的一点。《方案》还指出,学校将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知识融入幼儿园中小学常规教育,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等考核。优化学生餐膳食结构,改善烹调方式,因地制宜提供符合儿童青少年营养需求的食物,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粗杂粮及适量鱼禽肉蛋奶等供应,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按规定提供充足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防控:将儿童肥胖严防在孕期

早在2013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研究人员以4万多名母亲和9万多名孩子为对象,研究母亲在怀孕期间体重增加情况与其子女12岁时身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母亲在孕期体重增加越多,孩子越有可能出现肥胖问题。准妈妈张女士告诉记者,从怀孕以来,她每天都会称体重,严格按照医生建议合理搭配三餐,“听说孕期体重过重,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康。”

记者注意到,《方案》对医疗卫生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应加强孕期体重管理,将营养评价、膳食和身体活动指导纳入孕前和孕期检查,开展孕妇营养筛查和干预,促进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定期监测体重,预防孕期体重过度增加或增重不足。此外,对于孩子出生后的养育方式,《方案》也给出了详尽的指导,强化父母及看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饮食上控制油、盐、糖的使用量,生活中减少儿童使用电子屏幕产品的时间等。

文:张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儿童#肥胖#青少年收藏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刘雅静介绍,肥胖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已不是简单的体重状态,医学上早已经把它界定为一种慢性疾病。如果不进行预防或早期干预,儿童肥胖将形成危害终身的恶性循环。一方面,儿童青少年肥胖会造成“成人病”过早出现,例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对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甚至是智力发育均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儿童青少年期肥胖未得到控制,将增加成年期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生的风险,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初中生小陈说:“很多人都经历过老师拖堂吧,尤其是备考阶段。一般老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到了下课没讲完,就会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说心里话,我挺讨厌拖堂的,更希望能利用课间时间休息放松一下。”强化学校责任,教师不得“拖堂”只是《方案》中的一点。《方案》还指出,学校将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知识融入幼儿园中小学常规教育,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等考核。优化学生餐膳食结构,改善烹调方式,因地制宜提供符合儿童青少年营养需求的食物,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粗杂粮及适量鱼禽肉蛋奶等供应,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按规定提供充足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防控:将儿童肥胖严防在孕期

早在2013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研究人员以4万多名母亲和9万多名孩子为对象,研究母亲在怀孕期间体重增加情况与其子女12岁时身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母亲在孕期体重增加越多,孩子越有可能出现肥胖问题。准妈妈张女士告诉记者,从怀孕以来,她每天都会称体重,严格按照医生建议合理搭配三餐,“听说孕期体重过重,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康。”

记者注意到,《方案》对医疗卫生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应加强孕期体重管理,将营养评价、膳食和身体活动指导纳入孕前和孕期检查,开展孕妇营养筛查和干预,促进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定期监测体重,预防孕期体重过度增加或增重不足。此外,对于孩子出生后的养育方式,《方案》也给出了详尽的指导,强化父母及看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饮食上控制油、盐、糖的使用量,生活中减少儿童使用电子屏幕产品的时间等。

文:张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减肥#糖尿病#胃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