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把“穷”赶出去,日子好起来!岳麓区“结对帮扶”结出脱贫硕果

2020-11-04新闻10

人民网长沙11月4日电 打开中国地图,地处湘江之畔的长沙,与武陵腹地的龙山相距近500公里,两地山水相隔,却情同手足。

自1994年开始,长沙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倾力倾情倾智对口帮扶龙山,加快了龙山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进程。

26年对口帮扶,送技术、引资金、抓项目、聚英才、促发展。26载风雨同舟,长沙与龙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龙山县成了“长沙市的第10个行政区划县”。

4年前,岳麓区与龙山县洗洛镇“结对子”,承担起了对口帮扶的责任,洗洛镇成为了岳麓区的“第十八个街镇”。

长沙路、长沙大桥、岳麓大道……走进龙山县城,这些带有“长沙印记”的地标,随处可见。红石田园综合体、湾塘学校等一批产业、民生项目也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年时间,岳麓区成立了以区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和第一副组长的岳麓区对口帮扶龙山县洗洛镇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产业为先、教育为本、民生为重”,对龙山县投入对口帮扶资金达4200余万元,做好精准扶贫文章,洗洛镇的贫困发生率已由2016年的12.9%下降到如今的0.59%。

产业扶贫——“小灵芝”带来“大收益”

走进位于红石村的灵芝种植大棚,一垄垄灵芝已经收获完毕,被摆上了展示架,一同被展示出来的还有灵芝孢子粉、灵芝酒、灵芝盆景,一株小小的灵芝在这里变换出了不同形态。

可别小看这株手掌大小的食用菌,就在这4亩不到的大棚里,灵芝产量可达到1吨,灵芝孢子粉产量达到800斤。“产品售出后,保守收入能超过百万元。”说起今年的收获,灵芝种植技术组组长张元秀满脸笑意。

时间回溯到2019年3月,彼时,岳麓区第二批对口帮扶龙山工作队刚在龙山落脚。“怎样带村民们脱贫”“可以发展什么产业项目”这两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们的脑海。

空想不行,还要调查。扶贫队邀请农业专家进行了三轮考察后,发现红石村气候条件适宜、水源充足,适宜种植灵芝。“灵芝种植周期较短、附加价值高且耐储存,种植风险可控。”

红石村村民张天明今年52岁,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务工,微薄的收入都用在了供养两个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上,两年前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小灵芝”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大变化”。护土、浇水、灵芝维护……这些并不复杂的活计让张天明一天能拿到100元工资。“不算上我种百合的收入,在这里一年收入就能破万。”他笑着介绍,现在他的收入更多、更稳定了。

同样开心的还有张元秀,现在他和几个村民都掌握了种植技术,来年便可以用今年赚到的“第一桶金”继续采购菌包、种植灵芝,将种植大棚的面积再扩大些。“今年种植积累了很多经验,明年我们就更有信心了。”

走出灵芝大棚,笔者注意到一块大大的招牌——红石田园综合体。“这边300余亩的地已种上了果树,下一步还将发展观光旅游、瓜果采摘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张元秀的一番话让人不禁遐想,几年后,桃树、李子树纷纷挂果,红石村灵芝满园、瓜果飘香,村民们的生活也将日益甜蜜。

教育扶贫——扶智是最长效的脱贫方式

途经酉水河,穿过蜿蜒的山路,我们见到了湾塘九年制学校。这里现有481名学生,其中超过8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超过30%的孩子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

彭莲花在湾塘学校教授孩子们小学语文,从教已有17个年头。她感受到的变化开始于老师们的教学环境。“可以说是焕然一新。”她告诉我们,孩子们的教学楼是近些年建的,但老师们直到三年前还挤在一层低矮的平房里办公,所有人共用一台办公电脑;一到冬天,外面刮大风、里面刮小风,老师们只能用塑料薄膜糊窗户。

随着帮扶资金的投入,新的教师办公楼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今,在3层高的综合办公楼里,每个老师按照教学科目分到了不同办公室,有了自己的办公电脑、书柜。“环境好了,教起课来也更有动力了”。

走进教室,推拉黑板后面藏着一块大屏幕,彭莲花向我们介绍道:“这是我的教学助手——帮帮通,有了它,孩子们理解一些知识点就更加直观了。”说话间,她将一本作业放上展示台,孩子们的作业便投影到帮帮通大屏幕上,需要改进的地方便一目了然。不仅如此,帮帮通还可以与省城名校名师进行远程教学、交流,让山里的孩子也能共享岳麓区的优质教学资源。

如果硬件的改善是“焕然一新”,那么软件的改善可以说是“长远长效”。

去年9月,彭莲花和同事们也来到了岳麓区的各个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班学习。

今年8月,湾塘学校与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岳麓区博才洋湖小学两所学校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在两年协议期内,长沙岳麓区博才实验学校将从管理、师资、文化等方面帮助湾塘学校。

今年10月14日,岳麓区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岳麓区实验小学、岳麓区博才梅溪湖小学、岳麓区博才洋湖小学的26位骨干教师走进湘西大山,来到湾塘学校、洗洛中学、洗洛小学、里耶民族小学等四所结对帮扶学校开展送教送课、慰问困难学生,还为4所学校捐赠资金50万元。

民生扶贫——搬出新生活,幸福触手可及

秋高气爽,忙完农活,大塘口村村民向才品泡上一壶茶,坐在自家平房前晒太阳。在这之前,他从没想过能过上这样的生活。“以前家里吃水都不方便,现在我搬迁下来了,公路通了,用水用电都方便了。”

八十年代初,因湾塘水电站工程建设,大塘口村成为水库主淹没区之一,向才品一家便依山建成了他们的房子。由于村里海拔较高,他都要去山上水源地“赶水”,排空水管让不多的水流进村部和自家水缸,遇上枯水季一天要去上几次。这样的水浑浊、杂质多,但村民们却喝了大半辈子。

这样的情况在去年有了改变。岳麓区拨付了近27万资金,用于大塘口村安全饮水提质改造工作。扶贫队员和村民们跑遍了所有水源地,制订了最佳的方案,通过钻井、建蓄水池,终于解决了村里人“喝水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向才品申请到的10万元危房改造基金,村集体也为他报批了新的宅基地,建好新房,一家人在新家开启了新的生活。

村民们生活条件的改变不止发生在这一村一寨。

“大家加紧干,收尾工作做好,到年底咱们洗洛自己的卫生院就能投入使用了。”在洗洛镇卫生院建设现场,建筑主体已经全部完成,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前坪的道路硬化等收尾工作。

今年年底,面积4400平方、能容纳50张病床的洗洛镇卫生院也将投入使用。到那时,洗洛人看病不用再跑县城,在家门口就能就近就诊。

这些好的转变与岳麓区坚持落实“六个覆盖”计划分不开。四年时间,岳麓区设立110万元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帮助全镇贫困户和边缘户危房改造、异地扶贫搬迁;投资110万元实施安全饮水计划,为4个深度贫困村修建安全饮水保障工程;投资140万元打通切碧村、坪中村、大塘口村的组级路;设立55万元扶贫帮困基金,救助遭受大病、发生意外的困难家庭。

现如今,洗洛产业发展壮大了、生活条件改善了、就医就学方便了,但岳麓区帮扶洗洛的脚步并不会就此停下。

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下一步,岳麓区将继续在产业就业、教育消费等方面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夯实产业基础、完善产业链条,让洗洛人不仅能赶走“穷”还能迎来“富”。(贺喜迎)

#扶贫#岳麓区#结对帮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