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这群“小科学家”做了什么,让院士点赞“他们比我更聪明”

2020-11-01新闻18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这是一场想象力的狂欢,更是青春无极限的记录。11月1日,世界顶尖科学家小科学家论坛上,56名来自全国的“小科学家”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比我更聪明,可喜可敬!”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为他们的出色表现点赞。

【为什么考砸了?原来这也可以成为研究课题】

为什么学霸的考试成绩比姚明还高?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我们的考试成绩?重庆市第十一中学的谢睿奇带来的这一研究课题引来了大家会心的微笑。一次考试失败,促发他选择了这个课题。他在控制变量中添加了每次考试的难度系数,选择了二次函数模型来找出他们之间的数学联系。他的研究结果是,自上一次大型考试以来平均一周投入的额外时间对考试成绩影响最大,占比高达47%;考试中的精神状态也不可小觑,占比25%;而考前一周复习投入的额外时间占比最低,只有5%,“临时抱佛脚”的作用只是一时的。

把一条蠕动着的机器蛇放进农田,可以降低农药使用吗?上海市协和双语学校的郭秦菘带来的机器蛇,成为了会场的焦点。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农民们在喷洒农药时主要依赖个人经验,而中国每年喷洒的农药高达340万吨。能否发明一种机器蛇,更精准地收集农田里的温度、湿度、农药浓度等数据?于是,他再次深入农村,研究出了“机器蛇与计算机视觉”整合解决方案,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制作机器蛇,如今它真的能够迅速、灵活地在田地里穿梭。舞台上,这位阳光男孩很自然地把机器蛇挂在了胸前:“我想把科研一直以来带给我的感动和欢乐也带给大家。”

郭秦菘带来了机器蛇

“我研究的是中华绒螯蟹的精子蛋白,这和我们喜欢吃的大闸蟹大有关系。”杭州第二中学学生李依庭对于自己的课题津津乐道。在她看来,这对于解决当下由于社会压力过大引起的人类生殖方面的问题或濒危动物保护或许有参考意义。

【三只苹果,两只乌龟,一条崎岖的路】

“我今天最大的收获是,徐政和院士解答了我一直疑惑的问题,为什么科研向跨学科发展,因为自然现象本身就是多学科的综合体。” 郭秦菘兴奋地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在“桌布讨论”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友柏和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徐政和,饶有兴致地与“小科学家”互动。接到“小科学家论坛”的邀请,杨雄里院士一口应答下来,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还有什么想要问的,随时可以和我联系。”谢友柏院士从口袋里掏出一沓名片分发,拿到名片的学生喜出望外。

三只苹果,两只乌龟,一条崎岖的路。在图画展示环节中,第一张方桌的学生们生动地诠释了“科研的发展是否有迹可循”这一命题。

科研之路虽然崎岖,有时像乌龟一样爬得很慢,但它始终向前。苹果,既隐喻牛顿万有引力,也代表我们熟悉的“已知”,有些现象尽管目前还不能得到解释,但总有一天人类可以提出新的理论。

聆听着“小科学家”的脑力激荡,马大为院士有感而发:人工智能虽然发展很快,但跳跃思维是人类所独有,因此创造力更加显得重要。“小科学家”做的研究模型,虽然还比较粗浅,但已经是朝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向而努力。

作为过来人,马大为提了三点想法:把基础学科学好,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站在巨人肩膀上。如果不能对已知的科学有很好的了解和敬畏,很难有新的创造;要有一颗淡定的心,科研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出来的,只有通过积累,才会有灵光闪现的一刻;最后,从事有机化学研究的马大为,为化学做了一次“代言”,他风趣地说,化学真的可以改变世界,未来全球一半化学品将在中国生产,希望有更多人喜欢化学。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黄海华 图片编辑:曹立媛图片来源:海沙尔 摄

来源:作者:黄海华

#科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