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郭敬明李诚儒“互撕”上热搜:不懂得控制情绪,谁为你的错误买单

2020-11-04新闻10

一、靠脸取得S卡,李成儒重拳出击

《演员请就位》第二季,郭敬明和老戏骨李成儒的针锋对决又上了热搜。

任何一个演员都渴望契合的角色,一张S卡就能给予演员们这样的机会,然而S卡数量有限,因此导演在给予时都慎重又慎重。所以当郭敬明将S卡给何昶希时,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一个将痛心演成面瘫自残的演员,竟然得到了S卡?!

当董思怡询问S卡的标准时,郭敬明马上回答说:“标准就是我想找他拍戏。”打脸的是,在此之前郭敬明还说不会找何昶希拍戏,接过话筒的老戏骨李成儒直接开怼:“我不喜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做法,一会说我选他是为了跟他合作,一会说我选他不是为了跟他合作,出自一个人之口。”

我们回顾一下郭敬明在点评演员时是什么状态:

面对老戏骨杨志刚的演技,直言他们演得太用力,全程不知道在干嘛。

黄奕凭借高难度片段《风月》得到了陈凯歌导演的夸奖,却得到郭敬明一句演技情绪太平淡。

这些肆意而为的举动和不经思考就说出的话,让郭敬明多次登上热搜,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跟着情绪走的人。在挑选演员时,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甚至可以做出前后打脸的事情。

这种耍赖和狡辩的场景,一些宝妈会感觉有种莫名的熟悉感,这不就是孩子想要某种东西时,做出的举动么?这种行为经常能在孩子身上看到,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阅历和学识,不懂得什么是原则和逻辑,更不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情绪化的孩子,都是哑巴

我们常常说想要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就要看他会不会控制情绪。而一个人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呢?

当愿望和认知发生偏差时,就会产生情绪。

情绪化的孩子在生活中很容易一惊一乍,情绪非常不稳定,一旦遇到不合心意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的生气,甚至出现动手打骂的行为。

这类孩子大多会被动地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分享开心,不解释原由,但却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迁怒别人。比如孩子自己不小心将玩具弄坏了,转身就打了奶奶一巴掌,这种行为就是情绪化的迁怒。

孩子比成年人更加痛苦的,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和排解情绪。

2012年某小学因为值日未扫地,被同班同学用木棒和笤帚达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

2013年呼伦贝尔市回民小学,因为三人打篮球进攻和防守起了冲突,20分钟后被殴打的孩子抢救无效死亡。

2014年兰州市某小学,因为和同学踢球发生口角,将同学打成二级重伤,被判有期徒刑1年6个月。

2014年某小学几人,因看同学不顺眼,将其打成轻伤,被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刑罚。

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皆是因为孩子不懂得控制自己情绪造成的。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孩子年龄越低,越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此时只能借由一些偏激的行为,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借此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于情绪,大多数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这是天生具备的感受。事实上,孩子天生的情绪——比如生气、伤心、开心等等,都是人的基本情绪,在这些基础情绪之上的陌生情绪,则需要家长们的引导和认知。

比如爱和恨,愤怒和悲伤,这种陌生的情绪,会给孩子带来未知的恐惧,很容易就被情绪掌控,做出一些后悔莫及的事情。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曾说:人在大脑空白时,会受到潜意识的支配,潜意识又会影响情绪的产生,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都受到家庭观念的影响。

德国医学家胡弗兰德则表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灭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情。一桩桩惨痛案例,足以让家长们认识到,过于情绪化的孩子,等同于失去了人生选择的权利,冲动让他们不仅毁了自己,更毁了别人。

三、过于情绪化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副会长李玫瑾,在讲座中表达过,一个人的情绪表达、理解、调节的能力贯彻孩子的一生。一个情绪能力高的孩子,对于建立、维持、改变自己和外界关系都非常顺利,反观情绪能力差的孩子,总是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倒霉事,过于情绪化会直接影响自己的生活。

那么,过于情绪化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1、内在消耗

网上曾有一个动图,是孩子气到拿头撞墙的行为,被网友们制作成了表情包,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好笑的事情,恰恰反映出过于情绪化之下,孩子会做出的另一种举动——自残。

