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书店并不冷 服务待提升

2020-11-02新闻5

图1

图2

图3

实体书店“网红化”,引发了“拍照多过读书”“形式大于内容”的担忧。在天津,也有很多书店具备“网红潜质”。这些在网络上大受欢迎的书店,又是否充分满足了本地读者的需求呢?

对此,本期“今晚调查”通过掌上天津App、天津妈妈网、腾讯问卷等渠道展开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471份。调查期间,记者随机走访了14家本地书店,通过多日的实地观察,为相关调查数据提供释疑和补充。

立足数据“观察”书店

本次受访者中,女性占62.25%,男性占37.75%;在年龄层次上,19岁至30岁占22.19%,31岁至40岁占21.52%,41岁至50岁占18.21%,51岁至60岁占13.91%,61岁至70岁占13.58%,其他年龄层次占比较低。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大专及本科学历占比超五成,为53.98%;硕士和博士学历占比超过三成,为32.45%;高中及以下者仅占13.57%。面对与书店相关的问卷调查,各年龄段人群都显示出了一定的兴趣。整体看来,学历较高的人在参与讨论和表达态度方面热情更高。

作为此次观察对象的14家本地书店中,半数(7家)为独立书店,另有1家书城、2家传统书店和4家连锁型书店;所有书店均位于中心城区,交通较为便利,宣传和销售渠道通畅;绝大多数书店的知名度较高,在网上拥有较为固定的“粉丝”和良好的声誉。

客流:连锁品牌占优

来自《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新开书店的数量超过4000家,关闭的书店则为500多家。与其他零售行业的表现相比,实体书店产业的数据较为乐观积极。在本次调查中,即便只针对选阅图书的单一功能性进行分析,书店(44.38%)也比图书馆(23.99%)更受读者欢迎,另有31.63%的受访者表示对书店和图书馆都很喜欢、两者难分高下。

天津书店众多,市民平时逛得比较多的是哪类书店呢?数据显示,连锁品牌书店占23.99%,特色书吧占22.08%,独立书店占17.62%,传统书店占13.38%,图书市集、图书卖场、古旧书店等其他类型书店的占比则相对较低。

书店观察:连锁品牌书店一般位于商业中心地带,能够吸引到充足的客流;独立书店的客流情况则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部分书店顾客盈门,供休闲、交流的公共区域更显热闹,另有部分书店极为冷清,两三个小时乃至大半天时间无人登门也属正常现象;传统书店在客流方面受时间影响较为明显,工作日的白天客流稀疏,夜晚和节假日期间则客流骤增。

目标:读书、消遣为主

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34.18%的受访者看到书店就会进去逛逛;29.72%的受访者有可能会选择逛书店;14.44%的受访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选择;约两成受访者即便时间充裕也不大可能选择逛书店。

约四分之一(25.17%)受访者逛书店的时间最长可达1小时至3小时,22.52%的受访者在书店里最多只停留半个小时,19.54%的受访者可以在书店逛上半小时至1小时,17.88%的受访者逛书店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也有14.89%的受访者可以用3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逛一家书店。

书店观察:约四成人在书店里消耗的时间往往超过1小时,他们在做些什么呢?记者在两家连锁品牌书店里随机询问了数名顾客,得到的答案集中在“读喜欢的书”和“在休息区里消遣”两个方向上;较为少数的答案是在儿童活动区旁边“陪孩子”;此外,还有两名结伴同行的高校学生表示,她们喜欢把书店当成自习室,在书店里复习、写作业的效率比较高。读书和消遣是市民们逛书店的主要目的,根据书店服务的特色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其受众群体也可能会有更多元化的需求与目标。

购书:“价格差”在缩小

在被问及“如何获取新书上市信息”的时候,45.36%的受访者表示会通过逛书店了解有哪些新书上架,占比超过上网搜索(44.04%)和查阅图书排行榜(44.04%);报刊推荐占32.45%,街头广告占27.81%,读书群里发布的书讯占27.48%,出版社推送到手机的信息占27.15%,亲友介绍占25.83%,电视或广播的读书节目占23.84%,其他途径占比较低。

众所周知,很多消费者在实体店选品后会进行网络比价。电商平台的图书满减、折扣活动十分诱人,人们还会在实体书店里买书吗?事实上,只有不到四成(38.22%)的受访者会在逛书店时选书,然后再去网上购买;34.82%的受访者认为何时买书、在哪儿买书会视具体情况而定;26.96%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是在逛书店时看中的书就会当场购买。对于喜爱书店的读者来说,买书不必非在网上下单,边逛边看、边看边买的方式更让人愉悦。

据《2019中国实体书店图书报告》统计,2019年书店行业销售码洋总计为253.26亿元,其中实体书店为128.00亿元,网络书店为125.26亿元;而在图书品类方面,文教、少儿、社科、文学四大类图书的销售码洋占比达73.23%。

