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厦门翔安:小渔村的“木语瓷言”记录渔港精神

2020-11-04新闻15

苏遥在直播间分享“牛棚”里老物件的故事。 东南网记者 刘学佳 摄

台海网11月4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牛棚”当会客厅?废旧的船木上也能作画?一个“福”字造型竟有诸多变化,暗含人生百味……近日,厦门名师云汇《名师传道》直播间走进厦门翔安澳头,以直播访谈的方式品味小渔村的“木语瓷言”,解读本土画家苏遥独有的艺术“福号”。

苏遥,澳头村人,1980年考上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成为了全村第一个大学生。1996年他又回到了澳头,这一待就是20多年。

从宋代起,澳头就有商船驶向南洋,载满瓷器运送到世界各地。曾经联通中外的澳头村,在苏遥的心中就是一座储藏丰富的艺术宝库。回到家乡后的他沉心钻研一件事,探寻代表澳头的艺术语言。

苏遥的牛棚“会客厅” 东南网记者 刘学佳 摄

牛棚“会客厅”留住农耕文化

访谈直播开始,一间牛棚在直播间率先亮相。走进牛棚,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古董”的方桌,几把老式的凳子,墙上挂满了各式的老工具,角落里摆放的旧农具也整齐有序,浓浓的年代感扑面而来。“这是父辈用过的牛棚,每一个老物件都有故事。”面对网友的热情询问,苏遥慢慢地聊开了,“这是我童年学习时用过的油灯,那是我父亲做木匠时用过的工具……”

稍加改造的牛棚,苏遥把它当成了会客厅,每一位来访的亲朋好友,都会在这一起品茗畅聊,回忆农耕旧时光。

苏遥作品《春》 东南网记者 刘学佳 摄

苏遥作品《福》 东南网记者 刘学佳 摄

“木语瓷言”记录渔港精神

“牛棚的旁边是一栋五层高的自建房,这里既是苏遥老师的家,也是他的工作室,里面陈列着苏遥老师用家乡元素创作的所有作品。”主播一边介绍,一边推开了一楼老式的木门。

走进大堂,处处可见的老物件令人眼前一亮,长桌条案、橱柜、箱笼……俨然进入了一座“闽南老物件”博物馆,处处透着浓郁的古早味,每一面墙上都挂着苏遥的作品,摆放错落有致。

“有一次在海边,我随手捡起了一个瓷片,翻过来看到一个福字,当时给我的触动很大,我想起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实幸福就和我们紧紧地挨着,只是暂时被遗忘了。”从那时起,苏遥开始用家乡海边的瓷片,古船的木板作为核心元素,创作出了“木语瓷言”。同时,他也融入了个人感悟,对“福”字进行诠释,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艺术“福号”。

“这块船木上画的是一片写着‘春’的瓷片,瓷片的模型是从海边捡回来的,作品可以解读为‘瓷旧迎新’。”“这个福字里既有锄头,又有笔,暗含着生活和艺术融为一体。”……从一楼到五楼,苏遥在直播间分享、解读着自己的作品。

废旧的船木上画上瓷片,瓷片上写着福、和、春……一件件“木语瓷言”的作品传递着对渔港精神的感悟;一条鱼,一本书、一把锄头、一支笔都能融入“福”字造型,每一个福字的解读沉淀着最淳朴的生活气息。

“远离喧嚣,回归平静,唤醒乡愁,这是一场有温度的直播。”“感谢苏老师,带我体验一场旧时光之旅。”实时在线互动,零距离品味苏遥的作品,一个多小时的直播,网友留言“花式”点赞,纷纷秀起了文艺范。

邀请本土艺术家走进直播间,与网友在线互动交流,分享作品及创作故事。微拍堂厦门名师云汇《名师传道》直播间推出人物访谈,带领网友“在线”领略不同的艺术人生。

苏遥作品《和》 东南网记者 刘学佳 摄

苏遥作品《福》 东南网记者 刘学佳 摄

(记者 刘学佳)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