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韩信早期放弃尊严,甘受胯下之辱,为何后期能成为国士无双?

2020-11-02新闻7

韩信不是平民,是士,而且是无双国士。韩信受过教育,还有家传的佩剑,他跟项羽,张良,张耳,陈余这些人一样,士可以为知已而死(这是后来没有背叛刘邦独立的原因),却不为五斗米折腰。忍胯下之辱是正确的,不忍只有两个可能,杀人与被杀,秦法严竣,除非想谋反,不然一个受过教育的长于谋略的人是不会当众杀人的。韩信是贵族出身,从他识字,懂兵法,家传佩剑就能得知,他不是平民,他是把自己当做士的身份来看待的,他蹭吃蹭喝就是觉得自己是人家养的门客一样,像孟尝君信陵君养门客一样,所以,他觉得自己一定会有所作为,不然也不会承诺千金酬谢漂母。

根据秦律的某些规定,先不管韩信是否真有刀剑,无论他能够杀伤或是殺死屠户,那他所面临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再者,韩信知兵法,说明他读过书,且应通晓秦律。所以那么他根本不可能也不会去犯险殺屠户,这一点是肯定的。韩信素有大志,可不会眼光这么短。剑是一种身份代表象征,不是用来显摆的,是用来激励自己提醒自己不能忘记自己动力。剑是韩信的精神支柱,有了他才能有人生远大目标,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总之剑在当时不是大白菜谁都可以拥有的,而是特定身份人的象征。韩信在当时可以称之为士,不是一般随随便便的人。

韩信不疯不傻,又不打架斗狠,那他整天挎着剑干嘛?如果他和普通的劳动人民一样靠力气挣口饭吃,那他就不是韩信。他坚信自己是贵族,他不会靠出卖劳动谋生,这是他的底线。如果没有动乱的天时,他到了成年的时候也会被征调充当戍卫,我想他在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至于亭长刘邦为什么能堂而皇之地去蹭饭,肯定是有没被记载的原因的,亭长故意提前了饭点,所以他不是死皮赖脸。

至于胯下之辱,韩信是冷静权衡了的,为了断掉那帮市井少年的纠缠而已。而对漂母,双方说的都是真心话,漂母确实只是出于可怜,而韩信确实有信心回报她。妇人给韩信饭吃,他说不是讨饭,是赊账。说明韩信一来有骨气,二来他不喜欢欠别人情,三来不想让帮助他的人白白付出。

韩信、彭越是异姓王,这是他们会死的原因之一,刘邦被围时韩、彭不来相救反而索要地盘,刘邦无奈只好答应,接着就是垓下之围。彭越是项羽封的他死一点都不意外,主要是韩信,韩信是刘邦的手下,还是汉国的大将军,却在后面再三威胁刘邦。第一次要假齐王,第二次索要地盘,这样的人若是别的皇帝抓住绝对诛九族,但刘邦没有,依靠陈平之策抓住韩信后贬为淮阴侯,并没有杀他,韩信(公元前231—前196),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公元201年有人告楚王韩信谋反,刘邦听取陈平的计谋以巡视狩猎为由召见诸侯并抓住韩信,回到洛阳后刘邦赦免了韩信的罪改封淮阴侯。

韩信在齐可以天下三分的时候选择不反,之后数次被贬也没有谋反,最后被萧何吕后轻易骗杀(有人告诫他,他依然去了)。这些都说明韩信是忠义之人。古人注重的是信仰,尤其儒家思想更是注重。为啥韩信胯下之辱被后人传扬,因为韩信是士,代表的贵族阶层,虽然已经没落的贵族,可精神层面上代表他不能像平民一样只为了一口吃食而卑躬屈膝。所以最终他的故事被后世传扬,收入史册。当然最后他的成功也有原因,因为没有淮阴侯韩信,也就没有必要传颂胯下之辱。

#楚汉#韩信#胯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