书店观察:14家本地实体书店中,6家有销售折扣类活动,其中2家是满减活动、4家是打折活动,最低折扣为7折,书店会员还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折扣和礼赠。考虑到电商平台折扣多为“满减”,虽然活动力度大,但需要凑单“满减”、凑单“免邮”,往往由此带来不必要的浪费;而实体书店的折扣政策较为简单直接,更适合购书目标明确且数量不多的普通读者,还有书店表示可以为大宗采购的顾客提供相应的渠道与服务,双管齐下的举措几乎消除了线上线下的“价格差”。

现状:经营品类“错位”

逛书店,不只是为了看书、买书。调查显示,受访者在书店消费的商品品类主要包括:经典名著(41.39%)、热销图书(39.40%)、杂志(38.41%)、文创本簿(33.77%)、饮品小吃(29.47%)、二手书(28.48%)、唱片(27.81%)、签名书(25.83%)等等。

书店观察:从14家书店现有的销售品类来看,读者的消费需求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及时、全面的满足——

图1

此外,签名书作为数量有限的纪念品,仅在旧书店有不稳定的货源。大多数消费者只能在作者见面会等文化活动中,现场购买、签名留念。

在文创和休闲两大领域,目前仍是品牌连锁书店走在探索道路的前沿,传统书店经过改装也开始奋起急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商品品类方面,有些独立书店面临“店小书少”的困境,因此往往要突出特色,吸引固定的消费群体。部分小型独立书店上架图书优中选优,避开种类繁多的热销图书而在二手书和唱片上下功夫,不失为一种独辟蹊径的经营策略。

反馈:“网红化”非首选

逛书店时,受访者更关注什么?

图2

从读者对于书店的真实需求来看,餐饮品质(29.80%)、“网红打卡”(27.81%)都只能算是附带功能,而并非选择一家书店或者喜爱一家书店的绝对指标。此外,有无儿童活动区(27.81%)、建筑设计风格(24.50%)、占地面积大小(23.84%)、有无名家签售活动(23.84%)等,也都是部分受访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在遇到喜欢的书店时,41.39%的受访者会选择买书支持,38.74%的受访者会约人来逛,38.41%的受访者会购买书店自产的文化周边产品,38.08%的受访者会把书店当成社交会面的常用场所,37.42%的受访者会关注微信或书店推送信息的各种渠道,35.10%的受访者会主动宣传推荐书店,34.77%的受访者会留存书店的联系方式,34.11%的受访者认为成为书店会员才是对书店最好的支持。此外,12.58%的受访者表示宁可在心中默默喜爱,也不愿做出任何行动。

相对而言,以“拍照打卡”作为支持方式的受访者占比并不高,但“拍照留念”或“发朋友圈”仍是很多年轻朋友的习惯。在社交功能之外,逛书店被视为较为私人的行为。书店“网红化”虽然能在一段时间内带来一定的客流与人气,但对于更广大的读者群体来说,则是一种消耗与伤害。

关注:服务落后需求

在受访者希望书店提供的服务中,书目查询(45.36%)排在第一位,紧随其后的还有书友交流(39.07%)、定期清仓(37.09%)、店长推书(35.76%)、同城送货(34.77%)、书评分享(34.11%)等等。

而在受访者反感甚至抗拒的书店经营行为中,最突出的有以下五种——

图3

书店观察:14家书店中,5家能提供便利的书目查询服务,3家可通过微信后台联系店长帮忙找书和预订;书店大多搭建了线上交流平台却难以保证其有效运行,微信群也往往并不活跃或缺少管理;几乎全部书店都没有成熟的同城配送渠道,工作人员会建议消费者自行联系外卖或快递平台订购配送服务。

在读者反感的问题中,塑封、推销和环境问题得到了认真对待。12家书店提供部分无塑封或大部分无塑封图书供选阅;除出租的柜台或花车外,所有书店均无主动推销行为;在环境卫生方面,各家书店都做得不错,只有少数独立书店位于老旧建筑中,外部环境难以清洁到位,但能保证内部环境整洁有序。

位于商场内部的品牌连锁书店拥有优越的位置条件和配套服务,却往往很难解决音响嘈杂以及休闲区噪音较大等问题;而越是内部局促、门可罗雀的小型书店,越是强调艺术品位与个性特质的“高姿态”,这种做法虽能吸引相应的受众,却难免流失一部分读者。

在全社会的关注下,书店已经成为了崭新的文化生活空间,既是读者的心之所向,也是城市的文化地标。相较于其他商业体,书店还承载了人们的情感体验,被寄予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但无论是降低售价还是错位经营,无论是网络营销还是服务提升,书店最终要满足的是读者对文化体验、美好生活的真实需求。“网红化”只是书店发展的一个阶段,未来还有更多细节和更多服务需要不断完善、升级。

摄影 本报记者 王津

本版制图 雷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