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物流行业体现的淋漓尽致。
全文38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吴军博士在《全球科技通史》一书中说了这样一段话:人们看待历史时总是看到王侯将相、英雄故事,其实把这些人物和故事放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跨度下考察,其重要性比科技进步要小得多。
双11就是一个例子。国内也好,海外也罢,提起中国持续11年的双11购物季,人们往往惊叹于商业上的完美构想、14亿的人口红利和不断迭代的营销创意,却往往忽视支撑这场商业狂欢最根本的力量之一其实是科技——没有比特、宽带、物流,再绝美的创意都不可能落地。
而作为物流方面的代表,顺丰一直在用科技默默助力双11,持续深耕无人机及自动化、大数据及产品、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同行共同推动中国物流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从“流汗”到“用脑”的升级,用科技提升产业效率和服务能力。
01 从一把巴枪到一身智能装备
《论语·卫灵公》里,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的意思是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顺丰在发展竞争的过程中,从来不吝惜在科技装备上的投入。
2003年,顺丰创始人王卫就高价从韩国进口了一批巴枪,也就是快递小哥手里的手持数据终端设备。这在当时中国的民营快递公司中,可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了巴枪以后,顺丰的每件快递都拥有一个专属条形码,扫一下条形码,就能将订单的状态上传到网络。这样就可以实现客户随时随地了解快递在什么地方,快递流程大大透明。
今天我们已经熟悉的在电商网站上,可以随时查看快递的状态:是否出库,抵达了什么地方,是否分拣等等。早在十多年前,顺丰就已经在做这件事了,所以顺丰在信息化速度上遥遥领先于同行。
顺丰的巴枪也在不断的升级换代。为了摆脱高价进口巴枪的制约,完善功能,王卫还找到了清华大学合作研发新型手持终端。产品更加轻薄,功能也更加齐全。
到今天,十多年过去了,顺丰已经不仅仅用科技武装“手”,而是武装“全身”。
今年双11,在快件收派环节,顺丰批量投入了使用自主研发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支持高效收派、解放双手、语音签收、地图导航、语音助手、健康管家等多种功能,便于快递员通过线上简单操作,快速扫描客户的扫码寄件单、自寄码、待派件等条码触发任务,和语音协助,快速完成收派工作。在智能穿戴设备的助力之下,快递员平均每票收件可缩短12秒,平均每票派件可缩短16秒。
不要小瞧这12秒或者16秒,这意味着快递小哥单位工作时间的产出效率将得到提升,对应的将是收入水平在单位时间里的提升。同时,用科技提升效率,就意味着对人力的节省,而这对中国快递行业的长远意义或许更为重要。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曾说,在过去的5年里,全行业新增吸纳社会就业超过100万人,年均增长20万人。快递年业务量从2015年的207亿件增长到2020年的800亿件以上,5年翻了两番,中国的包裹快递量超过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总和。
而在中国人口红利已经过了波峰的时代,人力的增长是线性的,不可能随着包裹量的指数级增长也随之指数级增长,要化解这种矛盾和脱节,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科技的力量提升效率,提升人均单位产出,节约总人力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支撑行业可持续的发展。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顺丰这套可穿戴智能设备在健康方面的监测。快递小哥工作强度大,健康方面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关爱快递小哥的健康,是顺丰的企业文化,同时也应该是整个中国物流行业需要共同去关注和支持的事情。通过科技的手段关爱小哥的健康,顺丰为行业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02 全运力,全要素,全链路
每年的双11都是对物流能力的一次极限施压和大练兵。
以双11包裹数量来看,2010年1000万件,2011年2200余万件,2012年7800余万件,2013年1.8亿件,2014年5.86亿件……2019年包裹数达到13.37亿件。
顺丰作为物流的重要支撑力量,很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多种运力同时具备,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同城速递、国际物流……顺丰是中国快递物流公司中资源最丰富、运力最全面的公司。
今年双11,顺丰实现了多式联运的继续加码,整体快件消化能力超平日的两倍,特别是今年顺丰在航空网和高铁网方面增加了新的运营模式。
在航空运力方面,顺丰自有60架全货机将悉数服务双十一高峰运输;在高铁运力方面,顺丰计划在双11期间使用863条高铁线路,部分高铁线路最高运载能力可达4吨。
此外,顺丰在今年10月份,也已经悄然开通了杭州-广州之间、顺丰第四对铁路最高等级的货运特快班列,为华东“电商快递之乡”和华南“小商品之乡”之间,搭建一条绿色环保、方便快捷的电商物流运输通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首条复兴号动车组整列装运快件的试运行。近年来,国铁集团积极推动铁路供给侧改革,努力挖据高铁的运输潜力,支持所属中铁快运公司加强与电商快递企业合作,支持快件上火车工程,高铁快件运量逐年攀升。高铁列车时效快,但运输条件要求较高,正好与顺丰以商务件为主的产品相吻合,双方合资成立中铁顺丰公司,共同拓展高铁快运的更多可能。
