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种果树,绿化环境促增收。走进朱庄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新农村景象,朱庄村家家户户的小院都种满了各种果树。来过村里的人不禁感慨:“夏天走进朱庄村,满眼都是绿色,果树掩映的村庄美丽如画。”
朱庄村位于顺和镇北约1.5公里处,在朱庄村7户13人的脱贫户中,有一半以上都是70岁到85岁之间的老年人,基本丧失了劳动力,在解决了低保或五保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后,怎么让脱贫户摘掉帽子后,仍旧能够持续过上幸福生活,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不掉队。究其根本,朱庄村贫困的原因一是人均耕地少,二是产业落后,怎么样才能在有限的土地里刨出金子?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就要有稳定收入的主导产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才能真正的脱贫致富,还得靠产业扶贫,造血扶贫,将村民的收入都搞上去才能将贫困村的帽子摘下去,高效农业,成为了朱庄村找到的脱贫之路。
经过供销社驻朱庄村工作队的深入调研走访,发现朱庄村的土质适合种植葡萄树和梨树,村民有种植葡萄树和梨树的传统和经验,但是种植规模小、品种老化、技术落后。工作队以此为突破口,因势利导,推动产业升级,引导帮助群众发展葡萄和梨树产业。
工作队积极与省农科院联系,并和村委干部到省农科院实地考察学习,解放思想,与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引进“秋月”“圆黄”“红香酥”“黄冠”等高效益梨树品种。采用省农科院高效密植管理技术,示范种植高效益生态梨树40亩,每亩可产梨6000--8000斤,每亩可产生经济效益2.4万元至3.2万元。
朱向来从2005年开始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种植经验,为帮助村民发展葡萄产业,朱向来夫妻回村承包土地80亩,在朱向来的种植园里,工人们正在除草、剪枝,大串大串的葡萄从叶子缝里垂了下来,它们晶莹透明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个个水灵灵的,每一颗葡萄大且散发着光泽,使人口生蜜意,甜沁心脾。
种植园里的葡萄多为“阳光玫瑰”品种,“阳光玫瑰”每亩可产3000--4000斤,亩产值可达到3万元至4万元。作为村里最大的葡萄种植户朱向来的种植园里除了“阳光玫瑰”,还有“蓝宝石”、“浪漫红颜”,它们成熟后将销往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果园产业的发展带动40余户村民种植葡萄、梨树,全村现在种植葡萄170余亩,梨树100余亩,软籽石榴20亩,林果种植面积占到全村种植面积约四分之一。
走进村民刘香云的小院,记者看到宽敞的院子收拾得井井有条,院子外的空地上除了种一些蔬菜,其余的地方种满了各种果树,微风吹来,带来丝丝凉意,就像进入了一个小游园。刘香云正在给果树剪枝,看见记者,乐呵呵地介绍起了她的“宝贝”:“你看,我这个梨又甜又脆,今年挂的果子还多”。刘香云边说边摘梨让记者品尝。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中,朱庄村做好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强力发展高效农业,通过产业带动,来实现农民增收。“贫困因人而异,扶贫也得因户施策。必须帮助贫困户找到自身适合的、自己乐意做的行当。” 供销社驻朱庄村第一书记孙磊说。眼下,朱庄村脱贫户的日子越来越好,7户13人已于2018年底全部脱贫,在脱贫奔康的道路上“一个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