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国内手机市场已经成为了 TOP5 头部厂商以及他们各自孵化的子品牌竞争的舞台,那些在出货量统计中藏在“其他”一项的小品牌在这种碾压下越来越难获得关注和声量,不过锤子科技或者说坚果手机却一直有着与市场份额不相匹配的声量,这不单是因为创始人罗永浩个人的话题性,也因为这个品牌在工业设计与系统功能创新上的坚持。
向来不搞机海战术的坚果手机在被字节跳动纳入麾下后,似乎把出新机的节奏放得更慢了。继去年 10 月的坚果 Pro 3 之后,时隔一年他们又带来了隶属于 R 系列的坚果 R2,外观设计、硬件配置以及系统功能全方位升级,在体验了约两周后,下面这篇评测文便带各位了解一下这款产品的综合表现。
外观设计
从锤子 T1 到后来各个型号的坚果手机一直采用平直中框的设计,这次坚果 R2 也不例外,只是与今年回归平直金属中框的 iPhone 12 系列一样,这种设计对于手机的握持感是个减分项,本来机身厚度就已经达到 9.5mm,在平直中框的作用下拿起来就显得更厚实了,并且重量已经来到 216g,裸机握持还 OK,带壳使用是会有一点坠手感的。
坚果 R2 相较历代产品一个外观上的最大变化是采用了曲面屏,值得夸赞的地方是这个曲面屏是微曲面,与三星那种微曲面相比,坚果 R2 的这个曲面部分面积稍大但是曲率较小,都同样把曲面对于触控和显示的影响降到了最小。
并且这次坚果 R2 正面基本做到了四边等宽的视觉效果,这应该是近期除了谷歌 Pixel 5 以外安卓阵营为数不多的一例,当然现在柔性屏封装工艺这么成熟,安卓厂商想做四边等宽的视觉效果在技术上并无难度。
不过,R2 设计上的一个败笔是曲面屏与中框之间有一层显眼的塑料缓冲层,而不像其它曲面屏手机一样屏幕与中框直接衔接,这对于整机的质感扣分不少。其实说到底,平直中框还是应该搭配直屏,做曲面屏就应该尽量收窄中框,即使没有塑料缓冲层,坚果 R2 这种厚中框+曲面屏也多少显得有些怪异。
我们这次拿到的是浅黑色版本(白色真的太少了,全网几乎都没有人做过上手),整机从前面板到中框、背盖都呈黑色,背盖采用的是亮面玻璃(松石绿配色为雾面玻璃),比较容易沾指纹,长方形的摄像头模组与 底部 Logo 与去年坚果 Pro 3 设计类似,今年再看新鲜感就不大了。
坚果 R2 配备有双扬声器,顶部扬声器兼做听筒,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顶部扬声器出声孔是朝上的,有利于维持外放声音的立体感,不过也增加了打电话漏音的概率。
总的来说,今年 R2 在外观设计方面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可惜全白外加后盖有隐藏光影效果的纯白特别版备货太少了。
屏幕
坚果 R2 采用的是一块 6.67 英寸、2340 × 1080 分辨率的 OLED 屏幕,支持 90Hz 刷新率。屏幕供应商据称为华星光电(可能与小米 10 是同一批物料),从显微镜上看确实有华星屏标志性的星形子像素。
由于采用的是类钻石排列,因此屏幕细腻度相比过去两年采用 RGB Delta 像素排列的坚果 Pro 2S、坚果 Pro 3 有明显提升,不过也只是今年国产中高端旗舰 1080P OLED 的平均水准,凑近看还是可能有颗粒感。
另外与小米采用的华星屏一样,这块屏幕在大角度下会有一定程度的偏色,不过对正常使用并没有什么影响。
没有直接给到下半年标配的 120Hz 倒是问题不大,毕竟从 60Hz 升级到 90Hz 对于整体流畅度而言是有和没有的区别——这点坚果 R2 总算是做到了,而 90Hz 升级 120Hz 只是好与更好一点的区别,边际效益相对有所降低。并且 R2 的 90Hz 在应用适配方面做得比较完善,没有部分手机上视频类应用锁 60Hz 的问题。
亮度方面,实测手动全局最高亮度 390 尼特,局部最高 448 尼特;全局最高激发亮度 593 尼特,局部最高激发亮度 755 尼特,亮度表现略差于小米 10 Ultra 上的 120Hz 华星 OLED。
性能
我们手里这台坚果 R2 搭载了骁龙 865 SoC,8GB LPDDR5 内存 + 128GB UFS 3.1 闪存,属于今年旗舰的一套标准配置,性能部分没什么好多说,直接来看下测试数据对比:
CPU
GPU
闪存
拍照
