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100多年来,这种病治愈率极低,上海科学家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再获突破

2020-11-04新闻15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属于老年痴呆症的一种,占据痴呆症患者中近三分之二的人群。自1907年被发现以来,医学上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一直未取得良好效果。

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教授盖里·吉普森(Gary E. Gibson)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期在阿尔茨海默病(AD)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结果。10月31日,他们在《阿尔茨海默病杂志(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网站上线了题目为《硫胺素衍生物与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减退:一项临床2a期随机双盲对照实验的结果》的文章。

盖里·吉普森的研究小组发现,硫胺素衍生物对治疗脑PET检查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阳性的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和遗忘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具有显著疗效。盖里吉普森在邮件中表示,“这是一项结果不错的实验……期待继续进行药物的临床3期实验”。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项研究成果的开拓者是一位上海科学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脑科学研究院教授钟春玖。

钟春玖此前提出了一套不同于国际现有理论的假说——阿尔茨海默病是硫胺素代谢异常,进而导致脑能量(糖)代谢障碍和诱发多级联病理生理反应参与的复杂疾病。这部分研究成果已于2010年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Brain(大脑)》,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后获得美国和欧盟发明专利等授权保护。

钟春玖团队最新的研究发现:一种叫作硫胺素焦磷酸激酶(TPK)的物质表达减少, 是阿尔茨海默病特异性的表现。

他们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合作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用成年小鼠做实验,发现将小鼠的脑兴奋性神经元TPK条件性敲除后,TPK表达缺陷可以诱发几乎所有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而盖里·吉普森研究小组的实验结果使得钟春玖提出的阿尔茨海默病“脑能量(葡萄糖)代谢障碍”假说和TPK靶标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史上第一个完成全链条实证研究的理论假说和靶标。

基于该学说,目前已有一个国家一类新药(老药新用)正在开展II期临床研究,将于2021年5月揭盲,两个国家一类新药将于明年开展国际临床研究,从300余个先导化合物中筛选出20余个具有潜在成药性。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为何这么难】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属于老年痴呆症的一种,占据痴呆症患者中近三分之二的人群。自1907年被发现以来,医学上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一直未取得良好效果。2000年以来超过200种新药接受测试,最终没有一种可以药到病除。

阿尔茨海默病有3个核心病理标志:进行性突触/神经元丢失导致脑萎缩,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Aβ斑块以及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形成神经纤维缠结。

此前主流的研究主要都是围绕阻止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Aβ斑块进行的。但科学家在探讨了诸多新药研究失败的原因后认为,β-淀粉样蛋白只是开启了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症状,而后续的一系列病理过程将不再依赖于它。

“就像一颗火种燃烧,已向周边蔓延,如果仅仅把火种扑灭,是解决不了大问题的。”

【我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发国】

中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发国。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马丁·普林斯(Martin Prince)曾在2014阿尔茨海默病国际大会上指出,全球每年新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 770万例患者中,约有一半来自中国。

“在应对阿尔茨海默病上,国内的科研力量还需要做更多努力。”钟春玖说。他记得,2013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病年会在波士顿召开,到会的科学家有4000多,来自中国大陆的却不到30个。

国内核心骨干队伍也不够多,既有的研究经费支持也较零散。钟春玖说:“应对一个重大疾病,需要上升到国家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包括对新药审批方面政策的相应调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