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遂宁日报-遂宁新闻网
射洪市金华镇东山村多渠道引进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就实现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因地制宜兴产业 村民“愁眉”变“笑颜”
东山村这个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已“改头换面”,处处洋溢着幸福和希望。陈星燃/摄
村名片
射洪市金华镇东山村(区划调整前行政村)地处G247国道西侧,辖区8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 296户、895人,耕地面积1005.77亩。2014年被列为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22人,2017年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
大事记
●201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2017年退出贫困村序列
●2016年10月,村文化室、卫生室、图书室、广播室、党群文化中心全部配齐
●2017年3月,引进第一个产业——食用香椿种植
●2017年5月,村道路全部贯通
●2017年6月,发展富硒小米种植,产出第一个扶贫产品——东山富硒小米,实现年均收益5万元以上
●2019年,引进第一个投资过亿元项目——高金集团生态黑猪养殖
●2020年9月,被市政府表彰为“四好农村路示范村”,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脱贫致富经
来到射洪市金华镇东山村,映入眼前的是一条宽阔平坦的村道路,道路一侧是一栋栋崭新的新村聚集点安置房,旁边是漫山遍野的香椿树。
“以前东山村没道路、没产业,这几年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随行的东山村第一书记潘飞告诉记者。经过数年发展,东山村这个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已“改头换面”,成功摘下贫困的“帽子”。村民也实现了有房住、有事做、有钱赚,曾经的“愁眉”变成了“笑颜”,整个村处处洋溢着幸福和希望。
看变化
乡村换新颜新房暖人心
在东山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屋前是一片整齐的花园,屋后是一大片香椿林,在这样的环境中每天走走转转,是村民罗秀琼雷打不动的习惯。
说起自家的变化,罗秀琼热情地打开大门,如数珍宝般向记者介绍房内的新家电。罗秀琼的家是一套两室一厅的套房,冰箱、彩电、洗衣机一应俱全,自来水、天然气应有尽有。
“这几年的变化简直就跟做梦一样。”罗秀琼说,短短几年时间,以前出门走过的田坎变成了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还通到家家户户。一到晚上,70余盏路灯将村里照耀得格外亮堂。2017年底,罗秀琼从以前破烂的房屋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以前的房子一到冬天就漏风,现在不怕了,新房暖和得很!”
罗秀琼家的变化,得益于东山村大力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全村建设完善村组道路近5公里,硬化道路通到家家户户,并被市政府表彰为“四好农村路示范村”。水电气、光纤入户,配套还有文化室、卫生室、广播室、图书室、党群文化中心,极大地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
看产业
小香椿做活脱贫“大文章”
在村民王开志看来,东山村的变化,得益于村里产业的发展和好的政策。“以前祖祖辈辈靠种地,一亩地一年到头挣个一两千元,现在我光是把土地入股,一年保底就有1000多元,自己还能到村里的香椿基地打工。”王开志告诉记者,去年自己仅在香椿基地务工就收入了近万元,而且工期短,还有大量的时间照顾家里。
像王开志这样享受到产业发展红利的,还有20多名贫困户。据潘飞介绍,东山村耕地以旱地为主,制约了传统农业发展,要想向土地要效益,必须转型突破。2017年,东山村引进四川其作农业、遂宁龙鑫香料到村发展食用香椿和香桂树种植产业,香椿种植面积达到500亩,成为该村最大的种植产业。
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为此,东山村积极创新利益联结新机制,以贫困户为主体,村两委以30万元财政支农资金入股,企业以生产技术和树苗入股,将贫困户增收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起来。
“我们企业、村集体和贫困户都是合作社的股东。”四川其作农业公司负责人蒲友松告诉记者,目前贫困户以土地入股,为了保障他们的利益,合作社对贫困户采取“保底+分红”的利益分配方式。无论盈亏,每亩土地都有500元保底收益,然后再根据合作社盈利情况进行二次分红。同样得益的还有村集体收入,目前村集体占股6%左右,今年香椿正式进入收获期,按照预期产值,村集体可分红近10万元。
看未来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
在东山村北侧的荒坡上,机械轰鸣、人声鼎沸,高金集团投资8000万元兴建的养猪场正在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存栏10000头种猪、年出栏20000头商品黑猪,预计年销售收入1亿元。
“养猪场的建设不仅将给村民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而且在利益链接上,村集体也将参与分红,可实现企业、村集体、村民同步发展。”潘飞说。
在香椿基地,蒲友松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香椿种植、采摘、销售的模式,他开始琢磨香椿产业的深加工。“目前我们推出了香椿鹅蛋面,市场效益非常好。”蒲友松说,今年5月,香椿鹅蛋面一经推出,虽然价格远高于普通面条,但市场反响较好,每月销售量近3吨,预计年产值150余万元。“下一步计划在村里建厂,进一步深化香椿产业链条。”蒲友松表示。
“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不能‘一摘了之’,持续发力、巩固成效才是我们村的发展之路。”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潘飞说,东山村将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优化提升乡村振兴规划,做实做细乡村振兴支撑,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协调推进。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坚强保障。
