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的mbp因为键盘问题返厂了,好心的朋友借了我一台华硕ProArt系列的StudioBook。
规格方面拉满给到了至强 XEON E-2276M,64GB的ECC内存,加上2TB的RAID0 SSD,NV Quadro RTX3000,满血雷电三,E<2的16:10的FULL HD+屏幕,这个组合我似乎还是第一次在笔记本平台上看到,非常专业的工作站了,甚至部分规格比我的主力的台式机还要好,我便尝试一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用这台笔记本工作站来做主力机用。
摄影场景
拿到机器不久就出去拍了点照片,合作的客户比较喜欢在第一时间能看到图。Q17的屏幕效果不俗,一是尺寸够大,客户不用像之前对着个小屏幕指指点点,二是16:10对于竖构图也比较友好。优异的色准也解决了服装布料等颜色敏感项目的校对问题。三是我个人喜欢的雾面屏。
17寸的FULL HD屏幕嘛,我感觉正常距离下不存在大果粒的问题,我觉得挺适合,但是如果是要剪辑4K视频,我觉得还是4k屏会更好。
接口方面,Q17很棒的一点是内置了UHS-II的读卡器,方便直接拷贝存储卡的照片。300MB/s的速度也能轻松应对A7R4高像素的RAW。当然USB-C对USB-C也没问题。
我拿红蜘蛛校准这块屏幕的时候,发现颜色在调整前后对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个比我常用的34寸LG 5K2K而言表现是要好很多的。。。
动图是校色前和校色后,很凶猛的表现了。。
附上红蜘蛛的一些数据
关于照片的处理,之前我还是略微有一点担心的,毕竟要处理6000万级别的RAW图像,不知道6核心的笔记本抗不抗得住,事实上除了导出速度和我桌面用的9900K比慢了一些以外,速度完全可以接受。值得一提的是,我曾经在Q17上用Photoshop同时开启了61张A7R4的RAW图像,结果相当流畅,毫不拖沓。机器也很稳定,有可能是ECC内存的加持作用,也可能是心理作用,不过这电脑毕竟也是通过ISV认证的。。。(顿时想换ECC的桌面平台了。。。)
日常工作
这段时间受到疫情的影响,一些会议改成了网络会议。平时我都是在工作室架个摄像头开会,这次改成笔记本了,于是便抱到客厅。起初我有点担心Q17的57Wh电池会不会是一个问题,毕竟同级别的macbookpro 16,DELL的XPS之类的都给到了接近100Wh,甚至我13寸的mbp都有差不多54Wh的电池。半天测试下来,网页+会议+偶尔共享屏幕+偶尔的Rhino+Solidworks等,在高性能模式下还是能坚持接近2小时。考虑到这台笔记本略显夸张的散热规格,也能理解华硕的设计师在体积重量和续航的取舍,但是我还是觉得如果能挺过3个小时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好在这块三芯电池组放电功率和充电速度都还行,电池模式下机器还是有可观的性能释放,以及配合230W的充电器,任何情况下都能在1个小时的时间内把电池充满。
有猫子陪伴的工作日子也不坏
10:30开始的会。。电池到20%一下会自动开启节电模式。
性能方面以及散热
纯粹的性能方面,我认为对于笔记本而言还是单核性能更为重。对于我而言,如果是修图,建模,调参等其实基本上都是考验的CPU单核性能,对于我真实能用到的两个仰赖CPU性能的应用就是批量的RAW导出以及一些简单的有限元分析,前者一杯咖啡的等待能搞定,后者现在越来越多交给云计算来解决了。
单核的重要性也是我在台式机平台没有选择AMD以及Intel的HEDT的原因。至于渲染什么的,GPU本身的架构优势,对于CPU而言是需要上到到Threadripper,LGA3647才能开始追平的,这听起来就贵了,然而GPU可以很方便的通过额外的PCI-E或者雷电3显卡坞来补足。算力的性价比和弹性都是CPU不具备的。
说回Q17的话,这基本是把顶规游戏本的散热规模放再本身不是太热的工作站上,造成的效果就是,GPU单拷没有过70度,CPU也就稳定在76以内。性能释放优秀,这还是在风扇没有全开,噪音完全能接受的前提下。如果我几年前用的笔记本能有这个噪音水平,可能我也就不会不堪其风扇的啸叫声,换成台式机了。
关于室温
我也挺好奇Quadro RTX 3000 MAX-Q的真实性能怎么样,于是用blender的cycle渲染器,在只调用CUDA的前提下,和笔记本本身的CPU,外接TB3的Titian XP做了对比。另外我也有同一个显卡坞在华擎半血雷电3的板子的速度测试,得到了以下有意思的结果。
结论就是全核5G的9900K用了4倍于移动平台的志强的功耗,换来了80%左右的速度提升。很有意思是,这个也是Quadro RTX 3000 MAX-Q和RTX 2070桌面版的性能差距。奇怪的事情是,两者都用雷电3接同一个TitianXP的显卡坞,同时都用另外的卡做显示输出,性能竟然是半血版本的桌面平台快了满血版本的笔记本差不多30%,我不太明白各种原因,还想请各位大佬指导一下。另外,同样的显卡坞在2018款的mbp13寸i7的版本做同样的工作耗时上是48秒左右,和Q17差别不大。可以排除是Q17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GPU在主流平台还是能在渲染上欺负一下CPU的,此处主要说的是N家的GPU。
