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上海市第二届“四大品牌”技能大赛即将开启 而立浦东吹响向高技能水平进军的集结号

2020-11-03新闻29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3日电(李姝徵 郁玫)还记得去年近400名能工巧匠齐聚浦东同台竞技、切磋技艺的盛况吗?今年,这样的比拼又来了!

继2019年上海市“四大品牌”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暨“上海制造”专场竞赛在浦东成功举办后,上海市第二届 “四大品牌”职业技能大赛将于今年11月13日在闵行开幕,并于11月18日在浦东举行闭幕式和“上海制造”、“上海服务”专场竞赛活动。这也是浦东新区第二次举办该项赛事,并从去年的“上海制造”品牌拓展到“上海服务”和“上海制造”两个品牌。届时将有32个项目同时开展比赛或展示互动,包括8个正式比赛项目,12个展示型比赛项目和12个互动体验项目。

“上海服务”和“上海制造”是上海的基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通过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制造、环保健康和交通出行等深度融合,产业新动能、经济发展新增量正在不断涌现形成。与首届相比,今年浦东新区承办的“上海服务”和“上海制造”最大的亮点是聚焦上海硬核产业,凸显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在项目设置和技术标准上进一步对标世界技能大赛,总共设置了包括工业机械、增材制造、工业4.0-智能制造产线集成等在内的13个世赛项目,评分规则参照世界最顶尖水平的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内容涵盖数据改变生活、数据提升品质、交通提升便捷、环保促进健康、技艺传承匠心等5大板块,在体现“上海服务”和“上海制造”技能水平的同时,为而立浦东再出发和人民城市建设以及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培养、选拔优秀技能人才。

那么这些将要亮相的竞赛项目具体都有哪些?这些项目的背后又蕴含了哪些高超精湛的技能?46届世界技能大赛又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我们一起来先睹为快吧!

制造改变生活

“上海制造”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也聚集了一大批掌控核心技术的优秀技能人才。如今上海制造正全面向“上海智造”“上海质造”转型升级。在这一板块,本次大赛共推出了包括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综合应用技术等11个项目。

作为此次大赛的正式比赛项目也是世界技能大赛项目,机器人系统集成已是二度亮相。得益于云技术、人工智能、5G技术等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普及,如今越来越多的工厂都开始利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例如汽车工业通过集合各类机器人,通过数字化工厂生产汽车;快递行业利用工业机器人实现高效精准的分拣和智能配送;以电力巡检、带电作业机器人为代表的特种机器人行业持续放量。而随着未来无人化工厂和车间的进一步铺开,工业机器人还将有更大作为。据悉,目前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的技能人才在普通应用层面还是相当充足的,但在如汽车行业的焊接、喷漆、涂胶等技术要求较为综合的领域仍有不小的技能人才缺口。

在此背景下,据参加此次大赛的项目技术支持团队,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工程师严诚斌介绍,今年比赛在考核上将更贴合世界技能大赛要求,对选手的要求也更综合,选手不仅要会生产产品,还能独立撰写产品说明书;不仅要求选手具备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操作能力、轨迹调试优化能力、信号配置与应用能力、程序编写等能力,还要有独立解决工业机器人出现的常规问题排除能力、工业机器人的简易保养与维护以及工业机器人工装抓手的安装调试能力。

数据提升品质

外出旅游只需一部手机就能搞定餐饮、住宿、景点各类信息。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以及发展,以前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已经变成了现实,而未来,通过移动互联网,数据还将带给我们更多生活便利,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在本次大赛中,这一板块共设置网络安全、云计算等5个项目,其中4个都是世赛项目。比如,在推出的移动应用开发竞赛项目中,腾讯就将展示其在文旅、教育、政务民生等个领域的科研成果。移动应用开发项目考核内容主要包含“需求分析”、“初步设计与开发”、“核心功能模块开发”等模块,参赛选手需要根据赛项的具体要求和项目背景,完成移动应用项目的需求分析、功能设计与开发、代码部署、软件测试等内容,全面考察参赛选手工程实践能力、功能设计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等。

据腾讯运营负责人洪彤彤介绍,目前移动互联网领域各类小程序已达到1400万个,但相比这一生态圈的不断扩大,与之相关的技能开发人才需求也变得越来越急切。为解决人才缺口问题,腾讯正与人社部门寻求合作,未来将围绕小程序开发开展一系列人才技能培训。

交通提升便捷

未来在融入了5G、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后,城市轨道交通将变得越来越“智慧”,然而要想让科技的应用更加适合社会生活始终还离不开人才。本次大赛在这一板块中推出了“城市轨道车辆技术”、“航空发动机先进技术制造”、“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维护”等6个项目,将呈现技能人才如何在智能场景中,让交通变得更“聪明”。

