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国人积压的出游热情被瞬间释放,虽然出游的方式和目的地都出现了新的动向,但传统旅游热点依然是相当火爆。
在假期之中,黄山一天之内四上热搜,妥妥的全国性的旅游热点。虽然黄山成名很早,但多年以来大旗不倒,坐稳了中国山岳旅游目的地的第一把交椅。
可是拥有黄山的安徽旅游,近年来却成长不力,连续被其它省份超过,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又与黄山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透过安徽十大景点榜单来分析一下。
十大景点徽州占据半壁江山
安徽十大景点中,前三名和五六名都在徽州地界,第四名九华山也与徽州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因此说徽州统治榜单一点也不过分。
如果不是因为需要照顾景点类别的多样性,徽州景区占个十之八九,都没有什么问题。
通过榜单中的具体分数可以看出,第一、第二名的得分相当高,黄山96分、宏村93分;但是第三名西递就骤降到78分,而第四名九华山更是只有65分,剩下的全部不及格。
具体景点对比更加明显,黄山美景独步天下,而屯溪老街则只是往日旧梦留下的一个幻影,相比全国范围内的古镇、古商街也就是个中等。
是其它景区资源不佳么?并不是。它们都还有很大的价值挖掘空间。
例如,李白殒命在马鞍山,生前曾多次游历安徽,留了很多极具分量的诗作。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白边来
就是在采石矶眺望天门山之后写下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样的千古名句,也是写于安徽泾县境内的青弋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就算有这种早就写好的绝佳广告词加持,敬亭山依然不在大多数游人的目的地列表中。
这些相关景点默默无闻的最大原因,多是开发和运营不足,既没有串接成整体,也缺乏系统宣传。
再看十强景点的分布图,可以发现江淮和皖北地区只有一个寿县古城入选,长江沿岸也只有一个采石矶。安徽旅游的发展趋势上,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十分明显,而这显然已经对全省旅游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而这种局面和黄山的成功有着很大的关系。
事后诸葛亮:徽州改名黄山,长远来看是下策
徽州改名黄山是一个争议话题,而且这种争议持续到了现在。
1979年的“黄山谈话”让黄山成为中国当代旅游的肇始之地,徽州改名黄山可以看作是时隔8年之后的一种响应,也是徽州为了留住黄山的一种妥协。
改名背后是明确身份,统一了黄山的开发与管理,并充分发挥黄山品牌的宣传作用,吸引海内外的游客,从而促进黄山旅游发展。这一目的可以说是完全达到了,但是副作用也随之而来。
黄山的突出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徽州这一更深厚、延伸和可挖掘题材更多的文化、旅游品牌。这在黄山改名的1987年不是问题,因为当时根本没有文化旅游的概念,但在当前文化旅游已经浩浩潮流之时,却成为了问题。
首先,黄山的成功形成了虹吸效应,关注度和客流都集中在这一点。徽州成为了黄山的背景,有多少游客在游完黄山后顺便去看看宏村?屯溪老街的客流又有多少是中转客?
虽然有客流总比没有客流要强,但这也限制了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与运营。
其次,黄山本身容纳能力有限,且和徽州并不具有强关联性,导致黄山客流向徽州转化不足。这就像在美术馆里办演唱会,来听歌的人虽然会在演唱开始前或结束后看看画作、欣赏一下艺术装置,但又有几人能看明白呢?
最后,黄山是点,徽州是面,带动性和延伸性上黄山不如徽州。
从上面的景点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安徽山地大部分集中在皖南。我们知道山景是最具号召力的自然景观,而黄山的名头实在太响,这导致了两个问题。
一,已经到了安徽,为什么还要去爬别的山?特别是去别的山并不比黄山便捷便宜多少的情况下。
二,安徽旅游就是黄山旅游,徽州顺便看看就好,少有游客愿意探究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更不愿意去远离黄山的景点逛了。
而徽州其实只是安徽的一小部分,黄山光彩夺目,徽州紧随其后,安徽其它地区黯淡无光,这样的格局在全域旅游兴起的当下,是难以和其它省份竞争的。
恢复徽州之名可探讨,光大徽州文化迫在眉睫
在旅行实验室分析2018年全国旅游市场的文章中,曾经指出安徽跌出全国前十只是开始,如果不能改变现状,其旅游市场在全国的排名会逐步下滑。
这一趋势2019年并未改变,贵州旅游高歌猛进早就绝尘而去,近邻江西和安徽的差距进一步拉开。在旅游收入方面,福建、山西和安徽旅游的差距已经微乎其微,结合今年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和对策,这两省超过安徽已成定局。
是否用徽州替换掉黄山,这个影响较大,可以研究探讨;但如何发掘徽州这面在文化领域金光闪闪的招牌的价值,迫在眉睫。
同属徽州的婺源,旅游发展得红红火火,已经成为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的一个标杆。反观徽州主体的黄山地区,只有一个宏村享誉全国,连西递的客流都有明显下降,更不要说其它村镇了。
作为徽州原州府所在地歙县,古城原貌破坏较大,近年虽然有所恢复,但也早不复昔日荣光。而就是这样一个开放的县城旧街区,还要收取100元的门票钱。这实在不是发展文化旅游的正确方式。
黄山市可以不恢复徽州之名,但旅游发展重心应该转到徽州上面来。并且这个发展断然不能是圈起一些真假古迹,收取昂贵的门票,而应该以文化为载体,向游客和商家双方面开放市场。
黄山景区的成功经验无法照搬到古村古镇上来,这方面可以多向广东学习一下。广东已经开始对一些自然景观免费开放,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安徽全省从文化旅游的角度看,可发掘潜力也相当巨大,江淮和皖北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传统,也是大量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好好梳理、开发、宣传、运营,以安徽旅游的先天条件,可以取得比现在好得多的成绩。
黄山是徽州的黄山,徽州却不仅是黄山的徽州,至少在旅游领域能形成这样的一个共识,期待着这一天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