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东汉末年,董卓把持朝政,各诸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撰写檄文;刘、关、张三人先后击败华雄、吕布两个骁将,名声大振。不过这毕竟是小说中的描述,和真实历史存在出入。那么历史上的诸侯讨董的战争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历史背景
东汉
的政治格局一直有一种畸形的现象,外戚和宦官轮番干政,相爱相杀。
汉灵帝时期,宦官得势,祸乱朝政。汉灵帝去世后,外戚何进与袁绍决定除掉宦官势力,但何太后不同意(宦官有恩于何太后),于是何进想到借助外部力量,就是并州牧董卓。
董卓原本可能作为一个良将的形象,留存在史书上。何进的决定,让这个坐镇边陲的骁将进入到权力中心。董卓还没有及时赶到,宦官杀掉何进,挟持汉少帝出宫。董卓半路上遇到汉少帝,将他送回洛阳。
董卓刚到的时候,只有三千人马,他吃掉何进、何苗、丁原的部曲,终于牢牢控制住洛阳。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政治影响力和权威,董卓以霍光自居,废掉汉少帝,立汉献帝刘协
(《后汉书》中记载,董卓认为刘协的养母董太后和自己同姓,天生有亲近感,这可能也是一个原因。至于刘协贤于刘辩,这种相对主观的说法,不可尽信)。虽然有诸多暗流,但董卓也算是基本掌控了东汉的权力中枢。
“十八路诸侯”
在《三国演义》中,讨伐董卓的联军总共有十八路,但根据历史记载,并没有这么多。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国志·吴书·孙坚传》、《后汉书·袁绍传》的记载,讨伐董卓的联军,应该有十三家:
曹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长沙太守孙坚。
刘备确实参与讨董,但并没有斩华雄、退吕布的战绩;其实曹操的实力也很有限,也没有作檄文之功
(事实上是桥瑁作檄文,联系各州郡起兵),但在讨董过程中表现得很活跃,姑且视作一路。
“十三路诸侯”并非聚集在一处。袁术、孙坚在荆州南阳郡;袁绍、王匡在司隶河内郡;孔伷在豫州颍川郡;韩馥在冀州魏郡邺城负责输送军粮;其余的诸侯屯兵在兖州陈留郡酸枣县。联军总盟主当然是出身汝南袁氏,具有大量人望的袁绍,但“酸枣会盟”的时候,是由张超的功曹臧洪来完成盟誓的。董卓得知各州郡起兵的消息(也有活跃于洛阳以西的黄巾余党“白波贼”的缘故),将汉献帝西迁到长安,自己留镇洛阳。
各路诸侯同时起兵,“众各数万”,兵力强盛,分散开来,在洛阳附近形成一个半包围圈;但由于诸侯们各有兵力,虽然推袁绍为盟主,
但组织度略松散,力量不集中,而且诸侯之间各怀鬼胎,勾心斗角,互扯后腿,
为后来的失败埋下祸根。
虎头蛇尾
诸侯联军声势浩荡,出人出力,但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的大规模的兵团碰撞,或者是残酷惨烈的攻坚战。综合来看,董卓主要面临的压力有三处,
一是洛阳东北方向的河内郡(袁绍、王匡);一是洛阳以东的酸枣联军;一是洛阳以南的南阳郡(袁术、孙坚)。
下面小编就来说说这三条战线的作战情况。
河内郡
袁绍在官职上是勃海太守,是冀州牧韩馥的直接下属。但是在名望上远高于韩馥,对韩馥来说威胁很大。韩馥虽然听从治中从事刘子惠的意见,放袁绍带兵在外,但对军粮一直有所节制,压制袁绍;另一方面袁绍畏惧董卓的军队,也不想硬攻,更不想消耗自己的实力,
所以进攻欲望很消极。
王匡倒是很想有所作为,将兵力部署在河阳津,蓄势待发。董卓先用疑兵从平阴进攻,迷惑王匡军,另一支部队从小平津北渡包抄王匡军后方。
王匡军大败。
酸枣
和袁绍一样,酸枣各诸侯也是互相扯皮,裹足不前。
联军总共十多万人,就在那日夜宴饮,空耗粮草。
此时曹操还是一个热血青年,内心还存有“汉室情怀”。他率领五千义兵西进,希望进攻成皋,张邈还算够意思,让卫兹(陈留大户,帮助曹操起兵)分一支兵力协助曹操。结果在荥阳汴水遭遇董卓部将徐荣。曹操大败,多亏曹洪让马才逃回来。徐荣也不愿意主动进攻酸枣的诸侯联军,引兵而还。
曹操看酸枣联军实在不成气候,于是派夏侯惇到扬州征兵,转到河内郡。没过多久,
酸枣的粮草终于供应不上,诸侯联军布置在洛阳的东部战线瓦解。
南阳郡
南阳郡方面的战果颇丰,大都由孙坚来完成。孙坚从长沙起兵,到鲁阳与袁术汇合。孙坚先是被董卓军击败,只带了几十个骑兵突围出去,幸亏祖茂戴上孙坚常戴的红头巾,吸引走敌人的注意,才逃过一劫。
之后孙坚收拢残部,进驻鲁阳以北百余里的阳人。董卓派胡轸、吕布进攻阳人,由于将帅不合,吕布频繁给胡轸拖后腿,谎话连篇、一惊一乍,导致董卓军疲于赶路,军心不稳。孙坚趁此机会,出兵大败董卓军,击杀华雄。
董卓畏惧孙坚,派人向孙坚请和。孙坚拒绝,继续进攻到洛阳九十里的大谷。董卓亲自与孙坚交战,被击败;孙坚随后击败吕布,进军洛阳,获得玉玺。
虽然孙坚三战三捷,但此时其他诸侯已经开始互相攻伐吞并。
诸侯讨董最后以董卓西迁长安不了了之。
小结
诸侯联军打着匡扶社稷的旗号,内心却各自有自己的算盘。到头来,只有王匡、曹操、孙坚是真心想讨伐董卓。但由于力量分散,王匡、曹操被各个击破,孙坚虽然取得很大战果,但也因为诸侯之间的矛盾迸发,无力改变局势(期间还被袁术断过一次粮)。总而言之,各路诸侯虽然看上去声势浩大,但力量松垮,人心不齐,三个战线无法协同,只不过是一场贻笑后人的闹剧而已。
参考文献:《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