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公教育Q3净利15.54亿 同比增234% “吃定”政策红利

2020-11-02新闻8

导语

10月30日,中公教育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6.31亿元,同比增长83.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4亿元,同比增长233.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46亿元,同比增长247.44%;基本每股收益0.25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6.54亿元,同比增长302.28%。

一、业绩大反转:政策红利+参培率提升

进入疫情后期,中公教育业务在经受大幅缩减后开始重焕生机,业绩亮眼。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46.31亿元,同比增长83.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4亿元,同比增长233.58%。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公教育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为62.37亿元,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为91.76亿元;而2020年仅第三季度已经实现营业收入为46.31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公教育Q3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疫情影响,原本4月份举行的公务员省考基本都延期至8月份,导致公司收入确认顺延至三季度,从而出现三季度业绩高峰;二是在稳就业的政策背景下,今年各省公务员扩招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0%,促进公司培训人次高增长,贡献了Q3业绩增量。

但是,高营收伴随而来的是三费的不同程度的增长。

报告期内,营业成本为16.19亿元,去年第三季度为10.66亿元,同比增长51.88%。销售费用为5.77亿元,去年第三季度为4.06亿元,同比增长42.12%;管理费用为3.83亿元,去年第三季度为3.29亿元,同比增长16.41%;研发费用为2.72亿元,去年第三季度为2.08亿元,同比增加30.77%。

三费的提升,从疫情期间中公教育继续进行网点扩张和教师、研发人员储备可以看出端倪。面对疫情的业绩大幅下降,中公没有收缩布局,反而加速了向外扩张步伐。

目前中公教育在全国已经拥有 1335 个网点,比去年底增长 20.9%;拥有超1.8 万名授课教师,比去年底增长 33.9%。一系列新动作势必会拉高营销成本,不过,从这些新动作来看,中公更在意接下来的第四季度。

毫无疑问,这些新储备的师资将会作用在第四季度。第四季度对于中公教育来说还将会迎来新一轮的业绩增长。据了解,前三季度,部分公考面试、教师资格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将延后到第四季度举行,另外,2021年考研时间已确定在12月26-27日,公务员国考时间根据过往经验预计定在11月下旬或者12月上旬,没有悬念的是,报名人数将会迎来新一轮增长高峰。

二、线上线下齐发力

中公教育一直以来的主阵地在线下,由于疫情的持续,线下业务停摆,开始进一步深化线上布局,积极布局搭建依托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基础之上的智慧教学平台、3.0版交互式直播教学平台、新一代智能学习分析引擎,并依托线下规模化研发和综合服务能力,在线业务也有了迅速的增长。

除了布局线上,新品类扩展也在加速布局。上半年,涉及考研和医疗等领域的新业务板块表现活跃。中公教育曾公开表示,在“起飞行动”的策略下,其对新业务投入了更多的管理资源。在疫情里,新业务表现乐观,让中公教育更加坚定对新业务的投入。

分析认为,除了在疫情期间进行线上布局,线下依然是机构的主阵地。长期看,中公一方面采用下沉市场网点不断加密+各大区集中培训基地方式,有利于公司触达下沉市场考生及提升规模效应,从而提升现有业务市占率同时降低业务成本;另一方面,公司拥有成熟的工业化培训机构体系,高维打低维有望实现非标业务如考研、非公职类考试培训(目前是综合培训)的标准化,打开成长天花板。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表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这对教培机构是利好,但是,对于全国近1500家高职院校来说,这也是必争之地。

教培机构和公立学校相比,似乎走个性化培训更能吸引每年庞大的新增学生规模。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的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人等几类群体从现实来看回学校的几率并不大,教培机构短期又有针对性的服务似乎更适合他们,对于中公来说或许可以争取到这部分潜在用户。

对于中公教育的线上业务,似乎也更适合想要提升业务能力的用户,对于闲暇时间不多的他们来说,线上将是再适合不过的方式。

对于老牌职业教育机构来说,面对每年庞大的新增人群,增加品牌效应或许是现在必须要做的事,因为用户往往更信赖大牌机构的金字招牌。针对网友提出的中公教育退费难问题等,仍旧需要中公教育来分出精力进行品牌维护。

中公作为职业教育的头部企业,第三季度业务增速明显,可以预见的是,市场份额将在营销、渠道、研发等优势下进一步提高。

#股票行情#中公教育#第三季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