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主动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更好地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扎实做好新时代发展改革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不断提升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完善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加强对发展大局大势的分析和把握,及时制定重大方针、重大战略,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确保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做好新时代发展改革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强党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持续强化政治机关建设,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发展改革各项工作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体现到起草文件、制定政策、推进改革、实施调控等各项工作中,确保任何时候都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以钉钉子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和各项要求,确保发展改革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实践证明,只有保障人民投身发展改革进程并共享发展改革成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动力,从而保障发展改革各项工作平稳持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首先要做到发展改革为了人民,以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发展改革的重大问题,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发展改革就抓什么、推进什么,把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作为工作切入点。特别是在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与保障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以人民为中心,还要做到发展改革依靠人民,用“打人民战争”的思维推进发展改革工作,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推动落实,都要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取各方意见,及时发现和总结地方、基层、群众的创新举措和鲜活经验,把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齐抓共推发展改革工作的合力。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特别是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做好新时代发展改革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落实到确定发展思路、编制发展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各项工作中去。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积极完善国内产业配套体系,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施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生态保护,搭建绿色发展促进平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做好新时代发展改革工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快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科学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决策协调体系和监督考评体系,不断提升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
重庆万州:智能化改造助力高质量发展
坚持发展和改革高效联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做好新时代发展改革工作,要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不失时机推进重大关键性改革,实现发展和改革统筹联动。特别是当前,要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合理设置改革议题,科学谋划改革方案,持续推进改革落实,着力解决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突出问题。要大力推进有利于扩大内需、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结构适配性的改革,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打通市场准入、竞争、监管、退出等各环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围绕培育发展新动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公共服务补短板等优化政府投资,多措并举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大力推进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大力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完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推进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换。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处于重要时期,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做好新时代发展改革工作,必须将“两个大局”作为谋事之基,强化战略思维和全局意识,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动趋势和联动机理,切实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以我为主,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国内外市场规则和标准衔接,推进制度型开放,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推动建设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深化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对外开放,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等制度,加强对外资企业权益的保护,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发挥好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推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稳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深化第三方市场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多双边合作,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强内陆和沿边开放力度,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有效维护我国权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