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就干了这么一件越礼的事,只为了表达对刘备的不满
彰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五月刘禅即位,改元建兴。根据惯例,皇帝去世后,太子登基,在第二年开始使用新的年号,这是最基本的礼仪问题。然而,刘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立即改元。很显然,做出这样决定的一定不是十七岁的刘禅。
根据刘备晚年的安排,诸葛亮作为丞相辅政,如此重大的礼仪事件,一定是诸葛亮做的决策。然而,这个决策一直是被后人诟病的。毕竟,直接改元相当于对前任皇帝的不尊重。诸葛亮为何这样做呢?根据田余庆先生的观点,诸葛亮是为了发泄对刘备的不满。
这种不满是由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对朝廷的政治安排引发的。彰武二年,刘备战败,回到了永安宫。这个时候,他已经觉得自己身体不行了,所以开始准备后事。他首先对朝廷的重要人事进行了变动。第一个变动就是设立永安宫尚书台,任命李严为尚书令。
诸葛亮虽然是丞相,但是没有开丞相府,他的实权职位是录尚书事。在尚书台,录尚书事相当于领袖,而尚书令反而没有实际的权力。然而,刘备又设立了一个尚书台,这就有话题了。一个国家两套秘书体系,到底该听谁的呢?
根据蜀汉中央官制的惯例,刘备的圣旨直接传达给永安宫的尚书台,然而再由永安宫尚书台传达给成都的尚书台。国家的一切文件,由成都的尚书台传达给永安宫的尚书台,然后由永安宫的尚书台过一手后,再递交给刘备。
这就意味着,诸葛亮的上面多了一个机构,也多了一套班子。这不仅意味着架空了他的权力,还意味着他将受到李严的限制。诸葛亮对这个安排意见非常大。这等于否定了诸葛亮的工作,也等于否定了让他执掌权力。对他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
刘备死后,诸葛亮立即改元,这明显表达出了诸葛亮对刘备晚年行为的不满。他名义上对李严进行了升职,实际上是故意限制,最终将李严从国家的核心逐了出去,最后将他流放了。扳倒李严后,诸葛亮才算真正掌握了全部权力。
不能笼统地认为,诸葛亮为了蜀汉鞠躬尽瘁,也不能笼统地认为,他没有任何死心。诸葛亮是有私心的人,只不过他一生的坚守和气节,感动了后人罢了。如果仔细分析诸葛亮这个人的话,很容易发现,他其实是一位权谋很深,但并不是那么宽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