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11月3日电 备受瞩目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施工现场,有一支打着“铁”字号的建设者队伍格外引人注目。在该工程三标段综合管廊、暗渠、道路工程、对应范围内的配套管网及附属施工中,多次受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的褒奖,成为新机场建设的排头兵,这就是勇于争先的中铁八局建筑公司天府机场市政项目部。
凝聚科技力量,建百年质量“生命线”
据悉,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将建设3条跑道和60万平方米航站楼,总机位245个,飞行区等级为4F,工程用地面积20.83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历史上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项目。中铁八局建筑公司承建的机场市政工程为什么可以一马当先,独领风骚?
“我们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部经理王益飞介绍。为了又快又好地进行机场大口径暗渠施工,项目科研组研制了国内首台深基坑大断面暗渠超长整体现浇移动筑模台车,创新式地将其应用于机场暗渠。采用传统的定型钢模板、定型木模板建暗渠,一般需要15天左右才能完成一个节段的结构施工(18米),而使用新设备移动模筑台车,只需要2天半到3天即可完成,最快时仅用1天半时间。不仅大大缩短了工期,而且混凝土成型特别好,用专业人士的话说,是“内实外美”。
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新设备、新工艺——新型高分子模板,首次应用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市政综合管廊工程,该管廊主要肩负机场给水、排水、电力电缆线等地下管线布设任务。据项目部技术人员雷雨川介绍,管廊设计为单层矩形两仓布局,最大结构尺寸为7.8米宽、4.95米高,相当于足球场上两个球门叠在一起的大小。项目部在过去模板的基础上采用了新型高分子模板,大大提高了模板的各项物理学性能。不仅重量轻,强度高,既省时省力,工艺优化,整体性非常好。地下综合管廊作为机场项目的生命线工程,结构设计年限为100年。百年工程,防水先行,在管廊工程使用新型高分子模板的过程中,为了模板的整体加固和管廊防水性能更佳,项目部引入新型高分子模板加固止水杆,改进传统模板加固与防水工艺,增设一套三段式套筒连接,增强高分子模板加固中的调整精度,优化施工流程,免去后期拆卸中的切割工序,使得连接结构两端可重复利用,大大提高了综合管廊施工效率,其建筑质量达到精品工程指标。
地下综合管廊被称作机场项目的“血管”和“神经”,是稳定机场运行的“生命线”。它可将地下的通讯、电力、给水、中水等多种管线集于一体,相当于它们的“地下公寓”,该项目展现了满满的科技感,施工过程中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对重难点工程进行科技攻关,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节点任务,提升工程效率,提高工程质量,获得业主、监理单位一致好评。
打造精品工程,构建机场“生命线”
据了解,成都天府国际机将于2021年将投入运营。时间紧,任务重。偏偏老天不作美,2018年夏季成都大雨、暴雨不断,原定7月1日开工的项目,却整整推迟了两个多月,直到9月6日才破土动工。
开工伊始,项目部便全力以赴,发扬“能吃苦,能战斗”的企业精神,恪守“安全第一,质量为重”的经营理念,克服恶劣天气、材料供应短缺、地质情况复杂等不利因素,认真落实合同要求,优质高效地开展土石方开挖,防水卷材铺设,管廊暗渠结构主体施工等相应工程施工。
2018年11月22日,综合管廊工程首段主体钢筋,顺利通过了质监检查组验收,获准可进行下道工序作业。2018年12月6日,“飞检”组突然“驾到”,随机抽取了29根CFG桩,进行低应变检测,采用两套不同的仪器同时进行对比。经检测,桩身完整性良好,质量全部合格,成为相邻五个标段中唯一通过检测的单位。
2019年5月30日,提前完成了三号暗渠施工任务。三号暗渠处于整个暗渠的下游末端,其空间很大,加之其马蹄形断面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对称浇筑,因此难度成倍增加,能够保证质量并提前完工,实属不易。
2019年9月27日,东西干道三号暗渠分部工程顺利通过验收。2020年4月28日,顺利通过成都市安全标准化工地及绿色施工工地验收。据了解,藏身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项目地下的综合管廊,还设置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能够实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动态的维护系统,引用机器人技术,还能对复杂的管线进行智能化动态巡检,无论是前期建设,还是后期管理维护都将更便捷。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项目工程的生命线,它凝聚了中铁八局建筑公司工程人的智慧与汗水,彰显了中铁八局建筑公司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担当作风。中铁八局建筑公司还将继续以“质量高于一切”的使命和担当,躬耕奋斗在中国基建事业上,责任与技术齐抓并举,继续铸造中铁八局建筑公司建设精品工程的奇迹。(梁小琴 江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