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于成龙为何被称为“于青菜”?

2020-11-04新闻15

《于成龙》这部电视剧,在早先几年我就看过,给我影响最深的是,于成龙履任两江总督时,依然是粗茶淡饭,菜肴多为青菜萝卜,少肉菜。官至封疆大吏却不改农家本色,令人钦佩。也许正因为如此,才得了个“于青菜”之美名吧。

况且,百姓面对官至两江总督之贵的于成龙,不管是当面或私底下,称其“于青菜”,应有以下之义,一义,说明于总督的群众基础极好。治民用善,官者,为皇权与万民之桥梁,桥好,会有更多的百姓,去拜服皇权,应属能吏。二义,他不制止“于青菜”之称谓,只能说明他以此为喜。当属廉吏。综此二条,于成龙应该是个廉吏、能吏。

于成龙是个大器晚成的人,生于石州(今吕梁)来堡村。也算是官宦门风,其先祖于坦是明景泰进士,累擢至巡抚。于成龙在崇祯12年的乡试中,因考官公然受贿,于成龙竟在试卷上痛陈贪腐、指摘时政,遂只得副傍贡生。可见此人青年时之耿直正义而稍嫌迂鲁。至于以44岁高龄入仕,且心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味天理良心”之志,先到广西罗城为县令,清庭方冶、匪患出没、局势恶劣、地寡少民,原知县上任即一死一伤。说明罗城是个为官禁地,没人愿出任罗城为官,于成龙虎胆赴任,通过强化冶安,组织团练,建立保甲、几年就让罗城旧貌换新颜。小官见大节。地瘠偏壤、匪多民寡之地,别人连官都不敢去做,于成龙竟冶得罗城乡民猬居、天清海晏。于成龙有办法、有手段!可见颂其能吏、干才不为过誉。

随便那个朝代的统冶者,只要不是腐败、末朝或昏君,都会喜欢能吏行政,所以于成龙仕途平坦、升迁很快倒不很奇怪。至于在闽任按察使(省高院院长)之职,重审“通海禁”之案。于成龙深知无数良民为谋生,致不慎触犯“海禁”律条之无辜。迂吏死板奉律以斩民而伤民心,或贪官借律受贿不成杀民而荼民意,真的故意犯禁其实是很少的。但因“海禁”之律是清庭既定之国策,官员谁反谁死,他敢力争重审“通海禁”系列案件,除了他胆识过人,在不推翻既定国策情况下去救下无数良民外,带着镣铐跳舞,还能跳得这么好,未免上面没有大官去支持他,所以他很会以自己的廉名去搞关系(因为廉洁没钱去通神)。这就更比那些贪官污吏用钱去傍大官、背景,情商又高了不止多少个层次。

最终在直隶巡抚任上,受到康熙帝的接见,当面褒奖其“今时清官第一、嘉其廉能”,可见雄才大略的康熙爷不仅知其廉、贵其能,更稀罕于成龙既廉又能,实在是少有的国家栋梁、柱国之臣。要知道,能吏好找,以泱泱大国之大,不过能吏大多会变成贪官;廉吏也好找,迂吏、直吏即可任事,但却不通官场、民间风向顺逆。如明海瑞之迂直苛酷之吏。也不见得就是好官,既伤人又伤已。既廉又能之吏,因违反了大多数人自私敛财之本性,实在不好找啊。于成龙当属凤毛麟角之才,放在哪一国都存量极少。至于屡获上级同僚推荐,连膺三次朝庭嘉奖其为官之“卓异”,本来就是他应得的荣誉。以其之存量之稀有,做官时间如再长点,五次、八次也不是不可能。这种官哪朝都缺呀,得之,哪朝都是如获至宝。

来源:阿橙 历史杂谈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