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乾隆朝的大将入藏平叛

2020-11-01新闻7

各位读者朋友们好,昨天的推文给大家介绍了乾隆朝廓尔喀入侵西藏的前期经过,今天将推送乾隆的大将福康安入藏备战之事。福康安入藏

当廓尔喀兵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扎什伦布寺后,这些侵略者大肆抢掠、毁坏这座宗教殿堂,就连镶嵌在佛像上的珠宝也不放过,此野蛮之举令全藏震惊。在热河侍驾的前驻藏大臣巴忠闻变后,知道自己罪责难逃,便投水自尽。

乾隆帝听闻后对廓尔喀恨得咬牙切齿:“廓尔喀侵占聂拉木、济咙,竟敢犯至扎什伦布,若不痛加惩创,断不能使之慑服”,于是就命自己百战百胜的福将福康安为将,名将海兰察及福康安堂兄奎林为参赞,率巴图鲁侍卫,领黑龙江索伦兵等精兵强将征剿。

而对前次进剿廓军的鄂辉、成德,乾隆帝也气得想杀死二人,但巴忠自尽死无对证,就把二人贬职副都统,在福康安节制下再次率军进藏赎罪。

海兰察像

虽然乾隆曾被易中天说作“统治中国六十年,什么好事也没干,就是个王八蛋”,但从乾隆在下面的安排看他还是深谙兵国大事的,比易教授还是要强不少的。

乾隆判断廓尔喀此次犯边,只是想劫掠后藏财物;此时冬雪迫近,廓军必不能进兵前藏。等朝廷调集大军进讨,廓军便会窜逃回去。因此,乾隆决定在秋季出兵,待来年春雪消融后便可于夏秋季节攻入廓尔喀腹地,令其彻底臣服,不敢复萌故志。

乾隆皇帝戎装画

而且乾隆也知道此役必须在短时间内一举得胜,不然待藏地冬季来临,大军必被大雪严寒所阻,后勤补给也难以供应,到时只会功败垂成。

所以,乾隆派出了久经战阵的福康安、海兰察等名将,统劲旅六千出征。

当然,要是有网友说,第一次平廓尔喀不利,作为当局者的乾隆负有用人不当、察情不明的责任;晚年的他更是好大喜功、愚昧落后,那笔者在此也无话可说,这里仅仅就事论事[狗头表情]。

1791年9月,福康安率军从北京启程,军情紧急,乾隆令其走近路从青海进藏,限期40日到藏。而11月底大军才抵达青海西宁,时已冬季,加上高原环境恶劣,进藏之路难以行走。乾隆接报后,传谕福康安,如从青入藏困难,可改道四川。

但福康安认为从川省入藏道路迂曲遥远,仍坚持从青海翻山进藏。福康安很快就出发进藏,他们轻装简从,一路跋涉劳顿、风餐露宿,穿行山路崎岖、冰雪覆盖的青藏高原。因为高原反应强烈,整个进藏大军都头晕气喘、全身浮肿、人行寸步,就连年富力强的主帅福康安也因高原奇寒而“触染瘴疠”。

即便如此,他们仅用时一个多月就走完了这段平常需四个月的路程,颇有我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气概。随后海兰察等将带领其他官兵也分批抵达西藏。备战平廓

乾隆皇帝的盛名加上福康安等本身的威名,让他们在抵藏后受到西藏上下的热烈欢迎,饱受摧残的西藏官民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达赖喇嘛与西藏众僧官全力供给大军所需,捐办钱粮、马匹、火炮等物资。

为了能做到知己知彼,福康安在进藏后不断接见西藏僧俗官员,并书信询问鄂辉、成德等将,充分了解前后情形及廓军实力。

另外福康安还檄令布鲁克巴(不丹)、哲孟雄(锡金)及亚孜(也称亚泽、作木朗,为廓尔喀周边小国,后被廓尔喀侵占)、披楞(指英国东印度公司)等,请发兵合攻廓尔喀,但这些小国一方面慑于廓尔喀势力,另一面不愿清朝做大让自己受到威胁,所以反应都较消极。

1792年3月,清军开始备战,这里再次体现出了乾隆作为一个国家统帅的风范,那就是只在战略方向上指引,在具体战术上不进行强加干预。

首先,乾隆授福康安将军,与其余省将军体制相同,称大将军,且予便宜行事之权。

同时,乾隆向福康安指以对廓方针:“前次西藏私许银两之事断不可行,必须厚集兵力,直捣阳布(今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使其势穷力蹙,悔罪投诚,方可受降纳款”。

最后,在后勤方面,乾隆也让福康安无需考虑,他已充分安排,其实早在入藏之前,乾隆就让陕甘、青海等地官员对大军接济,并在沿途设立驿站,方便快速传递军情;大军进藏以后,他又令驻藏众臣安排补给,从前藏到后藏,至胁噶尔(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协格尔镇),共设四十余坐供给站,可及时供应大军所需的一切粮食肉蔬。

君臣二人合作相当默契,真正体现了“用人不疑”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开战前,乾隆和福康安还再次檄谕廓尔喀国王,谕旨的内容就类似于1962年我军对印自卫反击战前,外交部公报的“勿谓言之不预也”,这也是开战前最后的外交礼貌。但廓方和后来的印度一样不识抬举,执意打仗。

5月,从各地调集的一万多兵力基本集结完毕,反击廓尔喀军事行动开始。福康安先令副都统成德带兵出聂拉木,为偏师牵制廓尔喀;又让四川游击将军诸神保领兵一千防守绒辖(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绒辖乡),以免廓军抄袭后路。

未完待续。。。(由于笔者想充分描述福康安平廓保藏的前后经过,所以本文篇幅太长,分成下文来讲,请各位亲爱的读者关注明日的推文,爱你们)

#清朝#乾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