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抗日剧中,经常看到刺刀下挂着军旗的鬼子,历史上他们是干啥的?

2020-11-02新闻11

而在这些鬼子兵中,通常会有一两个,他们的三八大盖刺刀下面,会挂一面日本军旗,许多人好奇,这些特殊的士兵是干什么的?他们为何有权挂军旗呢?

实际上,这种步兵不简单,他们并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军曹或者伍长,相当于中士或者下士职务。通俗的说,他们可能就是一名班长。在一个班中,只有班长可以悬挂这么一面便携式的军旗,俗称是“膏药旗”。

这些士兵通常具有一定的战斗经验和指挥能力,刺刀下面悬挂这个一面军旗,可以对本班的战士起到指示作用:看到了班长这个“标兵”,他们就知道自己该往哪里站了。而如果到了白刃肉搏战阶段,那么,所有这个班里的战士,都将向这个班长靠拢。

所以,在一个日军小队里,挂着军旗的这个士兵,起到了凝聚整个小队的关键作用,如果他死了,整个队伍就是一盘散沙。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冲在一个队伍的最前面,相反还会受到其他战友的保护。在一些影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刺刀上带着军旗的鬼子冲在最前面,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刚才说到,除非战场上真有什么抗日奇侠,否则,在士兵们拼刺刀的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谁能最快的形成一个团体,谁就能快速的以多打少,最终取得白刃肉搏战的胜利。

曾经,在日俄战争时期,日本的步兵跟沙俄的步兵短兵相接。按道理讲,瘦弱矮小的日本兵,怎么也不会是人高马大的俄国兵的对手。但在战场上,日本兵利用“膏药旗”这种简单直观的“信号”,快速集结,总能快速形成人数压制,最后赢了俄国人。

而在抗战初期,同样如此,装备和训练水平远不如日军的中国军队,经常在白刃战上吃亏。除了西北军的大刀队,完全可以在拼刺刀上压制住日军,其他时候还真没有讨得多少便宜。不过,在二战后期,这种刺刀下面挂个军旗的士兵越来越少,几乎绝迹。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在熟悉了日军的套路之后,盟军便知道,优先攻击这种挂军旗的军曹或者伍长,这一个班的士兵必然会陷入混乱。而这种士兵,在一个日军小队里,显得尤为突出和明显。因此,这种挂旗的鬼子,基本都成了优先去见天皇的活靶子。于是,他们也学乖了,后来纷纷换成了用“哨子”和“军号”替代“军旗”。

第二,在二战后期的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对手是火力远远优于自己的美军,在这种重火力面前,发生白刃战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需要集结与美军拼刺刀的机会也不太多,况且,美军的近战水平也不弱于日军。因此,这种产生于冷兵器时代的特殊作战技巧,也因此而终结。

#抗日战争#军旗#刺刀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