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反电诈案例专题之冒充领导诈骗

2020-11-01新闻25

原标题:反电诈案例专题之冒充领导诈骗

冒充领导诈骗通常专门针对党政、企事业机关的基层领导干部,犯罪分子冒充上级领导干部,利用受害人“官大一级压死人”、事后失面子的矛盾思想,要求受害人“打点”(汇款)。

此类骗术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一上来就口气强硬,先报出你的名字,再自称是你单位领导,要求受害人次日到其办公室一趟,从心理上震慑你。

(2)一旦你不相信,追问对方是谁时,对方会以“你怎么连领导的声音都听不出”这类话语来掩饰。

(3)当你继续追问“你到底是谁,领导最常用的号码是什么”时,犯罪分子便将电话挂断,不再搭理你。最近仿冒领导诈骗出现了升级版,运用伪基站、木马病毒、呼叫转移等各种手段冒充领导对下属进行诈骗。这是典型的“三步走”诈骗。

第一步,骗子向公司老板或领导的手机植入木马病毒,获取手机通信录后向联系人群发短信,声称机主更换新的手机号码,诱使受害人将嫌疑人的号码保存为公司老板或领导电话。

第二步,利用“呼叫转移”功能,将嫌疑人的电话转接到老板或领导的真实号码上,受害人回拨电话时,确实是老板或领导接听,消除受害人的警惕。

第三步,利用手机木马程序获取老板或领导的短信内容,发现其乘坐飞机等暂时关闭手机的机会,抓住空隙趁机向财务人员或下属发送短信,要求汇款。

诈骗案例

罗先生接“领导”电话,被骗10万元

“你是罗某吗,最近咋样?”2015年5月8日,家住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临江路的罗先生接到一个手机显示未知号码的电话,声音十个熟悉。因不确定对方身份,罗先生并没有过多回应。“你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啊!”在对方的假意责怪下,罗先生想起这个声音跟自己单位的领导杜科长很像,便问对方是不是杜科长,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

平时,罗先生和真正的杜科长在工作上有些接触,还算比较熟的同事,双方通过单位内部的小号联系,并没有互留常号,所以罗先生对这个未知号码并没有过多怀疑。闲聊几句后,这位“杜科长”便挂了电话。当天正是星期天,在家休息的罗先生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5月9日,星期一,罗先生和往常一样上班。8时许,“杜科长”

换了一个手机号给罗先生打来电话,称自己正在求人办事,需要5万元打点,但他不能亲自出面,必须要通过一个中间人转账,希望罗先生帮忙办理,并且承诺下午就把钱还给罗先生。在罗先生的印象里,杜科长是一个做事低调、厚道的人,加上星期一工作比较忙,罗先生也没有进一步求证。

当天上午9时许,罗先生特意抽出时间去银行,向这位“杜科长”指定的银行账户转款5万元。正要离开银行时,对方又打来电话,说事情比较难办,5万元不够。深信不疑的罗先生又把自己卡上仅剩的1万元转了过去。没过多久,“杜科长”再次联系罗先生,满怀愧疚地说事情进展比想象中困难,要凑够10万元才能办下来,希望罗先生再帮个忙,下午一定把钱如数返还。想到“领导”都这样说了,罗先生便找朋友借了4万元转了过去。

当天下午快下班时,“杜科长”并没有按照约定把钱返还给罗先生,因为着急还朋友借的钱,罗先生便发短信提醒“杜科长”,但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复。

于是,罗先生拨打了“杜科长”和自己联系的手机号,发现对方关机。随后,罗先生通过小号联系上了杜科长,要求还钱时才发现对方并不知情。罗先生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赶紧到派出所报警。

冒充领导打电话,厦门张先生被骗80万元

2016年4月16日下午4点多,厦门张先生接到了一个电话,心里顿时激动:“我是厦门建发房产事业部的×××,我们准备做一个工程项目,如果你想接,明天早上到前埔会展中心的建发大厦,找我们领导。

张先生虽然不认识电话里的“厦门建发房产事业部的×××”,但是他做工程多年,认识了很多业内人士,更知道建发集团的影响力,肯定就是大工程。再一听要去建发大厦,他产生了信任感,看来这事“有得谈”。第二天上午,张先生正开车走在文兴隧道,骗子打来电话告诉张先生,先不用去建发大厦,如果想要接下工程,得先拿钱找公司的大领导“疏通疏通”

张先生相信了,立马到附近的建行ATM机前,按照骗子发来的卡号,先转了5万元过去。转完钱后,电话又来了,“钱不够,还得15万元”。张先生二话没说,通过建行网银再汇15万元。中午11点,骗子再度打来电话,称自己要买房,首付不够,想借20万元。先生一心想要“巴结”贵人,通过农行的网银系统,又转了20万元。下午2时,骗子狮子大开口,买房还得再借40万元!着接工程的张先生,完全被牵着走,心甘情愿汇了40万元。此时,他还没醒悟。下午2:30,张先生静下心来,想起这天的经历顿感事有蹊跷,而此时离他给骗子汇过去的第一笔账,已经过去了4个小时。张先生赶紧拨打了110报警,报了自己的银行卡号、骗子的银行卡号和电话号码。张先生是通过建行和农行两家银行转账,这两家银行和市公安局已建立虚假信息诈骗银行账户紧急止付机制,110指挥中心专席民警与两家银行专门人员协作,调查骗子卡号的来源地、款项资金等。

经查,张先生的80万元被转到广东省阳江市、梅州市、清远市的三张银行卡上。厦门建行和农行分别与当地银行联系,对账户进行冻结。但由于时间间隔太久,只有27.9万元被止付,其他钱已被转走。

王总换手机号了,小张被骗30万元

2016年8月,一公司的财务人员小张收到公司王总手机号发来的一条短信,内容称:“小张,我的号码换成189×××××××,以后有事请打这个电话。”小张将王总189新号保存下来,同时还留了个心眼,没有替换原来的号码,而是将这个189号码存为“王总新手机号”。之后,小张每次请示工作,都拨打“王总新手机号”。接通的电话那头,确实是王总。数日后,王总安排小张订一张次日到北京的机票。小张很快完成任务并向王总汇报,王总也确认收到航空公司的短信提醒。在王总乘坐的航班起飞之前,小张收到一条189新号发来的短信:“你立刻转30万到李总账号上,飞机马上要起飞了,晚些时候再说。”短信中有李总的账户号码和账户名,小张随后向该账户转入30万元。等到王总下飞机后,小张才晓得,王总并没有换189新手机号,也没有要求转账。后警方介入调查,经初步查明,从发来的189新号短信开始,就是一场骗局。

防骗指南

骗子的手法层出不穷,但万骗不离其宗:通过各种手法让被骗当事人在心

理上产生某种程度的“共鸣”,进而建立起短暂的信任。防范此类诈骗,需要谨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职场、官场观。

(2)当接到自称上级领导的陌生电话主动打来,可以尝试拓展交谈一些当地的人事现状,这种做法可以第一时间在交谈中甄别真伪。

(3)涉及钱财转账、汇款等事宜一定要慎之又慎,甚至“六亲不认”,在汇款之前,可以发动自己可靠的“官系网”,进行甄别,识破骗术。

(4)财务工作者,在涉及金钱交易的时候一定要当面确认,慎之又慎,同时建议企业管理者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防骗培训,及时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

来源:反诈微宣传

#诈骗#假扮冒充事件#骗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