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二次创业的青岛,谁将在C位领跑?

2020-11-04新闻9

汇聚天下英才,打造青春之岛。随着青岛日前高举创业城市的大旗,出台“青创十条”等扶持政策,创业再次成为这个城市的努力方向和热门话题。

都叫创业,如今有啥不同

二线城市创业最热的时候,是在五六年前。大学生,商人,摆摊的,带货的,都说自己是创客,3D打印,机器人,非接触充电,新名词飞满天。

项目,资本,路演,股权投资,创业大赛,不说这些简直不好意思出来混;各区都是创客工场,遍地都是创业咖啡,孵化器、共享办公、虚拟注册地太多,领导一来视察,创业者都不够用的。

浮华来得快,去得也急。那些号称“把一个好想法变成现实”的个人,以找补贴为目的的企业,终究被风吹雨打去。

创客空间里不见了熙攘的人群,咖啡易冷,机构易散。果然如投资人所说,九成的所投企业没活过三年。

如今青岛再次提出创业城市,其基础乃是基于实力的创新。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的兴起,要有科技含量,技术支撑,全新平台,跨界玩法,资本助力,青岛的13个产业链就是最好的方向说明。

创客也不再是个人,更多的是有技术、有发明的企业和科研团队,以坚持到现在、在业界颇有影响的青岛高新区蓝贝国际创业大赛为例:

2019年大赛前三名分别为:青岛慧拓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的矿区无人驾驶产业化应用——平行智能矿山项目、北京华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人类皮肤创伤修复再生医学技术系统,以及苏州塞罗尔医学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获奖者特点就很明显:都是科技公司和科技团队,有全新的应用场景突破,有全新的技术应用支撑。

创业城市,需要什么环境

“青创十条”提出,要搭建“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十个方面的支持体系。而对于创业企业来讲,需要营商环境,科技人才、产业体系,资本风投等多方面的扶持。

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如果从全市范围来看,青岛高新区无疑是青岛创业城市的创新者、引领者、突破者和坚守者。

既是全市不多的一直坚持创业的区域,也是全力扶持创业的区域,更是见到创业成果的区域:

10月29日,青岛市发布的2020青岛高企上市潜力十强榜单公布,高新区培育、投资企业占据一半,海大生物、科捷智能、易邦生物分别属于医疗医药和智能制造产业。

10月30日,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岛赛区]暨2020青岛·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举行,青岛高新区6家参赛企业获奖。

其中青岛瑞思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生物+新材料”行业组一等奖,青岛简码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青岛鹏锋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获得“综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组二等奖。

此外,2020年,青岛高新区立菲医疗器械3C平台等9个项目通过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初审及现场检查,占全市20%;新认定新建类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9家,占全市21.8%,总数达到41家。

在疫情影响之下,青岛高新区能化危为机、快速发展,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医药、人工智能加高端装备,以及现代服务业的长期发力,源于高端科技、创新创业带来的全新价值,也源于产业体系的完备,政策扶持的有力和创新链条的齐全。

2019年10月25日,功能区改革之后,青岛高新区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塑性变革,让服务打通最后一厘米:

在精兵简政、人尽其职的基础上,推行全新的“四数”绩效考核法,激发干部创业的激情和活力;管委领导带头,顶格推进,专人帮扶,选派83名网格员为企业进行全方位精准服务。

在提升改善营商环境的同时,发起交通瓶颈、人气商气、人才特区等九大攻坚战,让创新创业者不仅工作更舒心,而且生活更舒适,没有后顾之忧。

“建平台、引项目、促创新、优环境”,创业企业不断落地,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今年前三季度,青岛高新区交出靓丽答卷: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较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工业增加值增速10.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5.4%,其中工业投资增速64.7%,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

放眼全市,这里要素齐聚

建设创业城市,要快速感召、集聚各方创新创业资源,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鼓荡城市创业激情,让青春之岛始终洋溢着青春澎湃的活力。

为什么说在建设创业城市的过程中,青岛高新区处于C位,将是引领者和推动者呢?因为这里一直就有创新的基因,是一片创业的土壤:

从产业链来看,青岛着力发展创业城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加高端制造、医疗医药和现代服务业,都在这里呈集聚态势,形成了生产、研发、合作的产业链。

比如,青岛高新区有科技部批准的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累计引进100余个机器人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过130亿元,占青岛市机器人企业的80%以上。

机器人全链式产业布局,上有盈可润减速器、旭升视觉、智腾微电子传感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有科捷、宝佳、新松等本体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下有本地合作及红树林等教育培训机构,形成良好的配套发展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了一批网络安全领军企业,吸引锐嘉科、嘉星晶电等行业领军企业,拥有涉软企业近1100家;

医疗医药产业方面,获批国家火炬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聚焦创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康复医学、检测等领域

从资金链来看,高新区的“科技信贷+股权融资+金融服务”三位一体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山东省规模最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首家政策性小额贷款公司、青岛市仅有的两家科技支行均已落户青岛高新区;

国家开发银行国第二家“制造业资金合作计划试点”也在高新区落地,可提供批发式融资。首批融资总额8亿元,其中高测股份、崂应光电、科捷机器人等10家企业申请的2亿元流动资金贷款,预计10月底放款,贷款两年期利率为4%左右,明显低于同期市场利率,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人才链方面,这里有青岛市唯一的人才特区,在项目落地、人才住房,资金扶持方面,有着全市一流的政策;

技术链方面,青岛高新区培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10家,省级瞪羚企业11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312家。29家企业获批建设青岛市首批技术创新中心,占比21.8%,位居全市第一。

国家级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位于胶州湾C位的青岛高新区,恰逢青岛建设“创业城市”的契机,正迎来全新的战略机遇,正迎来经济和科技的全面崛起。

#青岛#企业#城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