据悉,城市轨道车辆技术是46届世界技能大赛新增的9个项目之一,主要是针对城轨电动列车机械和电气部分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本次大赛中,上海申通地铁将带来受电弓和车门检修部分的展示。当下,地铁已然成为人们交通出行中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地铁每天的客流量已突破1000万,这也使得地铁列车上的每一个系统、部件都承载了巨大的使命。地铁是如何正常受电的?列车车门怎样实现自动化运行?看似寻常的设备和系统内部究竟蕴含了哪些精细检修技艺?上述答案将在比赛中一一揭晓。

比赛期间,该项目将使用受电弓技能实训人工智能机器考评系统作为竞赛考试设备。该系统采用当前先进的机器智能、图像\语音识别、智能评价模型技术,可在系统中根据考试规则配置评分项点,并在考试过程中实时采集相关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模型,对检修操作进行智能感知和辨识,结合评分规则,自动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科学、客观、智能的评判。

此外,互动环节中,申通地铁还将在大赛现场为观众特制一条地铁线路,利用三维布景汇集了目前上海地铁沿诸多热门景点。观众到时只需坐在模拟驾驶舱内就能亲身感受。

环保促进健康

环保和健康是现今人们十分关注的两大主题,如何通过科技的力量将两者贯穿到一起。在这一板块,大赛组织“可再生能源-智能环保场景创意制作”、“雾霾解决方案”等4个展示和互动项目。同时,结合防疫热点,本次大赛推出了“智能消毒机器人与防疫工作”项目,将展示由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研发成果。

众所周知,今年疫情期间,钛米公司的智能消毒机器人、病房服务机器人等一系列智能医疗机器人投身战“疫”一线,为医护人员排忧解难。据钛米市场经理马夏怡透露,大赛期间,大赛将借助VR技术再现上述机器人在隔离病房紧张工作的场景。观众只需用手机、Ipad下载App即可参与。此外,钛米还将利用图文形式披露智能医疗机器人研发、运营团队在抗疫期间的感人故事。

技艺传承匠心

匠心传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弘扬工匠也是技能大赛一以贯之的主题。本次大赛在这一板块中推出了“精细木工”、“木结构建筑技艺大师”和“传统手工技艺集成”等5个项目。其中,精细木工项目作为传统世赛项目,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许多人的概念里,鲁班是木匠的鼻祖,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应该占有一定优势。但其实,由于世赛精细木工项目的评分标准为国际标准,且更多考验的是图纸制作、高精度还原等方面的能力,中国传统木工中“巧妙、创造力、艺术”等优势未必能完全体现出来,因此,至今为止,中国选手在精细木工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为“优胜奖”。

与“精细”为伴,精细木工项目对于精度的要求极其苛刻,以喀山世赛精细木工项目为例,在该项目中,选手需要在4天共22个小时内通过手工和机器设备,使用各种形式的榫卯接头连接两个或以上的木质零部件,每一个接缝处的缝隙大小不得超过0.4毫米。要知道,一张A4纸的厚度为0.1毫米,0.4毫米,也就是4张A4纸叠在一起的厚度。然而,小于0.4毫米仅仅意味着选手能够在该项目中得分,若想得到满分,便要将缝隙的大小限制在0.2毫米以内。精细木工项目全国教练之一的沈雪云曾说,“一项技术有人传承是最重要的,虽然现在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机器替代了,但是机器只能做直来直去的东西,我们传统木工里的飞檐走壁、斗拱,还有我们传统的长凳,这些都是机器做不出来的。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精细木工工匠,工作组织、自我管理、沟通和交际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和创造力、精准工作一样都不能少。对学生来说,技术能够影响到他们的未来,而参加比赛的这个过程,对他们来说会有更深的影响。”

本次大赛的该项目负责人王丽表示,为了展现中国精细木工的优秀技艺,也方便公众更加了解世界技能大赛,现场不仅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内容和从各类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参赛选手团队也空前强大,其中就包括了2名精细木工项目国家队退役队员。比赛期间,观众还将有机会参与“榫卯自稳定木结构建筑搭建体验活动”,通过现场搭建,体验中国各地区少数名族的原生榫卯建筑文化特色。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推产业发展、推进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永续动力。浦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技能人才的培育,三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去年,浦东出台人才发展“35条”和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技能人才发展指明方向;今年9月,浦东在全市建设首个“5G技能湾”,并在全市率先试点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未来还将成立“AI+技能湾”等,而立浦东已吹响向高技能水平进军的集结号,浦东新区将以承办本次大赛为契机,使筹办过程成为推动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的过程,成为厚植工匠文化,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助推全社会形成“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加快培训技能人才队伍大军。(完)

编辑:李姝徵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