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变迁,离不开公共交通的发展。66载风霜雨雪,包头公交一路走来,从柴油车到新能源客车,从人工售票到手机支付,从一公里一个公交站牌到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85%……包头公交完成了跨越式的发展。
从“小散弱”到“高精强”
许多老包头人至今还记得,1954年,几辆运行在红星到磴口线路的匈牙利产伊卡鲁斯汽车出现在包头的大街上。那是包头公交车最初的样子。时光穿越,变化的是城市模样,不变的是百姓对出行便捷的渴望。从1955年到1962年,如今的1路、2路、5路、7路、10路等公交线路的前身出现,包头公交线路发展到近10条,公交车辆约300台。线路少、车辆少、车难等,成为了当时公交车发展最大的桎梏。可即便如此,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还是能够切实感受到公交车的便捷。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北京出产的铰接式公交车逐步取代“洋车”,成为了当时最常见的公交车。到了上世纪80年代,市政府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购进了百台新型公交车,淘汰了运行近20年的铰接车。改革开放后,市场化竞争出现了民营公交企业,131、132、134、101等民营线路异军突起,因其快捷舒适成为人们出行的新风尚。1998年,包头市公共汽车总公司和包头市长途客运总公司合并成立包头市公交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以来,天然气清洁环保车的闪亮登场,标志着公交从燃油时代向燃气时代跨进,全面提升了公交车辆的档次和乘坐舒适度。
2004年起,公交车无人售票制度进入大众视野,不到5年的时间,无人售票制度线路从12条增加到29条。2009年8月,包头市陆续在全市各主要街道开辟公交专用道。2011年,公交集团首先在5路、10路等公交车上实施了IC卡售票及分段计价,也正是从那时起,公交沿用了多年的有人售票、无人售票和月票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随后两年时间,公交集团实现大线路GPS智能调度全覆盖,公交集团也完成对通达公司的全部合并,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包头市公交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跨越式发展
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本着“服务市民、百姓优先”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对城市公交的建设。2012年10月24日,市政府第八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我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问题,并先后投入近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开辟新线、购置新车、建设站场等。2015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继续实施交通设施改善工程,建设百里绿道、百里公交专线。有了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让包头公交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2013年投放434台新车,开辟46、47、48、49、51路5条公交线路,同时实行刷卡半价;2014年建成启用我市公交专用道,投放154台后置新车,收购通达公司5条线路,开辟11条新线路;2016年公交集团将多条线路车辆更换纯电动客车或混合动力客车;2017年,开通5条新公交线路;2018年,新开3条线路,延伸改造9条线路,投放更新180台新车上线为市民服务。短短几年,我市公交线路长度从700多公里,增加到1200多公里,包头公交的运营“轨道”越来清晰、正规。
截至2019年年底,包头市公交(市区)共有67条运营线路、1274台运营车辆,市内公交总行驶里程达到8183.59万公里,市区范围内公交线路长度1226公里,公交专用通道46.6公里。大型公共汽车总站5个(沼潭站、东站、恰特站、二旅社站、六合成站),城市公交客运总量达23362.28亿人次,500米站点覆盖率达85%,日均行驶里程20万公里,日均客运量达75万人次。
2020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市直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为深度推进企业间专业化重组,提高国有资本运营质量和效益,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更大程度地发挥城市运营和全市公共交通资源优势,市委、市政府将公交运输集团整体划入城投集团进行统一经营管理,这标志着我市公共交通发展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
包头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