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下午,由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主办,国家知识产权国际运营(上海)平台承办的第十七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分论坛暨2020中知路国际知识产权运营论坛在沪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国际新形势下知识产权的产业转化与应用”。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群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作主旨演讲。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群在致辞中指出,知识产权转化和运用是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上海建立了平台、机构、资本、产业“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国际运营等平台功能不断拓展,一批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蓬勃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等金融创新持续深化,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取得突破,与重点产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增强。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加强制度创新,增强服务能级,提升企业能力,深化金融服务,推动知识产权价值更快更好实现,使上海这座城市成为全球知识价值实现的热土。
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在主旨演讲中强调,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必须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卡脖子技术的突破。这个问题不仅对我国基础研究提出挑战,也对我国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提出挑战。我们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权化改革,将知识产权运用服务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突破口,让知识产权成为衔接创新和转化的添加剂、润滑剂、粘合剂、催化剂。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同玉指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详细、可操作的知识产权转化办法。未来,该中心将会打造疫苗产业、生物制药产业、防疫和物质器械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检测检验试剂产业等五大特色产业链。通过创新研发、投资孵化、产业孵化三条主线,结合国家和上海市关于医学科技产业政策,形成临床和研究双轮驱动的医学功能布局。
英中贸易协会营商环境总监袁圆介绍了英国企业品牌授权策略经验。首先,通过小猪佩奇、班尼路、小马宝莉品牌授权策略的讲解,强调了在进行品牌授权时,除了要考虑国外引进品牌本身的知名度,还需要培育本地化市场和消费者。其次,在对品牌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时,既要了解目的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要求,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布局,还要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诉讼和著作权、商标海关备案制度。同时,最重要的是做好主动预防工作。
德国汉堡驻中国联络处首席代表潘桦介绍了汉堡是如何将与智能交通相关的知识产权进行落地转化,从而服务于城市战略。她指出,一方面,汉堡通过申办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为全世界智能交通领域的企业提供了创新技术分享交流和转化落地的平台。另一方面,汉堡依托欧盟及德国著名海事研究所研究开发技术。汉堡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技术研发成果涵盖全自动无人驾驶、共享汽车及自行车、超音速无人物流传输、港口信号数据电子管理平台等。
剑桥大学工程系制造研究院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中心负责人弗兰克·泰特兹指出,疫情期间仍有与疫情相关的创新成果涌现,这些成果必然会产生知识产权。为了将这些知识产权在疫情期间得到高效运用,企业通过合作或者非正式的方式进行交叉许可或普通许可。但是,需要关注在疫情中,很多企业转产防疫物资,是否涉及影响防疫期间共享和合作的知识产权措施等问题,这是后疫情对我们提出的挑战。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的12位专家学者聚焦“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转化应用与产业创新”这一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交流。
与会的专家和学者纷纷表示,生物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对推动科技强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转化的过程中,知识产权就是转换器。技术通过知识产权加以固定,从而吸引投资者对技术进行转化运用。如何实现知识产权转换器的作用是生物技术领域知识产权转化最大的挑战。基础研究与药物临床试验不同步、高校科研转化机制不健全、科研院所之间知识产权所有权归属不清、知识产权价值难以评估等也成为生物技术转化过程中的阻碍和挑战,这需要通过法律政策和市场运营来解决。
在此次分论坛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国际运营(上海)平台联合发布了《ICT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ICT产业的创新现状、发展趋势和影响ICT产业创新要素发展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