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伊和淖日苏木宝日陶勒盖嘎查,一条通组砂石路平坦延伸,牧户家的棚舍错落有致、牛羊膘肥体壮。幸福点缀着草原,笑意写在脱贫摘“帽”的牧民脸上。
赵哲是国家能源集团胜利能源公司露天矿一名团支部书记,2018年6月被派到离家300公里的陶勒盖嘎查,任扶贫队副队长。驻嘎查2年多来,赵哲变得更加清瘦了,但嘎查牧民的日子却越过越好。
“一户一档”架起“连心桥”
“充分发挥好一名党员和一名团支部书记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赵哲被派到嘎查的第一天,就在工作日志里写下了这段话。
宝日陶勒盖嘎查在册人口20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
图为赵哲(右二)和牧民群众打成一片,成了一个地道的“牧区人”。
“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手中有‘术’,熟悉了贫困户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帮扶措施。”赵哲用5个工作日对35户贫困户挨家挨户调查走访。
通过细致走访,赵哲对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亟待解决问题,以及嘎查产业发展的“瓶颈”都了然于心。每天回到宿舍,他根据当天走访记录,按照致贫原因细细整理归纳,做好了嘎查脱贫第一本“工作台账”,为35户贫困户建起了走向脱贫的“一户一档”。
在此基础上,赵哲定期组织召开大队扶贫工作会,广泛听取当地政府、扶贫干部和群众意见,建立完善扶贫制度,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解决群众困难夯实基础。
答疑解惑当好“引路人”
摸清了底数,查明了病因,赵哲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协助工作队、嘎查两委规划嘎查未来的发展思路。
“因病、因灾致贫的,我们可以联系相关企业、部门通过产业扶贫的形式进行帮扶,年纪大无法劳作的、患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联系旗政府设立一些公益岗位,同时采取直接补助的方式,帮助增加收入……”赵哲说。
为了让低收入贫困户明白扶贫方面的政策,赵哲连续20多天走家串户,多次为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的农牧民做思想工作,终于把“一户一策”的脱贫“种子”埋进了他们心里。
为了真正实现与当地农牧民无障碍、零距离地沟通,赵哲经常忙完一天的工作,在夜晚休息时间用手机“蒙汉”翻译软件学习“蒙古语”。很快,赵哲就能在入户调研走访时,用蒙古语、汉语交替讲解扶贫政策、扶贫思路,即便是翻译同事不在,也能实现零距离、无障碍交流。不到3个月时间,赵哲就和牧民群众打成一片,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牧区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赵哲通过电话问询、平台互联等方式,及时了解牧民生产、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诉求,评估疫情对于农牧民造成的影响,实现了“一对一人、一对一户”精准解决实际问题,预防因疫情影响而出现返贫现象,同时把当月补贴3000元通过伊和淖日苏木捐给红十字会用于疫情救灾。
精准扶贫找准“产业路”
宝日陶勒盖嘎查有草牧场面积17.65万亩,可利用草牧场面积16.4万亩,人均草场面积344亩。面对这一现状,赵哲积极与嘎查班子、扶贫队、党员牧民代表集体研究,寻求嘎查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考虑嘎查群众多为牧民,且有许多养殖大户,具有丰富的畜牧养殖经验,赵哲协助扶贫队申请了22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发展嘎查畜牧业集体经济,购进了15头基础母牛,通过托管寄养的方式,每年可为嘎查贫困群众带来近2.4万元稳定收益。依托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入股内蒙古额尔顿羊业有限公司65万元,每年获益6.5万元。先后投入15万余元用于嘎查党建活动室的改造和办公设备设施的更新。另外,胜利能源公司职工捐款用于嘎查党支部阵地建设,让嘎查党支部和支部阵地成为帮助牧户脱贫、宣讲脱贫政策的一线阵地。
通过发展养殖产业,推进草畜平衡,申请生态林补助、低保补助、高龄补助,推出公益性岗位务工等措施,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2018年底,宝日陶勒盖嘎查退出贫困村行列,2019年底,32户贫苦户全部脱贫摘“帽”。这一年,赵哲被评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先进扶贫工作者。(金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