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他看透了朱元璋分封诸王之重弊,好意谏言却因此惨死狱中

2020-11-01新闻22

应该说,朱元璋是一个很有头脑和很有魄力的皇帝,他登基之后,认真汲取前朝覆灭的教训,在政治和经济各方面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改革。目的当然也很明确,就是为了大明江山能够千秋万代延续下去,保证他们朱家人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会因人因事因时而变,任何一种制度设计,都可能由好的一面和善的一面走向坏的一面和恶的一面。他苦心孤诣设计的废中书、罢丞相制度和黄册、粮长制度,最后都走到了他良好愿望的反面,甚至成为千古笑柄。

在朱元璋貌似聪明而实为愚蠢的做法中,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分封诸王。当时有个明眼人曾极力阻止他这样做,向他说明这样做的严重后果。但是他根本听不进去。不仅听不进去,还对这个人进行了无情打击——把他拘捕入狱,并使其惨死狱中。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如此执意的分封诸王呢?

原因是朱元璋虽然得了天下,黄袍加身,但心中一直惴惴不安,他觉得天下的所有官吏都是靠不住的,唯有自己的子孙最忠实于自己。于是,他要分封诸王,或者说这是他分封诸王的主要动机。

朱元璋为分封诸王,在制度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他根据各个地区战略位置的轻重不同,规定亲王管辖不同数量的军队,并拥有军队的指挥权。但同时也规定,亲王不得干涉地方政务。朱元璋所以这么规定,一是要把国家军队的权力,真正掌握在他们自己家里人手中,从而保证大明江山的稳固;二是防止亲王们擅自作大,对地方政务越俎代庖,给他治理天下带来麻烦。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第九子和第二十六子早死外,其余二十三个儿子都先后被他封为各地的亲王。亲王在自己的封地内都建有王府,设置官属,地位极高,公侯大臣进见都要俯首拜谒,不得钧礼。

明朝保留下来的靖江王府邸

诸王的最大特权是拥有军队和军事指挥权。特别是封到边塞的塞王,除了监视地方守军、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外,还负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职责,所以他们拥有的护卫军有的多达十万人,战车数千辆。尤其是晋王和燕王,由于地处边塞要冲,曾多次受命带兵出塞征战。朱元璋还特许这两位亲王军中小事可以自行决断,只有大事才需要报告朝廷。

有的人对朱元璋的这种做法忧心忡忡,但朱元璋对自己的分封诸王的做法却十分满意。他觉得这样以来,除了掌控政府这条线以外,他还可以通过亲王府这条线监视地方政府,平息地方暴乱,守卫一方土地,等于为他的江山上了“双保险”。但是他绝对没有想到,如果这些拥有重大军事实力的亲王,一旦对朝廷产生不满,甚至严重对抗,将会发生怎样的后果。也可能是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太过相信和太过放心了,觉得他们朱家一族绝对不会骨肉相残,发生历史上曾经由此引起的血淋淋的一幕一幕。

但朱元璋没有看到和不想看到的分封诸王的后果,被他身边的一位大臣看透了。或者说,被这位大臣点破了。这名官员叫叶居升。他没有直接入题,而是借星象之变向朱元璋谏言说:“亲王的封国面积太大了,掌握的军队太多了,赋予的军权过重了,臣恐怕数世之后,尾大不掉,到时候就不得不对他们进行削地夺权,那时,很可能引起亲王怨恨,酿成像汉代的七王、晋代的八王之乱。……愿陛下趁诸王还未分赴封国之时,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里。”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深深憧憬在他自己绘制的分封诸王的太平图中,哪里听得进叶居升苦口婆心的谏言。他甚至觉得,叶居升的谏言,是成心破坏他分封诸王以辖制天下的战略构想,是不怀好意的别有用心是,于是不容分说,立即下令将叶居升抓进监牢,并最后囚死在大狱之中。朱元璋都叶居升的惩罚当然起到了警示作用。从此之后,朝廷百官没有人再敢议论分封诸王的长短,即使朱元璋偶尔提及此事,大家也是众口一词地称赞他的做法伟大英明。

但是朱元璋的无视,并不能改变事物的固有规律;叶居升被打入了地狱,也消除不了封藩必然产生的恶果。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它不是在叶居升所说的“数世之后”,而是就在朱元璋死后,一场惊天动地的帝位之争爆发了。这就是历史上燕王朱棣和皇帝朱允炆“靖难”和反“靖难”的那场战争。一个位于北京,一个位于南京,数年的较量,杀的血流成河,把天下搞了个天翻地覆,也把大明王朝搞了个天翻地覆。

此时已在冥冥之中的朱元璋,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他的子孙为了权力而进行的那场残杀与争斗?如果他能够看到的话,不知道他会对自己当初封藩的设计有何感想?对叶居升当年的谏言有何感想?对于他残酷处置叶居升的手段又有何感想?

#明朝#朱元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