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也有春天,罗大佑这么唱。
银行股也有春天,港股 2020 年 11 月 2 日如是说。
下表是 AH 银行股周一的表现,可以看到 H 股有多牛。
是的,A 股不过是涨跌参半的格局,H 股却是全线大涨,领头羊邮储银行上涨 8.95%。
银行 H 股为什么上涨?
周末中信银行的一则增持公告或许是催化剂。
中信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该行 14 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计划以自有资金共计不少于 2020 万元人民币或等值港元自愿从二级市场买入该行 H 股股份。
根据公告,本次集中增持自 2020 年 10 月 31 日起四个月内完成,不设价格区间。上述增持人员承诺,所购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两年。
下表是高管计划增持的金额,方合英是行长。
中信银行高管,说到底也只是 「打工人」,顶多就是薪酬高一点的。
为什么愿意拿出百万级增持还要锁定两年?
为什么要增持港股?
很简单,中信 H 股实在太低,估值实在太惨。
这是《上海证券报》引用的一张图,中信银行 H 股市净率从 2007 年疯牛时 7 倍以上,到现在0.25倍,简直是捡破烂的估值水平了。
即使 A 股近年对银行股始终没兴趣,但中信银行的 A 股好歹也比 H 股溢价78.58%。
中信银行 H 股那么惨,高管增持,也不奇怪。
但为何是 2020 年三季度刚刚结束的此时此刻?
最近中金证券的一篇研究报告值得研读,在这篇题为《??中金首席访谈 | 论银行估值的几个核心问题》的研究报告中,中金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银行业分析师张帅帅有以下几个观点值得研读:本轮银行上涨的核心逻辑在于 「 业绩反转 ,而非反弹」,并不是所谓的小幅反弹;业绩反转指的是,2Q 即上市银行单季度利润增速低点,往后 2-6 个季度 实现 V 型反转,利润增速进入提速通道;未来 A/H 银行有 60% 以上的上涨空间;三季度 部分银行业绩底部确认 ,即信用成本高点确认,确认业绩增长拐点。以上数据或者信号有望帮助投资者确认银行板块整体上涨的开始,银行股上涨确定性大幅提高。
虽然我们不太能期待银行分析师唱空银行业,所以对于 60% 的上涨姑且听之,但是对于基本面的预测,还是值得考虑的。
近期,海通策略分析师荀玉根有一篇题为《??今年 A 股的基本面效应》的研报,给出了三个观点:指数间、行业间、基金重仓股与全 A 之间的涨幅差异源于利润差异,验证今年是牛市爆发期,资金面和基本面双轮驱动。上半年科技和大消费领涨源于业绩先回升,三季度以来早周期行业领涨源于经济复苏时早周期行业盈利先改善。牛市在途,阶段性后周期的金融地产更优,中期主线仍是转型升级,科技更优。
三个观点中,1 和 3 是有相互关系的。一方面肯定了今年的行情具有基本面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指出了银行股的基本面契机:
重视银行、保险、地产等低估的后周期板块。一方面,宏观经济数据回升支持金融地产估值修复,银行是典型的后周期行业,经济数据改善后银行业绩也将好转,资产质量担忧下降,PB 将修复,目前银行业 PB(LF)仅 0.78 倍,估值盈利性价比较好。另一方面,四季度基于排名等因素,会出现资金博弈的现象,以金融地产为代表的板块低涨幅、低配置、低估值,历史上看这些行业在四季度可能被资金追逐。
在这些因素叠加下,银行股率先在 H 股市场出现爆发,也不算奇怪——毕竟港股相对更注重基本面,对蓝筹股也更偏爱。
这时,就不得不说,那些能够投资沪港通的基金经理有福了——同样押注内地银行的业绩复苏,也有更便宜的标的可选。
这里说句题外话,近期准备将基金组合 「黄金圣斗士」 做一点微调,每位知名基金经理,如果有可以投沪港通的基金,确保加入——毕竟伴随这些明星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更大,港股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你可以投资港股通,大可直接买入低估的银行股,比如跟着高管买中信银行。
当然,作为这波领涨的邮储银行,走势还是要关注的。周一上涨后,近期新高了。
但对于我等基民,似乎曲线押注银行股 H 股最好的途径,也就是 H 股 ETF 了。
十大重仓股中四只银行股,加起来权重也要将近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