坚果 R2 的主摄由前代 Pro 3 上的 4800 万 IMX586 升级为了小米 10 系列同款的 1.08 亿像素 S5KHMX,支持光学防抖,另有 1300 万像素超广角、800 万像素 3 倍长焦以及 500 万像素的微距镜头。
先来看部分实拍样张:
(超广角)
(主摄)
(3 倍长焦)
(主摄)
(主摄)
(主摄)
(夜间,自动模式)
(夜景模式)
(夜景模式,室内)
(夜间,自动模式)
(夜景模式)
由于主摄与小米 10 系列是同款 CMOS,我们也好奇它们之间的调教差异,于是用小米 10 Pro 拍了一些样张作对比(以下样张左侧小米 10 Pro,右侧坚果 R2)。
这张白天拍摄脚手架与建筑玻璃幕墙的样张,可以看到小米 10 Pro 在高光处的压制更胜一筹,放大到下放玻璃门反射出的细节也是小米更清晰,但暗处已经出现了一些噪点。
这张坚果 R2 的白平衡出现了漂移,白色字体出现泛蓝,细节表现也不及小米 10 Pro。
这张考验手机 HDR 效果,小米 10 Pro 在这里出现了明显炫光,高光压制效果和整体的氛围感都不及 R2,再看下方树木的细节也是 R2 完胜。
这张都开启夜景模式,中间的广告牌两款手机都不太能压得住高光,小米 10 Pro 的压制效果算是略好一丢丢,细节表现没有太明显差距。
这张同样开启了夜景模式,R2 整体亮度更高,细节略好,小米高光压制更突出,但没有太本质差距。
总体而言,坚果 R2 这次对于 1 亿像素 S5KHMX 的调教没有明显失误,与同款主摄的小米 10 Pro 对比算是互有胜负,部分场景下对于氛围感的营造、对于色彩的调教偏向于讨喜的风格。目前可以改进的包括:夜景模式还不支持所有镜头,以及 3 倍长焦的成像效果。
续航充电
坚果 R2 搭载了一块 4500mAh 电池,经过爱搞机 2 小时续航测试(90Hz,移动网络下开启 5G)后,剩余电量为 78%,耗电水平与 120Hz 下的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接近,实际使用中也能感觉到 R2 的电量并不是非常经用,看起来续航水平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充电方面,坚果 R2 终于将多年的 18W 快充升级为了 55W 方案,充电头采用 C 口输出,兼容 PPS 协议。经过实测,从 1% 开始充电,10 分钟可充至 31%,30 分钟充至 82%,46 分钟 UI 显示充满,不过此时充电器端仍有 8W 不到的输出,实际完全充满要到 58 分钟。
充电过程中一开始会冲高到 48W,这一功率维持了大约 2 分钟,随后开始在 48、49W 与 23、24W 之间跳跃式波动,14 分钟到 23 分钟这一段则是切换到 28 到 29W 的档位,接下来功率开始阶梯式下降。这套 55W 方案在主流旗舰当中表现算是中偏上,不及第一梯队的百瓦以及欧加系的 65W,不过从半小时充入电量和充满时间看还是比较 OK 的。
系统功能体验
如果是其它手机,上面这些看完其实大体上就足够对手机本身下结论了,不过自 M1/M1L(大爆炸、一步就是这一代推出的)之后,系统功能可以说已经成为了锤科手机产品的灵魂,所以下面还得着重聊聊坚果 R2 在系统尤其是附带的 TNT 2.0 大屏系统上的体验。
系统美观度个人认为一直是 Smartisan OS 相对于其它国产定制安卓 UI/OS 的一项突出优势,现在的 Smartisan OS 仍维持当初 T1 时代以来那种相对精致的拟物风质感,老用户多年后上手也不会有陌生感。当然这个东西评价也见仁见智,有的人可能觉得拟物风已经落后了,有的人可能喜欢得不得了。
(图标感知光影效果开启前、后对比)
说到拟物风,这次在 UI 层面还新加入了一个叫“感知光影”的设计(需要在设置中打开),就是桌面图标会根据光线、当前天气以及握持角度呈现投影效果,这使得原本拟物化设计的图标显得更有立体感了。
由于 90Hz 高刷新率的加持,Smartisan OS 在 R2 上的流畅性也上了一个台阶(虽然是随市场大流,但对于坚果手机而言仍是个十分关键的硬件升级),当然跟氢 OS 那种主打轻快的系统相比还有进步空间。
(最多可以同时开四个窗口的“一步”是非常好用的多工模式)
