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被埋没的正史,刘禅投降刘谌自杀,其实还有另一个儿子带兵出走

2020-07-22新闻15

近几年,历史板块时不时的会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文章,比如:刘禅大智若愚,李合肥变成了忍辱负重的李公……这里小编先不说后面那位,单说刘禅。用史料来驳斥刘禅投降是因为大智若愚,为了顺应众人的荒谬说法。

正史中,刘备相对于曹操孙权二人,底子最差,创业最艰辛。刘备的大半生都在颠簸流离,寄人篱下。等到晚年,好不容易才有了两川之地,做了两年皇帝就含恨而终。

接着皇位传到了刘禅手里。在诸葛亮的震慑和辅佐下,刘禅也算是中规中矩,并无多大过错。不过,等到诸葛亮一死,刘禅立马放飞了自我。当然,笔者不同意演义中刘禅近乎弱智的描述。实际上刘禅是有一定的治政能力和野心的。这里从诸葛亮死后,刘禅的一波操作就可以看到出。诸葛亮死后,刘禅先是给魏延定性,力排众议否决为诸葛立庙的提议,接着火速提拔吴懿分化蒋腕手里的兵权,而且提拔王平辅助吴懿。从这里可以看的出刘禅并不想蒋腕成为第二个诸葛,他自己有亲政的欲望,也有一定的识人能力,并不是一味的放权享乐。

但是从刘禅后来的举动也可以看的出,他并不是什么明君。面对众人的反对,他既没有及时制止姜维多次徒劳无功的北伐,而且盲目提拔毫无领兵经验和能力的诸葛瞻。等到曹魏大军已经夺取汉中,刘禅还在做着“天下领土不久全归陛下”的美梦。

接着当邓艾偷渡阴平小路的时候,刘禅又再一次犯了致命的低级错误—将全军希望寄托在诸葛瞻身上,而且否决了霍弋回防成都的请求。其实当时情况已经十分危急,南蛮之地可以先放弃,更别说当时南蛮地区并无叛乱。霍弋希望立功回防的请求合情合理。

后来,诸葛瞻不听黄崇的劝告兵败身死,刘禅也被成都城外的京观(邓艾发动的心理战,用蜀国士兵尸体堆成山)吓破了胆。刘禅在谯周的劝说下立马顺水推舟,不顾北地王刘谌以死相谏,宣布开城投降。史料中只记载刘谌的壮举,但是忽略刘禅的另一个儿子—刘护。对于刘护这个名字普通人一定很陌生,就算史学家也未必知晓。刘护因为是庶出,所以并没有封王。刘禅投降时,刘护不愿意跟着投降,带着自己的母亲罗氏和一群不愿意投降的军士,一路南下。刘护最终进入东吴境内(因为地广人稀,当时东吴并未有效控制全境)才停下来。刘护把营地选在荒芜人烟的群山之中,整日操练兵马,企图东山再起。只是天不遂人愿,司马炎不久后就发兵灭吴。刘护的存在也很快被东吴察觉,吴军希望刘护一起抗击西晋。面对来势汹汹的西晋和不堪一击的东吴,罗氏劝说刘护投降西晋。最终,刘护在母亲的规劝下选择了投降。

东吴灭亡后,刘护因为投降和攻打吴军有功被封王,罗氏也因为劝降之功被封爵。不过,刘护的王只是个虚职,辖地不过数里,而且被剥夺了大部分兵力。也正是因为如此,刘护和罗氏最后都得善终。碑文记载,刘护和两位将军出走时还有数千士兵。可以看出,刘禅投降成都并非无力再战,而且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降魏。刘禅识人不明,用人不当,众叛亲离,那一点又称得上智呢?所以关于刘禅大智若愚的说法,只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手握兵权的刘护都能善终,司马炎之所以不杀刘禅,只不过是当时并没有杀降的风气,也不是刘禅大智若愚瞒过了司马。记载刘护的碑文中,着重赞美了刘备,对于刘禅除了记载他降魏,再无记载。可以看的出刘护对这个父皇也算是失望至极。(这段历史有碑文遗址和地方庙宇为证……并非虚构,谢绝转载引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