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艺术强调“以味为本”,讲究味道的调和。做菜时,往往多加一分则多,少放一分则少,到底应该如何把握其中奥妙的尺度呢?
调味的“加减法”原则
“食”为体,是形;“味”为用,是神。一切美味都是以食物为载体,但食物自身未必都有性味,味本是食物的属性,随着食物的发展变化,味从食物中分离出来,形成与食对立统一的关系。
调,就是通过调味品的适当调剂,加上几种辅料的适当调配,使食物之间去除异味,增加美味与美感。
调味的作用是使食物材料去腥解腻、增添香味、确定滋味、渲染色泽。通过调和的菜肴更加引人食欲,符合视觉审美。
1.保持原料,少放调料
对食材本身特别新鲜美味的原料,调味时要保持本身的美味,不宜被调味品的味道所盖,如鲜活的鸡、鸭、鱼、虾、绿叶蔬菜等,调味时不宜太甜、太辣、太咸、太酸。我们主要吃的是其本身鲜美的滋味,尽量保持原汁原味,调味太重反而不好。
清蒸石斑
动物性原料一般都有其本身的天然鲜味,如猪肉的鲜味次于鱼虾的鲜味,甲鱼的鲜味又次于鳗鱼的鲜味,火腿的香味又不同于一般猪腿的滋味。即使同属禽类,鸡之鲜,鸭之香,其两者味的特点也不大一样。各种富有香味的蔬菜,通过简易烹调即可。采用水煮、水炒、清炖、清蒸等烹饪方式,加一点料酒和盐,让其香味溢出,注意盐一般后放。
清炒莲藕
食物色泽如果本来就鲜亮的,就要保持,不必多加调料。比如,炒藕时,可以边炒边加水,防止颜色变黑。
2.用调料减少原料的异味
对那些带有腥膻臊气重的原料,如牛、养动物内脏、河塘鱼等,调味时利用去腥、去膻的调辅料,葱、姜、蒜、糖、酒等调味料解除其不好的气味。
处理食材有时可用盐搓法,既能去异味,又能提鲜味、保持食物新鲜度。
用醋也可去腥味,所以做鱼类菜时常放醋,会发出醇香味,增加菜肴色香味,解油腻。醋应在菜加热后放,以免丧失醋的香气,只酸无香。如出锅前勾一点芡,可以增味添香。
烹调时需要注意:
1.葱、蒜不要炒的过熟,略生一些,半生不熟香气才浓。
2.姜要与原料一起放入同时加热,才能有效去除腥味和膻味。
3.胡椒做汤料,美味无比,但须汤烧好后再放,以免损失香气。
4、辣椒可以制苦,所以辣椒炒苦瓜,可以减轻苦味。
3.原料与调料的添加互补
对食材本身无明显滋味的原料,调味时要必须添加鲜味、香味、熏味等,弥补这种原料性味不足,如海参、燕窝、豆腐、鱼肚调味时必须加入鲜汤,中国人也是从汤汁中找出了五味调和的神韵。
葱烧海参
又或可用浓稠醇香的酱料渗入其滋味。比如糖能与其他调料如盐、醋一起调出鲜美的复合味。糖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口感,增色,使食物色鲜红、透亮而不暗淡。烹调时应先放盐,然后加糖,最后放醋。糖不宜放过早,以免焦锅。
4.原料之间的调味互补
鸡汁鱼肚
但有时也不必完全使用调料,可选用味鲜美的肉、虾、蘑菇等食材提出美味。如把鲜鱼、鲜肉和鲜鸡放在一起炖的三鲜汤,既可美味互补又可营养互补。尤其以腌笃鲜为代表,咸肉、五花肉、竹笋一起炖煮,除葱姜去腥外,一切调料都可免放。又如用花生油、豆油、菜籽油混合的三合油,炒菜可起到香味互补。
单一味与复合味
中国美食之味,把食物呈现出的味分成两种,一种是以基本味为基础的,这种味有香、鲜、酸、甜、苦、辣、咸、涩八种,它包括了中国烹饪原料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出的最基本的味觉。另外一种是通过对食物原料的研究而调和出多种复合味道,这种味道有数百种之多。
仅凉菜常用的就有20种之多,如“红油味、蒜汤味、怪味、芥末味、椒盐味、酸辣味、五香味、糖醋味、香糟味、葱油味、卤香味、酱香味、臭味、鱼香味、海鲜味”等。
美食通过不同的烹饪手段,使各种食物原料单一的味道混合成复合的滋味。一个菜肴往往是好几种原料或调料组合成的,每种材料都有它自己特定的味道,厨师通过细心的烹饪调和,使食物相互渗透,于是就形成了“五味调和百味鲜”的美食。
烹调食物的“至味”调和
烹饪过程中,优质原料经过烹调以后的熟味,加上辅料、配料、调料的复合味,相互交织、融合、渗透在一起,最终达到“至味”的境界,即:疏而不烂、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苦、辛而不烈、肥而不腻、谵而不薄、久而不弊。中国烹饪美食主要在于“饪味”,强调“味”与“食”的共存。
版权声明:本食谱内容、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