对于 Smartisan OS 而言,一步、闪念胶囊、大爆炸三件套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核心功能,去年坚果 Pro 3 那一代上,一步被拓展为了具有多窗口分屏性质的“导播台”,让这个原本只是用于快速分享的功能使用场景得到丰富,大爆炸则是在炸文字的基础上拓展出了炸图片、炸声音、炸录屏的功能。
(一次横屏看四个视频)
今年这三件套创新性功能不多,一步的窗口现在可以横屏了,解锁了在手机上同时观看多个全屏视频内容、或者在多个横屏游戏间来回切换的技能;
大爆炸则是支持了区域录屏内容截取;
(上方即为“时间胶囊”开关,下方为闪念胶囊键)
闪念胶囊支持了一个叫“时间胶囊”的功能,拨动机身侧边的“时间胶囊”开关后,会自动收录你在打开开关以后复制的文本以及保存或拍摄的图片,并按时间顺序进行整合。
新增的这些功能我用得不多,更多时候大爆炸还是仅限于截选文字内容,一步则是当成类似小窗模式来用。对于喜欢在手机上进行长阅读并摘录内容、或者是需要打包一些关键信息的用户而言,“时间胶囊”算是一个实用功能,不过这个功能应用范围相对还是有些窄,很多时候也想不起来要去打开,还是要求用户进行一些刻意的学习。
TNT go 与 TNT 2.0
TNT 是这两年坚果团队花大力气开发的一套手机转大屏的系统生态,许多人对它的了解可能仅止于网上的各种调侃,其实在经历了两年前争议巨大的 515 鸟巢发布会以及随后 TNT 工作站的跳票后,TNT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实际上在宣传层面被坚果团队所淡化,成为一个甜点般的扩展屏幕功能。
(现在在锤子科技官网仍能看到关于当年 TNT 工作站的介绍)
其硬件载体也被交给了第三方配件厂商,各类小尺寸、支持触屏的便携式显示器原本并不太引人关注,却有意无意地成为了输出 TNT 的最合适配件。从这次发布会 2.0 版本系统以及 TNT go 的推出来看,坚果团队似乎是要拾起这一独门秘技,坚定地再出发。
TNT 的一大核心逻辑是将所有应用和数据存储于手机,算力也由手机赋予,其它的显示屏只是载体,只是用来最大化手机算力与显示内容的工具。这套逻辑的好处是数据无缝同步,都不需要经过云端或者物理手段导入,像微信、钉钉这样不能多平台同时登录的 APP 即开即用,不过也难免造成工作上的许多资料和数据垃圾直接在手机上堆积的窘境;这套逻辑是否行得通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只是鉴于现在手机 SoC 算力和内存空间越发有过剩的趋势,TNT 这种形态倒是充分利用手机多余算力的可行途径。
这次 TNT go 推出的意义在于,在两年前那台长得像 Surface Studio、售价极不切合实际的 TNT 工作站无果而终后,这套系统终于有了一个官方开发的硬件载体,在对系统功能的适配和操作体验的流畅性上,官方开发的硬件毕竟与第三方所提供的有质的不同。
TNT go 在外观上与 Surface Pro 这类二合一笔记本有些相似,配备一块 12 英寸、2160 × 1440 分辨率的 IPS 触控屏,屏幕实测手动最高亮度 345 尼特,细腻度以笔记本屏幕来衡量的话算是不错的,3:2 的屏幕比例也很适合文档及网页浏览。
配套有磁吸式键盘、手写笔以及支架——TNT go 的支架并不是与机身一体而是吸附上去的,配备有双扬声器以及两个 USB-C 接口,其中仅有一个能用于视频输出;两侧还配备有扬声器,系统设置中可以选择是由手机扬声器出声还是 TNT go 扬声器发声。
不过本质上 TNT go 只是一台便携式触控显示器,内部并没有提供算力的芯片,也没有内存和存储空间,它的算力全靠与手机连接赋予,这也意味着它不太能像平板电脑那样完全自由无束缚地使用,更多时候需要稳稳当当地架起来用。
TNT go 与坚果 R2 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依托附带的 C to C 数据线进行有线连接,此时 TNT go 会通过内置的电池给手机供电,而另一个 C 口则可同时用来给 TNT go 供电;另一种则是在 WiFi 网络下无线连接,不过这种方式仅有无线版 TNT go 支持。
从实际体验来看,即使是在 WiFi 6 网络下,无线连接的操作延迟感还是比较明显的,很难达到能够流畅高效使用的状态,如果仅做投屏或者应急使用尚可,更多时候我还是会选择有线连接。由于现在的 TNT 系统加入了虚拟内存的功能,会在手机有线连接断开时将后台应用暂存于其划定的一块虚拟内存当中,连接时候原样恢复,所以已经无需担心手机暂时的断连(比如出去接个电话)导致工作流全部被清空的尴尬。
