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北京光辉里小区新建“无废”空间,厨余垃圾“秒变”堆肥原材料

2020-11-02新闻40

垃圾从源头减量的其中一个理想效果,就是能够达到“无废”状态。自北京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以来,各个街道、社区都在垃圾分类上动起了脑筋。最近,朝阳区光辉里小区新建起一个“无废”空间,不仅厨余垃圾能变废为宝,这个无废空间还成了大家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趣味场馆。

志愿者们用堆肥机将厨余垃圾粉碎。

朝阳区光辉里小区的居民们最近注意到,小区里多了一个厨余垃圾小帮手——厨余堆肥机。10月23日记者来到光辉里小区时,正好赶上厨余堆肥机正在运作。这台厨余堆肥机就放置在小区专为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而打造的“无废”空间生活馆内。一名志愿者将居民带来的玉米皮、烂菜叶等厨余垃圾倒入机器内,另一名志愿者协助将残留在机器表面的菜叶不断推入机器内进行粉碎,还有一名社工负责将经机器粉碎处理后的粉末收集起来。

很快,成袋的厨余垃圾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变成了堆肥的原材料。随后,志愿者们将提取的粉渣倒入白色的发酵桶内,放入菌粉进行发酵。志愿者王先生说,等待半个月至一个月,这些粉渣就可以变成肥料了。记者在现场看到,机器旁还有几个白色的大桶,里边放着没发酵好的肥料。

这台厨余堆肥机投入运行还不满一月,目前仍处于试运行阶段,虽然还不能处理小区的全部厨余垃圾,但厨余垃圾能变废为宝的新玩法,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积极性。目前,发酵出的肥料将优先送给志愿者、居民养花种草,后期机器运作时间将延长,厨余垃圾处理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到时候肥料有剩余,就会用于小区内的绿化。

光辉里小区的“无废”空间生活馆不仅是厨余堆肥机的“工作室”,更是居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意识的“分享课堂”。采访中,小区里的老人们正聚在一起学习制作环保酵素。老人们说,他们还在这里参与过旧物改造、阳台花园制作等垃圾变废为宝的活动,都非常有意思。

社区党委书记顾美萍说,光辉里小区“无废”空间是朝阳区首个社区“无废”公益平台,居民们的参与热情大大超出了她最初的预想。“我们原本打算先培养几个志愿者,没想到大家都很感兴趣,活动场馆在搭建的时候,很多居民就纷纷来报名了。”现在,经过“无废”专业化培训的志愿者就有20人,来这里的居民人数就更多了。

通过走访多个小区,记者了解到很多小区都面临同样的困扰:仅靠垃圾分类志愿者站在桶边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往往因志愿者人数少、值守时间并非全天候等原因,一旦没有志愿者值守,就会出现垃圾乱丢的现象,使得之前的分类工作“功亏一篑”。

光辉里小区由20名志愿者组成了一支无废指导员小队,“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楼”,在每个单元楼成立垃圾分类监督微信群。志愿者王先生表示,这个小小微信群在垃圾分类引导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以前只靠我们20个志愿者进行引导工作,现在大家相互监督,垃圾分类成了大家伙的事儿。”除了推动大家开展垃圾分类,这个微信群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大家以前虽然同住一个楼,但几乎没有联系,成立微信群以后,大家除了相互监督垃圾分类,更有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邻里关系反而变得比以前更融洽。

相关报道

公园懿府小区

分类垃圾桶成了摆设

市民张先生近日向本报反映,丰台区公园懿府小区内的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很少有居民按照分类标准投放垃圾。“很多人还像从前一样,拎着整袋的垃圾下楼,直接就扔进了垃圾桶里。”

记者注意到,虽然小区配置了分类垃圾埇,但桶里的垃圾没有区别,厨余垃圾桶里混装着其他垃圾,而其他垃圾桶里,也堆满了烂掉的水果、吃剩的饭菜等厨余垃圾,甚至桶里装不下时,一袋袋的垃圾就直接被堆在了桶外。

居民李先生说,小区里20栋楼,以前每栋楼前都有垃圾桶,现在垃圾桶合并,本意是方便进行垃圾分类,但效果却不理想。“厨余垃圾桶本来就少,再加上很多其他垃圾占地儿,真正的厨余垃圾反倒没地儿放了,只好扔到别的垃圾桶里。”李先生说,由于缺少放可回收物的桶,很多有回收价值的东西也都被扔进了其他垃圾桶。记者到现场时,刚好看到一位老人从其他垃圾桶里捡出不少纸箱、塑料瓶等可回收物。

为什么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居民仍旧随意丢弃垃圾?公园懿府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说,物业曾联合居委会及环卫部门一同做过垃圾分类宣传,并组织志愿者早上站岗,对居民进行引导。“但志愿者值守并不是全天候的,没人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乱扔的情况。居民们多年来扔垃圾养成的习惯不好改,要慢慢来。”工作人员说,小区内的垃圾每天都有专人进行二次分拣,随后才会被清运。

(原标题:尝试无废新模式 光辉里小区厨余堆肥机“上岗”)

来源:北京日报 实习记者 鹿艺佳文并摄

#垃圾分类#垃圾#无废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