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约有1.16亿糖尿病患者,占世界总患病人数的1/4以上,是糖尿病的“重灾区”。但我国糖尿病的治疗达标率却低之又低,许多糖友由于缺乏对糖尿病的了解,很容易走进误区,从而影响糖尿病的治疗。
以下是糖尿病常见的防治误区,建议避开!误区1:没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就不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但这不等同于没出现以上症状就不是糖尿病,一般糖尿病人可能仅仅出现一多、二多或者其中一少,相当一部分患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
误区2:糖尿病不可以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钾元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糖友不是不可以吃水果,而是应该适当吃一些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进食水果的时间应选择在两餐之间或运动后。
误区3:血糖升高了才吃药
有些糖友怕麻烦,不遵从医生嘱咐吃药,只有在血糖高的时候才吃降糖药,这不但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还会导致血糖波动大,容易诱发并发症,使得血糖更加难以控制!
误区4:血糖控制越低越好
血糖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良影响。血糖过高容易诱发并发症,血糖过低容易出现低血糖症,严重低血糖可威胁生命。
误区5:只监测空腹血糖
许多糖友只重视空腹血糖而忽视餐后血糖的监测,但人的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处于餐后状态,餐后血糖对全天总体血糖的贡献更大。再加上,监测餐后血糖才能了解到饮食是否合理。
误区6:为减少“多尿”现象而限制饮水
一些糖友为了减少“多饮、多尿”症状就刻意减少喝水,事实上限制饮水会加重口渴症状,甚至会引起脱水或高粘血症,使血糖升高。
误区7:只监测血糖,而不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反映的是某个时间点的血糖值,易受饮食和糖代谢等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近2~3个月内整体血糖控制水平,不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等因素干扰,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建议糖友每3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误区8:吃得越少越好,采用饥饿疗法
糖尿病人是要控制饮食,但不是说少吃或者不吃,每天进食多少应由专业医师来进行估算。少吃或不吃会导致摄入能量不足、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下降,产生低血糖,甚至会出现饥饿性酮症。
误区9:做家务就等于运动
做家务确实是运动的一种,但做家务的耗能有限,不能用来替代运动。糖友运动要达到一定强度、时间和频度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否则起不到运动治疗效果。
误区10:糖尿病可以治愈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根治。但糖尿病可以逆转,糖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对生活方式的干预来逆转病情,控制血糖,从而收获减药、停药、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的效果。
糖尿病可防可控,一旦发现自身得了糖尿病,不要不当回事,也不要过度紧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开误区,控制好病情,糖友也可回归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