当过度愤怒或者伤心,却又不能发泄出来时,孩子们就采取另一种发泄方式,采用伤害自己的动作,来缓解情绪上的不适。

人在情绪激动时,就会产生心理和身体反应,比如在精神高度紧张时,放松下来就会感觉累,大悲大喜往往伴随着大病一场,情绪往往最消耗人的精力。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懂得控制,只能放任情绪起伏。

2、心理崩溃

孩子会在不断增长的认知中,学习如何控制情绪,在困难和挫折中提高抗压能力。而大部分过于情绪化的孩子,很少会遇到这种挫折,因为父母总是会屈服于孩子哭闹,选择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家长的这些行为,导致孩子抗挫折能力差,抗压阈值越高,孩子的承受能力变低。比如同样的都是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孩子,有些孩子就能接受这个结果,而过于情绪化的孩子就会非常伤心,甚至因为产生的挫败感而厌学。

心理上著名的“踢猫效应”就是典型的坏情绪传染,当孩子连续受到打击时,一个本就没有筑起心理防御的基地,就会被情绪轻而易举的击垮,偏偏很多父母又对孩子崩溃的情绪习以为常,更是加重了孩子内心的无助感。

三、如何帮助孩子避免情绪化

孩子产生情绪,开始发脾气时,很多家长都不知所措,无论什么行为都会伤害到孩子。想要避免孩子情绪化处理事情,家长只需要五步。

1、弱化处理,冷静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说过:“情绪化的行为就像瘟疫一样,具有传染力”,面对孩子的情绪化反应,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静,不能再给予孩子一些情绪刺激,尽量缩小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

比如孩子因为棒棒糖被拿走了,开始嚎啕大哭,这时家长可以先将孩子抱起来,给予一些肢体安慰,同时安慰孩子说:“没关系的,你不是还有很多棒棒糖吗?哭多了可就不漂亮了”,使用类似的语言弱化事情严重程度。

2、让孩子认识情绪,消除陌生恐惧

孩子对于自己的情绪感受,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就不会因为陌生的感受而不知所措,如何让孩子认识和感受这些情绪,则需要家长们平时的沟通和交流。

全民小明星嗯哼就经常因为词汇量,被网友们惊叹,小小的孩子怎么会这么精准的表达方式,比如懊悔、伤心、悲伤等等。仔细观察霍思燕在和儿子相处时,最优先解决的并不是问题,而是儿子的情绪,了解了儿子的感受后,她会很准确的询问:“所以你现在是因为拼装玩具没有成功,感到很沮丧是吗?”

这种对话就会让孩子知道,原来自己刚刚的情绪,是失败后的沮丧。

3、学会正确表达

孩子因为不会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想法而着急,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让孩子习惯通过沟通和表达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最常见的表达模式就是5W1H对话,what(对象,发生的具体事件)、where(在什么地点发生的)、when(是什么时间)、who(都有谁参与了这件事)、why(引发这些情绪的理由)、how(想要怎么样处理)。

这种表达模式,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准确的思考逻辑,在向家长倾诉时,同样也是情绪宣泄的一种方法,讲明白自己想要的处理结果,或者说明白自己的情绪,就会很大程度缓解激动的感受。

4、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迟迟不能平复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选择脱离当时场景,让孩子从情绪中脱离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就能发现更多的问题。

比如孩子和朋友因为一个玩具绝交了,伤心到无法沟通的地步,家长可以先将孩子领出玩具区,或者带着孩子出门转一转,等孩子情绪平缓了,再耐心地询问:“玩具不就是互相分享的吗,如果小明和小军都喜欢一个玩具,他们却打起来了,是不是不太好,一个好孩子要懂得什么?是分享的快乐。”

5、适当惩罚

适当的管教就如同是修剪枝丫的园丁,让孩子成长得更加健康和优秀。家长选择惩罚的方案有很多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一直挨打的孩子不会听话,反而是一直说挨打,但是从未挨打过的孩子,会产生恐惧。

比如让孩子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壁思过,保持5分钟面向墙不能动,动一下增加1分钟。买一条戒尺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一旦孩子快要做出越界的行为,就拿起来吓唬一下。

一昧心平气和的教育,起不到警示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漠视,只有让孩子对一件事产生害怕,才会主动地约束自己。最好的家庭关系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在教会孩子控制情绪的同时,自己也是一场无声的修行。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孩子#控制情绪#情绪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