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西安市高新区第37小学卢建斌:教学时遇到“意外之问”怎么办?丨课堂回味

2020-11-03新闻11

前不久,学校组织课堂赛教,笔者作为赛教教师之一,也聆听了同事们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在一起交流,大家普遍有一个共识:就是课堂教学的瞬息变化往往难以预料,赛教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比如精心备课,制作课件等有时难以奏效。原因是学生的理解思路往往并不一定按照教师讲授的思路来进行,导致教师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失去效应。

本文作者:西安市高新区第三十七小学教师卢建斌

记得参赛那天,我抽选的课题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一文。我先在黑板上画出一棵高大的橡树简笔画(枝叶的中间留出余地,为课文中橡树的特征提前布局),我觉得这样做对学生造成的直观印象很深,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谁知,我刚在黑板上画完橡树,就有一名学生迫不及待地发问:“老师,橡树是一种什么样的树?”这个问题令我措手不及,顿时头脑一下子懵住了。因为我一开始并没有留意关于橡树的介绍,而是过多关注了课文的讲授进程——如何有效地把文章中那位工程师和工人们为橡树而绕路的做法呈现出来。学生现在把问题提出来了,几十双眼睛都看着我,我很着急却又束手无策。怎么办呢?我着急地额头渗出了汗珠。这时,我突然发现教室里的植物角里有一株和橡树枝叶很相似的盆景,我急忙端上讲台,给学生们作了大概介绍,总算让问题得到了解决。虽然那节课最终还是很流畅地进行了下去,但我始终无法释怀。讲课结束后,我陷入了沉思:我在赛教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同事们有类似之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破解这些课堂中的意想之外呢?这是摆在我以及新教师面前的棘手问题。

于漪老师当年在执教《记一辆纺车》时设计了一个导入的情景:“今天学习第十一课《记一辆纺车》,昨天请同学们预习了,说说看,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喜欢。”随堂听课的二十几位老师感到惊讶,于老师也感到意外。稍停,于老师笑着说:“不喜欢,那就说说不喜欢的原因吧。谁先说呢…….”通过于老师的事例并结合自身以及同事们在课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个特征:课堂瞬息万变,需要教师灵活应对。那么,该如何灵活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意外”呢?近来仔细琢磨,我觉得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要走出单纯依赖教参和教案的局限。克服从自身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弊端,充分站在学生角度来理解和设计问题。只有这样,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以往的情况是,我们总是事先预设了本节课的教法,然后按照既定思路有序进行,没有充分考虑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种弊端往往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只能按照老师预设好的思路去进行。也就是说,在针对一节课的内容时,老师和学生的出发点不同,老师提前做好了安排,学生很是茫然,导致脱节。处理这个弊端最好的方式就是老师和学生必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面对问题。

其次,保持冷静,顺其思维,灵活应对。“意外”是课堂教学中的常态,我们虽然可以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但也无法预料到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再周密的教案和步骤,也难以保证一切按预先的安排实施。很多时候,我们太局限于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这对自身和学生的思维形成了很大的空间压缩。实际上,在一节课的内容上,要最大可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是最关键的。学生也许并不明白老师这节课到底要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他们的思维意识并不受教参和教案的约束限制,所以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有的并不符合本节课的要求)。此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一种合理的引导,顺着学生的思维去理解,解开学生心中之谜。

第三,要勤学善思,多了解多掌握学科之外的知识,开阔丰富知识视野,才会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让种种“意外”成为意料之中。

延伸阅读:

山东泰安市宁阳四中程国栋:一次值得肯定的“冒险”丨课堂回味

山东荣成特校王艳艳:《群鸟学艺》课堂教学引发的思考丨课堂回味

编辑:关中小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