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标准·方案·指南】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020-11-03新闻7

共识指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与年龄相关,多发生在5岁以内,尤其是婴幼儿。目前国内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学检出阳性率低,在不同地区明确病原菌的脑膜炎中,较常见的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其他病原菌如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等亦有报道。

2005—2014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监测报告脑脊液分离株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61.7%(包括成人与儿童),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和(或)舒巴坦、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6.7%、34.7%、35.0%、8.0%和2.7%;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也已分别达到20.0%~69.0%、14.2%~78.6%、14.3%~53.4%、13.3%~66.6%,并出现对美罗培南耐药的菌株。

共识指出,由于血脑屏障作用,优先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不建议选择中度敏感度的抗菌药物。

经验性治疗阶段可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考虑到我国肺炎链球菌常见,该菌脑膜炎型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药敏折点高,脑膜炎型菌株对青霉素和三代头孢的耐药率高,建议将三代头孢菌素加万古霉素作为初始经验治疗方案。对头孢菌素过敏患儿,经验性治疗阶段需兼顾其他细菌,可选用美罗培南替代治疗。大肠埃希菌是婴儿期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病原菌,耐药现象普遍,关于大肠埃希菌脑膜炎的经验性治疗,尚没有统一的意见。欧美指南推荐使用三代头孢或美罗培南,也有建议三代头孢联合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当考虑为高耐药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时,可选择三代头孢联合美罗培南作为初始治疗方案。一旦得到脑脊液革兰染色或培养结果,应根据病原体药敏结果结合经验治疗效果调整抗菌药物(表1、表2)

从《共识》中可以看出,青霉素及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三代头孢仍是目前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但由于脑膜炎型菌株对青霉素和三代头孢的耐药率高,在初始经验治疗中,建议将三代头孢和万古霉素联合使用。

万古霉素限用于耐甲氧苯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的系统感染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所致的肠道感染和系统感染;青霉素过敏者不能采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或经上述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可选用去甲万古霉素。

传统上,万古霉素被作为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一般被列为“三级抗生素”,用来治疗对所有抗生素均无效的严重感染,包括对甲氧西林等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过于滥用,因此已出现了可抵抗万古霉素的细菌,如万古霉素抗药性肠球菌(VRE),造成传染病防治的隐忧。

2005—2014年CHINET监测报告显示,脑脊液分离株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61.7%(包括成人与儿童),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76.7%、34.7%、35.0%。

在如此高的耐药率下,如若过度使用三代头孢加万古霉素作为经验疗法,将继续加大三代头孢的耐药率,同时也逐渐击溃万古霉素作为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

郭勤等在关于三代头孢耐药情况的概述中表示,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中对第三代头孢耐药的菌株越来越多,耐药性也越来越强。耐药菌为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对第三代头孢的耐药性与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产生有关,而原因是医院对第三代头孢的过度使用。

2019年8月2日,美国CMS公布了2020年度住院病人预支付系统(IPPS)的实施方案。明显加大对于抗生素新药报销的支持力度,逐步提高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新型抗生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控制耐药菌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1年4月7日曾发出“抵御抗生素耐药”“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将无药可用”的呼吁。一些专家学者建议,在抗生素分类管理、使用上,复方抗耐药抗生素药物由于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安全性高,质量稳定可控,特别是这类复方抗耐药抗生素被长期使用细菌对这类药产生的耐药性也很低,这类药将是临床上针对耐药菌的主要克星,将成为国际和国内临床医学科学工作者和临床医生首选的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在陈丹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医院用药分析》一文中表示,由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成的复合制剂对临床常见致病菌都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尤其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引起的中、重度感染,复合制剂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随着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深入研究,这类复合制剂显现出更加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针对细菌对三代头孢耐药性的形成原因,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三代头孢组合成的复合抗生素能很好的应对三代头孢耐药难题。

徐月娥等,儿科感染常见病原菌与头孢噻肟舒巴坦的抗菌活性分析中,头孢噻肟舒巴坦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使用方法简便,具有相对稳定的和可预测的药物动力学特点,并且在合理的治疗剂量时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的特点,组织分布广,可作为儿童感染性疾病治疗的一线药物。

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在我国针对儿童群体进行了首次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示,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推荐用于儿童急性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

日益严重的耐药菌感染同样是当下中国正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风险,防治耐药性细菌感染的积极方法是开发研制新的高效、低毒、广谱的抗菌药物。对于由产生灭活酶或纯化酶而导致的耐药,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开发新的稳定性高的药物及新的酶抑制剂。

据公开资料显示,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威在复方抗生素领域具有显著的竞争实力。威尔曼"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品种研发,排名居全球第二,已获得10个国家Ⅰ类新药临床批文,其中抗耐药抗生素类产品: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拥有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发明专利,是国家Ⅰ类新药。

注: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小编将即刻删除。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 2019,57(8) : 584-591

2. 药物与用药安全,“超级抗生素”万古霉素的地位变迁

3. 郭勤等,关于三代头孢耐药情况概述,卫生论坛,1006-1959(2010)02-0282-01

4. 陈丹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医院用药分析,上海医药,1006-1533(2010)09-0402-06

5. 徐月娥等,儿科感染常见病原菌与头孢噻肟舒巴坦的抗菌活性分析,医学信息jan2011.Vol.24.No.1

6. 卢耀文等,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治疗儿科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18年第27卷23期

#小儿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