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的大趋势是手机,今后将是移动工具。所以,好多高精技术都在布局移动工具。在被视为自动驾驶技术开发中心的美国加尼弗尼亚州,中国车企的活动非常活跃。在2019年的公路测试里程排行榜中,中国的初创企业小马智行力压不少美国车企,跃居第三,百度也排在第四位,中国车企正在美国积累实战成绩。
排行榜的前两位,首位是美国Alphabet旗下的Waymo,第二位是美国通用旗下的子公司GM CRUISE。在中国车企中,包括阿里巴巴出资的裹动智驾科技排在第8位,滴滴出行排在第11位。据百度的报告,在去年度的测试中,坐在副驾驶的工作人员为避免碰撞而人为干预方向盘。或者制动的操作次数是6次,也就是说,百度在每2.9wan公里的测试中只需要人为干预一次,这样的成绩,相当于绕地球半圈才出现一次问题,这么少的干预次数在全球所有公布数据的车企中排在第一位。
干预次数方面,排在第二的是Waymo,每次干预行驶里程约2.1万公里,第三是GM CRUISE,约为1.9万公里,在这一指标上,裹动智驾科技排在第4位,小马智行排在第5位,滴滴出行也比较靠前,排在第8位,说明中国车企在这方面正在崛起。
不过,在自动驾驶上游的核心产品竞争,重中之重是“汽车之眼”传感器,各种自动驾驶汽车,必须依靠车载摄像头,以及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这方面的高端供应商,多掌握在日本、美国和德国企业中,这些聪明的图像识别和障碍物识别传感器,也是让自动驾驶在实际测试中少受干预的重要环节。
以索尼最近推出的一款VISION-S概念车为例,这款自动驾驶试验车,安装了包括图像传感器在内的33个传感器,可360度监控汽车周围的情况,让乘车人和汽车周围的人安心。其核心就是图像传感器,索尼在面向智能手机的图像传感器领域拥有全球7成份额,但在车载领域仅为9%。索尼打算通过VISION-S深入挖掘客户对传感器的需求,全面开拓市场。
现在,在车载图像传感器领域拥有50年以上历史,市场份额达到45%的企业是美国安森美半导体。车载图像传感器需要具备两种技术,一是可拍摄具有明暗差异的影像,二是在发光二极管(LED)的照明下拍摄时能防止画面闪烁。这两个课题可以分别解决,但很难同时兼顾。安森美在这方面技术领先,它家的图像传感器被斯巴鲁的EyeSight的新一代产品采用,在自动驾驶辅助技术上也更领先。
图像传感器的缺点是容易受逆光等影响,毫米波雷达因可以弥补这一缺点而不断普及所以,一辆车上通常搭载2个图像传感器,3个毫米波雷达,相互补缺。全球最大的毫米波雷达企业是德国英飞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如果自动驾驶正式普及,每辆车需要安装约15个毫米波雷达。大量汽车用雷达发射电磁波,可能会导致雷达之间相互干扰,今后的课题是开发降噪和防干扰技术。
所以,生产更为安全的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把多种方式的数据融合在一起,不但需要供应链上游的传感器技术,也需要以传感器为基础的车辆控制技术,中国车企在供应链上游的参与度不高,但在自动驾驶技术的积累上正在力争向上。完全自动驾驶被认为将在2025年代中期到2030年左右全面投入使用,各企业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出场机会做准备,争取在未来站好自己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