今年11月1日早上5:02,一整列满载包裹的高铁从北京西站出发,并于当天10:20到达武汉汉口站,代表着国内首条用于整列装运快件的复兴号动车组试点线路拉开了序幕。这条线路横跨了半个中国,进一步打通北部与中部的运输网络,成为航空运输的重要补充,也是今年双11的重要支持力量。
此外,今年双11,顺丰还将搭建围绕速运业务全景监控功能,针对收件、派件、自动化设备中转运输、支付业务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实时监控快速获取运营情况及服务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定位问题、上报问题,并进行故障及异常处理,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和质量,为速运业务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转和客户体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应对双11高峰作业压力,提高系统处理问题能力,顺丰还通过分析实际应用场景,模拟了更真实细致的多维度高强度系统运营测试,同时增加模拟多场景复合因素导致的生产事故测试,提高运营系统的处理能力,有效降低由于个别事件导致的服务器异常带来的生产事故风险概率。
总之,今年双11,顺丰是全运力、全环节、全链路的保障和提升物流能力,为这场扩大内需、提升内循环的购物狂欢保驾护航。
03 从无人分拣、无人机送货到“无人物流时代”
关于物流无人化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国际物流巨头联邦快递、UPS,以及国内的顺丰、京东、通达系都曾经推出过无人机送货的尝试。
但如果说过去的无人化更多是小范围测试和概念的话,今年的疫情,让“无接触物流”推广的速度大大加快。
疫情期间,顺丰用无人机运送物资,助力抗疫第一线。2月份疫情最严峻的时候,顺丰安排无人机执行顺丰速运湖北区将军路点部至金银潭医院的防疫物资运输投送任务。截至3月18日,顺丰无人机执飞疫区近3500架次,飞行里程超14000公里,运输物资近13吨。
在生鲜等特色农副产品的运输方面,顺丰的无人机早就派上了用场。前两年阳澄湖的大闸蟹,顺丰用无人机运输,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今年9月,浙江舟山开渔节,顺丰用无人机将一筐筐新鲜海鲜“飞天出海”,从遥远的舟山岛屿飞到当地码头,再用接驳车运到网点、中转场,这也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采用无人机运输海鲜。
今年双11,顺丰的“无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从无人分拣、机器人配送到无人机送货,顺丰从多个环节推动“无人物流时代”的到来。
比如,面对订单量急剧增加的压力,顺丰针对货物进行差异化处理,研发并批量交付了单件分离系统、小件无人供上件、错分检测、基于AGV自动化处理、智能装卸平台等创新产品,实现货物从卸车、供件、分拣、装车、等全流程无人自动化落地,大幅提升作业效率,有效节约人力投入成本。
在一些大客户总部,投入顺丰楼宇配送机器人进行试运营,提高收派效率,积累运营数据和经验,为客户带来无接触配送新体验。
如果说过去的“无人物流”更多还停留在概念和小范围的试水,那么经过了疫情的洗礼和今年双11的升级,“无人物流时代”的情景越来越成为消费者肉眼可见的现实。
在刚刚公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要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研发投入”,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物流行业的发展同样如此,也必然依靠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力“无人物流”、“智慧物流”,实现高质量发展。
04 结语
回望过去100年的全球物流发展史,会发现每一次新物流巨头的崛起、对老牌巨头的颠覆,都是因为率先使用了新科技,比如使用汽车和火车的公司颠覆了马车运输公司,飞机和货运航空枢纽的大规模应用又革掉了汽车物流公司的主导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物流行业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一般消费者眼里,顺丰可能是一家几十万快递小哥四处奔走的劳动密集型公司,但了解行业的人都清楚,顺丰首先必须是一家科技公司,才能支撑起“快、安全、海量、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这样的定位、体量和能力。小哥站在前台,科技站在后台,这才是顺丰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真正奥秘。
未来,随着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数字化技术和智能装备的日趋进步,“人海战术式”物流必然退出舞台,物流行业将走向以科技驱动、科技创新为源动力的“科技物流”之路。顺丰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穿戴、人工智能、云计算、无人物流等方面的积累与探索,既是武装自身,也是在为整个行业的科技化升级积累经验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