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增鲜的味精到底应该怎样吃

2020-11-03新闻14

原标题:增鲜的味精到底应该怎样吃

在正统的教科书上,基本味觉只有四种。根据敏感地感觉这些味道的味蕾的排列次序,从舌尖开始依次为甜、咸、酸、苦。后来,有人加上了第五种——鲜。但也有人仍然只把鲜味称为风味。不管怎样,鲜味总是我们的味蕾能够感觉到的一种味道。

鲜味主要是与蛋白质和核酸的若干水解产物有关的一种味觉。有鲜味的食物会大大促进人们的食欲和满足感。

一个能够产生鲜味的典型物质是谷氨酸。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单体按照不同的次序组合起来的大分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主要有20种,它们的味道各不相同。谷氨酸是一种二元酸,就是可以电离出两个氢离子的酸。谷氨酸和谷氨酸一钠盐(味精的主要成分)具有很强的鲜味,也就是说,实际上产生鲜味的物质是带一个负电荷的谷氨酸根离子。

当然,并不是只有谷氨酸和它的一钠盐有鲜味,不少氨基酸和它们的盐或酰胺也有很好的鲜味。所以我们烹制肉类、豆类或其他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时,煮的时间长一点,使得蛋白质水解多一些,都会有很好的鲜味。大豆制品的发酵产物如酱、酱油、腐乳等产生的鲜味,也大多是蛋白质水解的结果。起初,味精是由高蛋白物质水解制成的,成本比较高。后来,人们发现淀粉类的原料经过细菌发酵同样可以制得味精,成本就降下来了。现在味精是一种很便宜的调味品。

动植物体内除了蛋白质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成分——核酸。与蛋白质类似,核酸也是生物大分子,它的单体称为核苷酸。有些核苷酸和它们的钠盐也有很好的鲜味,例如,5-肌苷酸二钠和5-鸟苷酸二钠就是两种能够使食物“呈鲜”的物质。

物质的鲜味,更准确地说是使物质“呈鲜味”的效果,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呈现出来的。以味精为例,它要在微酸性(pH为6,实际上尝不出任何酸味)时,最能够显示鲜味。到了碱性的环境下,如pH到了9,谷氨酸一钠就变成谷氨酸二钠,鲜味也就没有了。而在强酸性的环境下,它的鲜味也会降低。

如果没有食盐,味精也很难呈现鲜味。好在一般的菜肴都含有盐的成分,所以只需放很少一点味精就能显出鲜味。

味精的呈鲜味能力很强,在万分之三的溶液中即可尝出它的鲜味。上面所说的肌苷酸和鸟苷酸的钠盐,只需要在味精里添加一点,就能够使其鲜度增加多倍,成为所谓的特鲜味精。常见的鸡精,其成分就是40%左右的味精,30%左右的食盐,1%左右的肌苷酸和鸟苷酸的钠盐,再加上一些糖、鸡粉、淀粉等。鸡精的鲜味效果与味精类似,但味道更丰富一点。

另外有一类物质也有较强的呈鲜味作用,这就是琥珀酸及其钠盐。琥珀酸的化学名称是丁二酸,它在贝类食物中有较高的含量。所谓蚝油,其呈鲜味的成分除了传统的谷氨酸盐之外,还含有琥珀酸,所以呈现出贝类所特有的鲜味。

围绕味精,总有一些负面说法,如“味精会致癌”“味精吃多了会导致肥胖”。其实这是毫无根据的。谷氨酸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无论吃什么天然食物到肚子里,基本上都会产生谷氨酸。谷氨酸也是我们身体里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中间产物。

与其说谷氨酸摄入较多易致肥胖,不如说吃得太多会导致肥胖。至于说“味精吃多了不好”,这是肯定的,什么东西吃多了都不好。我们的身体里没有氨基酸“仓库”,各种氨基酸在“输入”的时候最好是平衡的,但实际上做不到,多了的氨基酸只能做“燃料”,剩余的氮元素还要以尿素的方式排出体外。如果摄入蛋白质不均衡,某些氨基酸太少,引起另外一些氨基酸相对太多,只得消耗掉,这就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

味精放多了还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钠离子超标。根据健康推荐,每人每天食物中钠离子的摄入不要超过2克,折合成氯化钠就是6克。1克味精中钠的含量要超过半克食盐。所以,无论是味精还是鸡精,都要少放,而且放了这些调味品,就要扣去食盐的量。

古人主张的五味调和,很符合饮食科学。哪一种口味都不要过分,对身体才有好处,才是一种高雅的饮食品味。

#吃货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