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康德哲学 新浪博客 康德的哲学观点?

2020-07-22知识17

康德哲学故事 1779年,他想要去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拜访他的一位老朋友威廉先生。于是,他写了信给威廉,说自己将会在3月5日上午11点钟之前到达那里。威廉回信表示热烈的欢迎。康德3月4日就到达了珀芬小镇,为了能够在约定的时间到达威廉先生那里,他第二天一早就租了一辆马车赶往威廉先生的家。威廉先生住在一个离小镇十几英里远的农场里。而小镇和农场之间,隔着一条河。康德需要从桥上穿过去。但马车来到河边时,车夫停了下来,对车上的康德说:“先生,对不起,我们过不了河了,桥坏了,再往前走很危险。康德只好从马车上下来,看看从中间断裂的桥,他知道确实不能走了。此时正是初春时节,河虽然不宽,但河水很深。康德看看时间,已经10点多了,他焦急地问:“附近还有没有别的桥?车夫回答:“有,先生。在上游的地方还有一座桥,离这里大概有6英里。康德问:“如果我们从那座桥上过去,以平常的速度多长时间能够到达农场?“最快也得40分钟。车夫回答。这样康德先生就赶不上约好的时间了。于是,他跑到附近的一座破旧的农舍旁边,对主人说:“请问您这间房子肯不肯出售?农妇听了他的话,很吃惊的说:“我的房子又破又旧,而且地段也不好,你买这座房子干什么?“你不用管我。康德 哲学观点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纯粹理性批判》讲人如何认识世界—真。《实践理性批判》讲人的伦理规则是如何—善。前者的对象是现象界,后者的对象是本体界。在现象与本体之间,有一道不可超越的鸿沟,在鸿沟上架起一坐桥,使现象过渡到本体。这座桥梁,便是自然的目的性。它包括了美感—美。意即自然界藉著人主观的美感,过渡到其目的,即客观的本体。这包括美感的自然目的性,便是第三本书《判断力批判》的主要内容。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PyuniE-1GXHqKGJOA_G-YSYXzflyCDtAq2FJm5Z8J1ztxSQEqjYh2W3nwy69B1v康德的哲学观点? 康德的哲学是内圣之学.也即是心灵自律的真、善、美相应于知、意、情构成其三大批判,基本上构成康德的哲学观点.康德也把哲学也归属于1、我能够知道什么?2、我应当做什么?3、我可以希望什么?它们分别由认识论、道德哲学与道德神学来回答,此外,康德的哲学批判与思考形成一个体糸覆盖了政治、历史、法学等领域,留下了一些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的论著.康德晚年还提出人是什么的问题构成康德的哲学批判与思考的最高目标.康德的哲学观点 康德的理论观点,有的离实际生活近一些,如他的后期关注社会政治问题,但也有理论问题属于“纯粹”理性,也就是分析分析认识、实践过程到最后,过滤掉经验的内容后,剩下的先天的认识结构.就提出的问题来说,例举的这些概念.如何用简单易懂的话语阐释康德的哲学观点? 康德生活在十八世纪的德国,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和集大成者。1770年,康德在46岁时终于获得了科尼斯堡大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教授一职,他的就任报告题目是“感性与知性世界的形式与根据”。当上教授以后,康德沉寂十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而是潜心研究他的批判哲学。1781年,他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仅凭这一部著作,康德就可以奠定他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古典哲学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相应,康德问道:这种一致如何才成为可能?事物是具体的和物化的,而语言是抽象的,这两种东西怎么会一致?实际上人的感知提供的只是物体的某些特性,如质量、体积、形状、数量。康德哲学问题 先天的:指不用诉诸于经验的知识,它具有“普通确定性”。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还有如“一切变化的事物都有原因”,它们都不是靠“偶然性的”经验才得到的。当然这种先天的知识有两种:分析的和综合的。前面的两个例子都属于综合的,亦即先天综合的知识。这个不难理解。先验的知识,康德说“只有我们借以认识到某些表象(直观或概念)只是先天地被运用及如何被运用,或者说,它们只是先天可能的及如何是先天可能的这些知识,才必须称为先验的”(就是说,这些知识是有关知识的先天可能性或知识的先天使用 的才叫先验的-邓晓芒)。按照邓的理解,是指先天知识先天运用的能力的一种知识。比如说,“两点间直线最短”,这是作为直观纯形式的空间中的一种可能的知识,是先天知识,但它不属于先验的,因为它不涉及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知识。先验的更要分析认识的能力和过程。超验的:注意区别与先验的。在先验分析论中,说到范畴的使用只能用在经验中,如“一切变化 的事物都有原因”只能在经验中找到,如果用在超出经验的本体上,就属于先验的使用了,这是明显不行的(即是本体和现象的混淆),先验分析论中清清楚楚已经说明了这点。但是,如果,理性在试图综合一切经验并。康德哲学的基本观点 第一,先验论。第二,二律背反,确定知识界限,影响很大。第三,不可知论(不完全可知),第二条的推论。第四,道德先验论(绝对主义),道德取决于其动机,而且有人类普遍认同的道德(即先验的道德)第五,观念论。包含在第一条里面,和柏拉图理念论相对。康德哲学(六)作业 1、是。实践理性和理论理性都是同一个理性,包括判断力,也是理性,它们都是广义的理性。狭义地看,在认识领域就是理论理性,在道德领域就成了实践理性,而应用于判断则成了判断力。2、否。康德的道德观是要寻求道德律的普遍法则,即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法则。一个人如果对别人说实话,告诉他别人对他的坏评价,这不是真正的诚实;正如童叟无欺,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赚钱而不得不如此,不是真正的诚实一样。在这种问题上,康德和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观点是一致的,即探索诚实,是为了得到诚实本身,而不是在这种情况下是诚实在另一种情况下则成了不诚实。3、是。为了诚实而诚实正是诚实本身,如果动机不在诚实而在别的原因,那么不能说诚实是道德的,只有为诚实而诚实才是道德的。康德哲学是什么样的哲学体系 康德哲学其内容:1.世界的有限无限,2.灵魂自由,3.上帝全能。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

#康德#哲学家#道德批判#哲学#哲学研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