TNT 在两年前刚推出时鼓吹的是“Touch And Talk”即按住说话的交互方式,因此还诞生了一些梗。如今这套操作虽然依然存在于系统当中,不过基于现实和理性考量,键鼠为主、触控辅助才是它目前最为高效的交互手段。
系统内提供了 Windows 和 Mac 两种键盘使用习惯,无论你之前用的是哪种都能很快上手那些熟悉的快捷键和操作;触控板在有线模式下操作起来相当流畅顺滑,基本的手势方面,双指可以拖动窗口,三指可选中文字,四指上滑呼出多任务/下滑最小化窗口,触控板左侧内滑返回,不过没有右键弹出菜单的操作,只能是双指轻触弹出菜单。
(适配了 TNT 大屏的 WPS)
(微信小程序可以单开窗口)
与三星 Dex、华为 PC 模式一样,TNT 系统会将手机竖屏 APP 窗口化运行,在实际使用中 TNT 同屏一次可以展示三个最大化的竖屏 APP 窗口,部分适配了 Android 平板或 TNT 模式的 APP 则会显示更大的横屏窗口,如 WPS、微软 Office 三件套、福昕阅读器、Snapseed、YouTube 等。
(采用 Chrome 内核的桌面级浏览器)
并且 TNT 系统内置的浏览器是桌面级的,采用 Chrome 内核,能够安装各类 Chome 扩展插件(官方就提供了包括油猴在内的数十款),这是它相较三星 Dex、华为 PC 模式的最大优势。
(桌面级浏览器意味着像石墨文档这种网页应用 TNT 就可以轻松操作)
这意味着所有平时你需要在 PC 浏览器上完成的工作用 TNT go 大概也可以完成——我之前就曾尝试用 TNT go 完成一些新品发布会资讯稿的撰写和上传发布——中间需要切换十几个浏览器标签页、写稿、回复微信外加下载和上传一些图片,发现的确可以胜任。
键鼠操作、自由多窗口以及桌面级浏览器使得 TNT go 与坚果 R2 的这套组合的确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力属性,比如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的文章排版发布、邮件处理、中轻度的文档/表格/PPT 制作与处理、简单的修图等任务都是能够完成的,并且由于 Android 平台开放的文件管理系统外加操作逻辑与 PC 高度相近,某种程度上处理起生产力任务是要比 iPad Pro 更加舒服的。
(8G 内存对于 TNT 而言真是捉襟见肘)
不过也由于本质上是 Android 系统,在专业 APP 适配方面还是相对欠缺,就导致这套系统能够做的事情上限是摆在那的——也就是轻度生产力、网页浏览、视频播放,能力肯定远没有达到官方所宣传的“下一代电脑”,但整体完成度已经比两年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状态好不少了。
总结
单纯论配置和价格,坚果 R2 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如果早半年发布就好了)肯定是不适合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参数党——当然参数上 R2 确实不差,对于没有 get 到它核心卖点的普通用户而言也是同理,在深圳一次线下活动的问答中方迟也承认目前 R2 针对的还是小众市场,销量不是最重要目标。
因此如果是认同坚果手机和 Smartisan OS 的老用户,或是经常在手机上处理大量文字信息、喜欢记录灵感的创意工作者,R2 确实是目前市面上保持着自己特色的一个选择,个人认为也比去年的坚果 Pro 3 做得更完善。至于 TNT go,如果你真感兴趣,1999 的有线版也还是值得一玩的。
现在被纳入字节跳动麾下的坚果手机有了足够的资本做支撑,手机销量可能已经构不成影响团队生存的因素,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他们现在能一年只出一款、佛系做机的原因,也希望得到字节资本、软件技术支持的坚果手机团队能够继续给手机市场带来更多不一样的 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