百姓幸福事
“造血式 ”帮扶 村民生活大变样
胡其山与妻子探讨和学习畜禽养殖技术。 吕苗/摄
依托山羊养殖,曾国兴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吕苗/摄
“你可是咱家的‘大明星’啊,我得把你照顾好,以后生活还得‘仰仗’你哟……”在东山村村道路旁的一个圈舍内,66岁的胡大爷正在喂牛,别看他年事已高,性格却幽默风趣,做起事来也很利落。喂完牛后,闲不住的胡大爷又“巡视”了一番屋外放养的鸡和鸭,随后便回到家中继续看书,为自己“充电”畜禽养殖技术。
胡大爷名叫胡其山,是东山村6组村民。走进胡其山家的院子,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座宽敞的新房,屋里沙发、电视、空调、冰箱等应有尽有,完全一副小康模样。旁边则是养殖畜禽的圈舍,里面有鸡、鸭、牛。而在几年前,胡其山一家还挤住在一间简陋的土坯房里。
“多亏党和政府的帮扶,我们一家人才有今天的好日子。”胡其山说,以前的家在村上的一个小山坡上,家里全靠自己在镇上打工赚的钱维持生计,而这些钱除了生活开支,还要给3个女儿交学费,一家人的生活过得非常拮据。2003年,他在一次务工时不慎摔伤,从此不能干重活,这让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2013年,村上将胡其山纳入贫困户进行帮扶,不仅为他提供30000元的科技示范户补助发展养殖,还为其提供养殖技术培训、修新圈舍。养了牛、鸡、鸭后,家庭收入逐渐稳定,生活持续向好。胡其山说,党和政府让他们一家重拾生活信心,他将继续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扶贫人物志
昔日村里贫困户 今朝致富带头人
在村间小路上,一群羊正悠闲地吃着草,一个瘦小的身影不停在羊群中穿梭,他一遍一遍地数着羊的数量,满脸尽是喜悦。
他叫曾国兴,是东山村村民,2013年被纳入贫困户,但他并没有等靠要,而是积极开展自我发展,努力实现自我脱贫。为了改变生活现状,儿子、儿媳远赴外地务工,曾国兴则留在家中做些轻活,加上种植所得,全家人均收入能达到6000余元。2014年,曾国兴一家顺利脱贫。
脱贫后,曾国兴也没有安于现状,他想了很多致富的路子,养过猪、养过鸡、种过庄稼,但因缺乏实践经验都失败了。总结之前失败的教训后,曾国兴发现家乡林地面积大、坡上杂草多,适合发展山羊养殖。随后,他买回几头山羊试养,时间一久,虽然养羊技术得到了提升,但因规模小、配套设备不全、养羊科技知识欠缺、后续资金跟不上,山羊养殖陷入困境。然而,曾国兴并未气馁,他主动找驻村工作队说明情况。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种羊发展山羊养殖。同时,借助农技员帮助和农业夜校的培训,积极学习山羊养殖知识,充分掌握山羊诊断治疗、繁殖技术,当年出栏山羊10余头,收入10000余元。
在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帮助下,曾国兴还扩大养殖规模。经过3年发展,目前已实现年养殖收入30000余元。期间,他还通过为周边农户提供种羊、教授技术、帮助销售等,让20余户农户开始养殖山羊,实现户均收入6000余元。近日,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主动脱贫先进典型”的曾国兴说,他要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委政府的恩情。
人物访谈
探索建立解决
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访射洪市金华镇镇长冯军
近年来,射洪市金华镇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高质量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搞好搞活镇内产业扶贫,为同步奔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冯军介绍,金华镇先后采取“合作社+村支部+贫困户”的合作模式,流转土地2200亩,种植香椿、小米、茭白、油菜、玉米、红薯等作物,扶持成立了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了一批如伯玉秦王桃、金华青见、东山小米、东山香椿鹅蛋面等特色产业,吸纳300余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9户贫困户踊跃发展“五小产业”,成功申请上级补助资金27.29万元,多渠道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年均组织集中和零散“以购助扶”活动160余次,年均成交额20余万元以上,真正帮助了贫困群众实现增产增收。
“下一步,金华镇将进一步稳定群众收入,推动产业扶贫,完善产业扶贫配套政策,形成完备的产业扶贫政策体系。”冯军表示,金华镇将大力促进就业扶贫,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支持贫困户就业创业;助推消费扶贫,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深入开展扶贫产品销售;对接乡村振兴规划,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以稳固脱贫质量、夯实脱贫成效为着力点,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记者手记
因地制宜兴产业
美化环境乐民心
在不少人看来,东山村的地理位置其实并不差,地处国省干道交汇处,毗邻金华,拥有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然而,外人不知道的是,村里缺水,耕地以旱地为主,传统农业产出低下。而在这种条件下,东山村依然能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耐旱作物为突破口,多渠道引进产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实现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原本贫穷落后的东山村成功“逆袭”。“通村到户”的村组路网、青瓦白墙的新村安置房、满眼葱翠的香椿基地,行走其间,令人心旷神怡。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里已看不到村民曾经因贫穷而叹息的神情,有的是一张张对未来充满希冀的笑脸。
东山村香椿产业基地。 陈星燃/摄
(全媒体记者 黄铂晶 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