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作为进攻方的刘备倾尽蜀汉全国之力,再联合武陵蛮族之力围攻荆州,本以为胜券在握的战争却得到了一个大反转。东吴大都督陆逊带着弱势的兵力成功抵御刘备,随后在放一把火烧毁了蜀军的营帐和粮食补给,蜀汉数年心血毁于一旦,战败后第二年刘备也郁郁而终。
其实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简直错误百出,所以被陆逊一次次抓住机会。假如带上诸葛亮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甚至可以直接对江东形成压倒性力量。
刘备之所以发动夷陵之战是因为东吴背弃盟约,不仅偷袭荆州,甚至还残杀关羽。东吴方面为了担心刘备报复,还特意把关羽的人头送给曹操,给刘备营造一种曹操才是主谋的错觉。东吴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心态自然瞒不过刘备,毕竟刘备更关注荆州的得失,所以用两年时间准备了各种军需物资后带着张飞和大部分少壮派奔赴荆州,夷陵之战就此爆发。
因为诸葛亮、赵云两人不建议刘备和东吴开战,所以刘备没有让他们随军出征,而是留守成都负责政务军务,已经对前线大军的补给。没有带上诸葛亮就是刘备犯下的第一个错误,也是最大一个错误。
第二个错误是刘备放弃了水陆并进的策略,而是用从陆地上推进的缓慢策略,给东吴足够多的时间调兵遣将、防御。其实早在战役之前,孙权和谋臣武将推演战局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刘备会突然发兵。因为从巫县可以沿江而下攻打南郡下方的公安城,这里此前是刘备的核心区域,他在公安有足够的影响力。而且东吴现在公安的布防堪称薄弱,公安沦陷将会是铁定的事实,东吴从零陵、桂阳方向的补给就会中断,甚至会引发荆南四郡沦陷。所以当陆逊得知刘备走陆路时大喜过望,从原先的犹豫状态变成了坚定的主战派。
第三个错误就是七百里连营。从白帝城到荆州的这段路程树林茂密,大军行动迟缓。再加上当时是夏季,燥热的天气让士兵们厌战,而东吴一方以逸待劳,从士气上就更胜于蜀军一筹。刘备的设置连营的初衷或许是可以让部队之间相互倚仗,最大限度保持部队的整体性,但却没有考虑到防火的问题。所以在本次作战中被陆逊诱敌深入,然后仅用了一把火就把蜀军的家当烧得一干二净!一支精兵强将还没有展示战力就全军覆没,连带蜀汉元气大伤。
诸葛亮的能力毋庸置疑,智力上而言,只会比陆逊高,不会比陆逊低。他年轻时就已经学到了水镜先生所有的本领,水镜先生感叹谁能得到他就能得到整个天下。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虽然名声很大但实际上却没有地盘和威望,仅有的一座新野城还是荆州牧刘表担心曹操南下,施舍给刘备,利用他来抵御曹操的。
而当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诸葛亮先帮刘备分析了天下大势,长江以北目前已经没有太多发展空间,江东也牢牢被孙权掌控,唯有荆州、益州、西凉地区可以获取。随即又帮刘备制定各种战术,比如联手东吴、赤壁之战、夺取荆州、麻痹东吴、夺取益州、汉中决战等等。仅仅十余年时间就让刘备从一介白身转变为蜀汉开国皇帝,这份能力古今少有。
历史上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也很强,他南中平叛时,在敌军的主场内,而且还在沼泽、瘴气的环境下,仅用了6个月时间就平定叛乱,彻底解决后方问题。北伐之战时司马懿率领的曹军军团战力是蜀军的2倍,又有骑兵、主场的优势。诸葛亮在这种巨大的实力差距下并没有经历战败,反而以弱势的兵力打得司马懿节节败退,为蜀汉拓展了极大的生存空间。所以在唐朝时期制定的"武庙十哲"当中,就有诸葛亮的地位,连唐朝军神李靖都感叹诸葛亮军事能力太强了。
假如刘备命诸葛亮随军出征,那情况就不一样了。荆州作为诸葛亮的"老巢",他的所有人脉关系都在这里,凭借这份关系,诸葛亮可以获取最新的东吴在荆州的军事部署和战报,从先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
在此因为蜀军的兵力比吴军更多,诸葛亮没有太多的心理压力,东吴能看出水陆并进的计划,诸葛亮同样也可以看出这个计划的优势,蜀汉有将会有很大可能按照这个剧本走,拿下公安后继续拿下零陵、桂阳,反包围长沙和南郡。
彼时荆州已经被蜀汉拿回绝大部分,因为之前长期统治荆州,从这里获取补给很容易,不需要大老远从益州运输粮食,可以用更多的精力服务前线。再者凭借蜀汉在荆州的影响力,蜀军还可以重新招募到关羽在荆州的旧部,之前那些大量逃跑的士兵可都还在荆州,甚至部分人都没有为东吴效力。当有了这部分兵源以及足够的补给,再加上荆州主场的优势,拿回这个地区不成问题。甚至假如诸葛亮同意和东吴交恶的话,还可以从荆州沿江而下攻打江东,直接威胁到东吴政权的安全。
所以历史上刘备丢失荆州,不仅仅是因为时运不济,更不单单是陆逊嘲讽他不懂军事,而是刘备本身缺陷太严重了!诸葛亮这样的重臣却弃之不用,也没有安排其他人做军师,自己身兼统帅和军师。可刘备不论统率能力还是智力都被陆逊绝对碾压,实在活该。
战败后终于对自己的本事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也再一次意识到了诸葛亮的重要性,哭哭啼啼地把蜀汉还有年轻的阿斗托付给诸葛亮。可以说诸葛亮摊上这样的君王也是无奈,不然凭他的能力,不论在曹魏还是在东吴都能过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