考虑到尺寸和功率,Q17作为一个笔记本,速度上是让我满意的。
工业设计方面
Q17的键盘手感不错的,触控板稍微有一点硬,面积如果能更大一点则更好。键盘上的灯和按键布局我觉得相当合理,我非常喜欢FN上的指示灯,这个指示灯是用来告诉你F区的工作模式是F1~F12还是音量背光等的快捷键,同时FN上印了热键的指示,相当易用。同时麦克风静音上的指示灯我觉得很不错,如果能延续在摄像头禁用上则更好。值得一提,如果在视频中禁用了摄像头,对方会看到一个和键盘上摄像头禁用图标一致的画面,看起来很高级。
触控板巧妙的融合了数字区,我不太喜欢笔记本上的全尺寸键盘,因为用来的操作中心很奇怪,比如LG Gram,Thinkpad的一些新机器,Asus新的几款笔记本都采用了数控版+数字区的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在小键盘开启的时候,还是可以用鼠标滑动的。
设计巧妙的状态灯,低调,可视性好。
主力接口主要在左侧,DC-IN, TB3(不支持充电),HDMI,USB,3.5mm音频,USH-II读卡器,防盗孔也没有缺席。
叠叠乐,比15.6寸的mbp比真大不了多少。
算上脚垫最厚处有22.8mm
细节的确是考虑得很多
主要的进风口都是在底部,不过这个四面八方都是脚垫的设计,放再平面上,会不会行程一个密封圈,减低风扇效率?虽然从散热效果上,这一点无法证实。
隐约能看到黑化的热管和散热片,PCB貌似是深蓝色?和机器的颜色风格也挺接近。
指纹,支持Windows Hello,不过是借的机器所以没有用上。
华硕的MyAsus软件
我觉得MyAsus这个软件是绝对值得一提的,它提供了两个很实用的功能,第一个是充电阈值,让你在100%,80%,60%这三个档位里选择;第二个是风扇模式,有自动和强效模式两个选择。想到我第二台15寸的mbp就是因为长期处于100%的电池下,只有40次的电池循环就鼓包了,我一直很希望mbp能有这个类似充电阈值的设定或者三方解决方案,我觉得华硕能提供这个功能对于用户和品牌的售后都是利好。关于风扇模式,在Q17在「自动」模式就很冷静了,而「自动」和「加速」两个模式GPU烤机只有1度的温度差距,如果能提供类似华硕电脑主板的中自定义温度风扇增益曲线,我觉得是更好的,或者更简单的话,提供一个静音模式的选择,macbook 2016年以后的机器可以在机器低温的工作模式下把风扇直接停掉,这点我觉得华硕完全可以做到,看看你们STRIX系列显卡的风扇停转功能。
游戏体验
游戏我打得不算多,虽然有空会跑跑赛车模拟器。我试着玩了一会 Metro Exodus 和 Assetto Corsa Competizione,前者不知道是我的驱动原因还是什么,无法开启DLSS,这也造成了如果开启RTX,则帧数会调到40左右,如果关闭RTX,在特效较高的情况下,可以稳60,游戏体验还是不俗的,毕竟屏幕颜色和机器的音箱都不错。ACC则相对简单,都是EPIC也可以跑在70左右。我模拟了一个出差的情况,用朋友刚送的Xbox手柄连USB接收器跑了几圈,成绩不堪入目,主要是刹车按下去的时候,很难不影响用遥感打方向。感觉如果是玩Forza之类可能体验还是会很好的。对于一个17的本,我觉得接外屏游戏的意义实在不大,就没有继续测试了,再说了,Quadro RTX 3000 MAX-Q的性能和RTX 2060不相上下,再高分辨率和刷新率可能反而吃紧。
地铁 离去 的故事十分吸引人。。画片我觉得相当足够了。
不知道为什么ACC的截图没有帧数,不过基本都在70朝上,虽然可能联机或者比赛车多了会降低一些。
这个无线手柄貌似是可以链接蓝牙的,不过朋友说还是用USB发射器延迟最低,还好Q17的USB口不少,谢天谢地。
总结一下
Asus ProArt Studiobook Q17的一些优点体积控制合理,比我曾经用过的thinkpad W系列真是薄了不少
优秀的屏幕,亮度,对比度,色彩都是一流的
性能释放优秀,CPU单核经常可以跑在4.5G以上,SSD的速度非常快
合理而足够的接口数量,如果有个万兆网口则更好,最好有2个雷电3
内置USH-II读卡器
内置WIFI6
外观不俗
不错的笔记本键盘
专业软件使用时较为稳定
Asus ProArt Studiobook Q17的一些不足:
电池有一些弱,容量甚至和13寸的mbp是一个水平的,纯看网页3个小时,干点活还是准备随时插电源吧
不能用TB口进行充电,意味着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应急
显存容量对于视频剪辑以及多任务而言稍微有一些弱
希望能是4面窄边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