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白乎乎、肉嘟嘟!他找到的是不是“太岁”?

2020-11-03新闻22

最近,何先生在昆明宜良发现了一个白乎乎,肉嘟嘟的物体,摸上去还有弹性,很像是传说中的"太岁",但又无法确定,希望通过咱们都市条形码寻找专家学者看一看这个物体究竟是什么。

何先生:“越看越觉得很奇怪,又不像个蘑菇,又不像是胶的,还在泥土里埋着一部分,我们就把它挖出来,拿去水塘里清洗了一下,清洗完(觉得)它全身肉肉的,收假以后我们就把它带回来了。”

何先生说,国庆长假期间的10月2号,他回到了宜良县竹山镇的老家,当天在山里路边休息时,看到就看到雨水冲刷过的山体露出了这个奇怪的物体。把它挖出来带回家后,用秤一称,这个"钱袋子"形状的物体当时重16.7公斤。

收假后,何先生把这个物体带到了昆明,浸泡在了办公室的一个塑料箱里,还切下来过几片。但前两天何先生再次称重时发现,这个物体居然重量增加了两公斤多。

现在,这个物体通体乳白色的物体还放在何先生办公室里,除了顶部和周围的褶皱带有一点土色,闻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气味,摸上去还略微带有弹性。当着记者的面,何先生做了一个实验,用刀从这个物体上切下了一小片,放进了开水里。

何先生:“一放到开水里瞬间就不在了,就不见了。”

记者:“就直接被水融化了。”

何先生:“对,就是被水溶解,就消失在水里面了。

何先生说,自己浸泡这个物体的,是普通的自来水,切片放在自来水中不会消失,但放进热水中,切片很快就消失了。

通过网络查询,何先生了解到这个物体与传说中的"太岁"很相似,但又不能确定。而网络资料显示,太岁又叫肉灵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肉芝状如肉",并把其收入"菜"部"芝"类,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但现代科学家普遍认为,太岁是一种大型粘菌复合体,其细胞结构为何形成,以及它的食用价值和医药价值仍然是个谜。一直致力于野生菌研究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培贵教授认为,他以前多次接触过太岁,做过组织切片,但在显微镜下并没有发现真菌或植物细胞之类的物质。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研究员 刘培贵:“所谓的‘太岁’不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它的构成里有有机的和无机的一些不明的化合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凝聚而形成的,所以它不具有组织和细胞和菌丝的结构,它还是一个不明物质,从目前来看它对身体没有益处,也许还会有害,所以建议不要食用。”

何先生发现的

这个奇怪物体究竟是不是"太岁"?

条形码记者也将把它的切片

带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揭开谜底。

记者:赵啦 桂琦

编辑:施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