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清朝灭亡之后,高手如云的数万御林军最后被如何安置的呢?

2020-11-01新闻27

说起御林军,大家都会想起皇帝身边的侍卫,可清朝灭亡之后,这些武功高强的御林军又被如何安置了呢?

首先在这里,我们先来说一下御林军这一称呼,其实历史上并没有御林军这一称呼,这一词来自于民间,是民间对皇帝禁卫军的俗称,民间多以小说中出现,而其来源,最具有参考性的就是因西汉汉武帝时期创立的皇家禁军“羽林军”,这两词在读音上有些相同,从而出现御林军一词。

清朝禁卫军的分类比较广泛,这包括皇宫中内廷侍卫的侍卫处,掌管北京内城九座城门的步军统领衙门和八旗护军营(归侍卫处管理)。

内廷侍卫的侍卫处

说起清朝禁卫军,因为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创建的,他们对于本民族人十分看重,这样就会出现清朝在很多重要官位上都是由八旗子弟来担任,而清朝的内廷侍卫自然而然也就是八旗子弟了。

努尔哈赤在关外创建基业时,就开始有了自己的随从,这时的很多随从也都是自家兄弟,随着势力不断的壮大,努尔哈赤及其家人的安危也成为一件大事,于是就创建了侍卫处,侍卫处的侍卫也都是从八旗子弟中抽调的精英,并有皇亲宗室来掌管。

到皇太极掌权之后,皇太极所掌管的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与其它五旗有了区别,皇太极掌管的三旗被称之为上三旗,皇太极的继位,造就了皇帝身边的侍卫也开始在上三旗中选拔,并且汉军不得参加选拔,而选拔出来的人被称之为郎卫,负责宫廷内侍卫,在选拔中优秀者,则日侍禁廷,供驱走,称御前侍卫,稍次者为乾清门侍卫。

按照《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侍卫处由领侍卫内大臣总管,官位正一品,由上三旗每旗选二人担任;其次是内大臣,负责协助领侍卫内大臣工作,官位从一品,总计六人,由上三旗中每旗选择二人担任;再下面就是散秩大臣,负责协助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具体人数不定,官位从二品。

关于编制的记载:一等侍卫,正三品,上三旗每旗20人,总计60人;二等侍卫,正四品,上三旗每旗50人,总计150人;三等侍卫,正五品,上三旗每旗90人,总计270人;蓝翎侍卫,正六品,上三旗每旗30人,总计90人。

而皇宫内的侍卫处,除去管理层,值守士兵总计就570人,这些人就负责宫中的皇帝、皇后等人的安危,不过这些人天天守着皇帝等人,很容易加官进爵的,想想和珅不就是从御前侍卫摇身一变啊!

九座城门的步军统领衙门

这么长的称呼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要说衙门的掌管位置,您可能就知道了,掌管九门之人被称之为九门提督。

在很多清朝相关电视剧中,大家都会听到一个九门提督,这个位置设立于康熙年间,而步军统领衙门主要负责北京城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除此之外还负责京城的巡夜、救火、抗震救灾等等职责。

步兵统领衙门其实有着很大的权力,他们掌管着京城的八旗步兵军营和巡捕五营,这些都是清朝京师的重要部队,而八旗步兵军营就是丰台大营,大营最高时期,人数高达2万;负责治安类的巡捕五营,人数也有1万之众,也就是说一个九门提督,在京城能够指挥的人数就高达3万之众,这确实有点多。

八旗护军营

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皇子之间相互争斗,争相拉拢各方势力,京师内的防护兵力自然也是争夺之一,可是四阿哥胤禛却最终占据优势,此时的四阿哥担任领侍卫内大臣,掌管侍卫处;而京师重要防护力量步军统领衙门,其中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倒向了四阿哥,四阿哥最信任的十三阿哥掌控着丰台大营,也就说明京师的防务兵力都在四阿哥手中。

可是四阿哥继位之后,也发现发现清朝京师的防护有着很大的弊端,他感觉到九门提督权力过于大,其人数众多并掌控京师防务,雍正害怕有人复制他的道路从而篡权,于是雍正在登基后的第三年,改建护军营为八旗护军营,八旗护军营隶属于领侍卫内大臣,从而加强了侍卫处的权利,侍卫处摇身一变不再是几百人,八旗护军营驻扎在圆明园,创建之初人数为几千人,到嘉庆时期人数就已经超过了15000人,从而形成了与步军统领衙门能够分庭抗争的局面。

清朝灭亡,政权消失

随着清朝的灭亡,政权的消失,清朝的禁卫军也应该被解散,但是袁世凯毕竟是清朝老臣,于是选择了保留清朝禁卫军,也就是说清朝的侍卫处和步兵统领衙门都被保留了下来。

步兵统领衙门其中的巡捕五营,随着20世纪初的改革,逐渐成为了北京的巡警,负责维护北京的治安。

至于其它部队,按照《清室优待条例》,禁卫军保留原编原饷,归陆军部编制,冯国璋继续兼统禁卫军。

1914年,禁卫军改编为北洋陆军第十六师,也就是这时候,清朝的禁卫军名称算是退出历史,不过其中的一个团负责保护暂居皇宫的清室,直到1924年溥仪被赶出宫才结束保护皇室的职责。后来军阀混战,北洋陆军十六师被军阀吴佩孚收编,但他选择了直接撤销其番号,于是这支清朝“禁卫军”算是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清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