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故事《幸福天梯》讲述凉山阿土列尔村的脱贫故事。
11月1日,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在成都开幕。
表演联唱《巴蜀同声》。
九首诗词带着观众穿越千年,看诗人笔下的天府之国。本版摄影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向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1月1日晚,在银汉流波的星空下,在凝聚诗圣精、气、神的成都杜甫草堂前,《长风破浪会有时》文艺演出以“抗疫”诗篇、“脱贫”诗情、“天府”诗韵、“百年”诗魂四大篇章呈现,正式拉开了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帷幕。
这是巴蜀大地迎来的国内规格最高的诗歌艺术盛会,也是疫情后,今年第一场“线下”举办的国家级文化活动。
迎浪
时代故事的诗性传颂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袭而来。迎浪而上,全国同心战疫,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们,谱写了伟大的抗疫诗篇。这些由热血力量、坚毅精神谱写的“抗疫”诗篇作为首个篇章与观众见面。
“剪掉秀发,擦去口红,只留给世界一个匆匆的背影。按下手印,再签上姓名,哪怕这一去,从此没有回程。”演出现场,抗疫诗篇中以刚经历的全民抗疫故事表演登场,音诗画报告《命运与共》让观众动容。
“每一首诗歌,都是抗疫战的高度还原,带给我满满回忆,医务工作者迎‘浪’而上的故事用诗歌表达出来,每一句都是触动内心的。”成都市第一骨科医院ICU科室护士陈艳萍是现场的观众之一,她说,不只是医务工作者,抗疫期间还有很多英雄故事都值得用诗歌传颂。
文艺演出执行导演唐静告诉记者,诗歌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是时代发展、社会故事的表达,“抗疫”诗篇呈现的也正是今年特殊情况下涌现出的英雄故事和时代精神。
逐浪
国情变迁的诗性展现
脱贫攻坚故事也成为诗歌创作和展现的重要元素。“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演出现场,一句壮志满怀的誓言获得掌声无数,传递出人们追逐幸福生活的信心。
“直到有一天,2556级钢梯,在悬崖上坚挺地凸显,才真正地感受到,贫困的根源正被我们斩断。坚实的钢梯,传递出一种力量,一种稳健、坚固、执着、排山倒海的力量。”在诗故事《幸福天梯》中,四川凉山阿土列尔村的脱贫故事从悬崖边“回响”到成都杜甫草堂。四川方言的情景述说仿佛将人带到“悬崖村”,见证藤梯变钢梯的脱贫路。
2020年5月,阿土列尔村84户村民集体搬迁至山下安居,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习惯,今天的“悬崖村”已成为中国向贫困宣战的时代经典。
破浪
双城交融的诗性歌唱
唯美的表演、悠扬的曲乐交相辉映,构筑了一幅幅美妙的诗意画面。现场设置的旋转舞台在演出中不断变化情景,为天府之美和山城之韵提供不同的视觉效果,引人入胜。
“巴山情,蜀水亲,打断骨头连到筋,有情有义的龙门阵。这一盘,更要摆他个你来我往、携手同心。”有着浓郁特色的竹琴金钱板表演将晚会带入“巴蜀时间”,体验双城诗韵。
巴蜀大地风光秀美、底蕴深厚,孕育了一大批享誉中外的诗人和文化艺术大家。古有司马相如、李白、杜甫、苏轼等诗人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近有郭沫若、巴金、马识途、吉狄马加、阿来等文学诗人大家。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巴蜀两地诗坛的交流也更加紧密,诗歌的恢宏表达,也让成渝双城建设一浪更比一浪高。
当晚的演出中,既有“九天开出一成都”这样古朴大气的诗词吟诵,又有不少现代诗词结合舞台表演的创新表达。“天府”诗韵篇的《锦绣成都》表演中,四川音乐学院教师、国家艺术基金获得者黄天信,都江堰市奎光小学副校长邓堃蓉将李白经典诗作《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二)进行了改编,将带有巴蜀韵律的古风与现代摇滚相融合,让四川话与李白诗词相碰撞,带领26名小学生用四川方言唱出了繁华成都的大气之美,展开了一幅锦绣成都的美好画卷。
“这是代替说教的一种好方式。”黄天信说,希望通过经典诗词文化,传递大美四川的蜀韵雅韵,也在青少年的生活里播下诗词和音乐的种子。
最后,大气磅礴的“百年”诗魂为整场演出压轴。“一代接着一代,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走得惊天动地,走得密不透风。”“如今,你率领中国人民,走进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开启了无比辉煌的——《壮丽航程》。”慷慨激昂的诗歌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一次次回应“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一主题。(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艺茂 郭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